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楼主: tianxialongg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疼痛医生应该关注血管源性疼痛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0:59: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疼痛是患者急诊就医的最常见症状。患者通常会主诉足部及小腿疼痛感。体检脉搏消失并可能出现患肢感觉减退。轻触觉、两点间辨别觉、振动觉和本体感觉的受累常早于深部痛觉。与足外侧相比,足内侧肌群在发病早期受下肢缺血的影响相对较小,如出现持续静息痛、感觉丧失和内侧足趾活动障碍则提示患肢存在极为严重的缺血。在患肢缺血程度评估过程中,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非常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03: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足背动脉搏动查体: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06: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药物治疗:
(1)西洛他唑(Cilostazol):西洛他唑是一种强效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1999年FDA批准用于治疗间歇性跛行。2007年被TASCII指南推荐作为治疗间歇性跋行的一线药物。西洛他唑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和舒张血管特性,不仅能够直接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还可通过减少循环中活化或预调节血小板数目而有效预防血栓性疾病。
(2)前列腺素类药物:分为静脉和口服剂,前者如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等,后者如贝前列素钠及伊洛前列素等。药理作用是扩张血管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抗内膜增生、抗血小板)。可提高患肢AB1,改善由下肢缺血引发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以及溃疡等症状。
(3)沙格雷酯:5-羟色胺(5-HT2)受体选择性拮抗药。通过选择性地拮抗5-HT2与HT2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管收缩。用于改善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溃疡、疼痛及冷感等缺血症状。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1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20: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其次急性动脉栓塞,分享我们公众号分享的一个视频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2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34: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急性动脉栓塞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栓子从心脏或近心端动脉壁脱落,被血流冲向远端,造成血流阻断, 导致栓塞远端组织、器官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急性动脉栓塞的栓子大多数来源于心脏,小部分来源于近端动脉瘤或动脉硬化所致的附壁血栓。它可分为两大类,即周围动脉栓塞和内脏动脉栓塞,其中周围动脉栓塞较为常见,有资料统计90%以上的急性动脉栓塞发生于腹主动脉末端及其以下的下肢动脉。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35: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急性动脉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50岁以上者占大多数,这与心脏病的发病年龄有关系,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引起动脉栓塞者年龄较轻,冠心病心房纤颤引起动脉栓塞者年龄较大;随着我国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的逐年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动脉栓塞患者的年龄也逐渐增大,这些高龄患者往往合并有很多并发疾病,给其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急性动脉栓塞的症状轻重,取决于栓塞的位置、程度、缺血持续时间以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肢体急性缺血的6P征,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和皮温变化(poikilothermia)。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36: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疼痛

大多数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具有疼痛症状,常为突然发生的剧烈且持续疼痛。个别患者无疼痛感觉,仅仅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作时位于阻塞平面处,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剧,并向肢体远端延伸进而表现为整个肢体疼痛。

疼痛主要原因是组织缺血缺氧,栓塞处的剧烈疼痛与局部血管压力骤增,血管突然扩张有关。只有当血流恢复灌注或严重缺血使感觉神经发生不可逆变化后,疼痛才会消失。

在临床上遇到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若其肢体疼痛症状逐渐好转,并不一定代表病情在好转,还应考虑到是否病情已经发展到肢体感觉功能减退的严重阶段了。

苍白

肢体皮肤苍白是急性动脉栓塞后即刻出现的症状,是由于动脉栓塞后皮肤血液灌注减少和皮肤毛细血管缺血反应性收缩共同作用的结果。皮层乳头下静脉丛血液首先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小岛状紫斑。浅表静脉萎瘪,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腓肠肌呈生面团样。

无脉

发生动脉栓塞后,可出现栓塞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如果动脉发生严重痉挛,栓塞部位近端也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有时由于血液的冲动,栓塞近端动脉的搏动可传导至栓塞远端的动脉,这时远端动脉可有传导性搏动,产生搏动依然存在的假象,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

感觉异常

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症状出现时间较早,随着缺血时间延长,会逐渐出现皮肤感觉迟钝甚至消失。首先消失的是轻触觉,随后是痛觉、压力感和温觉。感觉神经障碍分布区常呈袜套状。

麻痹

麻痹症状一般出现较晚,是动脉栓塞发展到较为严重和晚期的一种症状,是肢体即将发生坏疽的一种前驱表现,这意味着神经和骨骼肌缺血可能已经进展至不可逆转的程度。临床可表现为某些肌群肌力减退,或者不自主肌肉收缩。如果麻痹且伴有寒战,远端肢体肌肉如木板样僵硬,往往表示缺血已经不可逆转;此时如果再行手术取栓,可能不但无法挽救肢体,还有可能使肌肉坏死产生的代谢物质随血流恢复被带至全身,而引起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中毒性表现。

皮温变化

皮温变化是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由于动脉血供中断,致使皮肤温度下降甚至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事实上,肢体皮肤温度的改变要比实际栓塞部位低一个关节平面,例如: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者,皮温改变平面在双侧大腿上部和臀部;

髂股动脉栓塞在大腿中部和膝部;

腘动脉栓塞在小腿部;

腋动脉栓塞在上臂;

肱动脉栓塞在前臂。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1:40: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栓塞的部位,症状体征表现在下10里面平面。比如栓塞在腘窝,皮温等改变出现在腘窝下10厘米平面。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 10:06 , Processed in 0.15389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