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4-22 23:00 编辑
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早在1961年以冠状动脉扩张剂问世。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应用于临床。可达龙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用法很简单,先快:前10分钟给药150mg(15mg/min);后慢:随后6小时给药360mg(1mg/min)维持:剩余18小时给药540mg(0.5mg/min)。一日口服加静脉总量不超过 1200mg。这是业内对可达龙的一贯认知,但应用可达龙的危险之处有哪些呢?
严重低血压导致休克 胺碘酮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可降低血压因此应用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低血压患者不宜使用。
心脏停搏 胺碘酮禁用于: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疾病或高度房室传导障碍,未安置人工起搏器的患者,因为可致患者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
溶剂错误生成沉淀物 首先,胺碘酮为苯环上二碘取代物,因碘取代物不稳定,容易发生自发脱碘降解变质。偏酸的环境可抑制胺碘酮的降解。 其次,由于0.9%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取代苯环上的碘,而产生沉淀。如果用生理盐水配制可以看到沉淀物生成,当静脉注射时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故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时必须使用5%葡萄糖配制。
脑栓塞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绝大多数发生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如风心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等。慢性心房颤动时,房内常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动脉栓塞。房颤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种病例75%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
胺碘酮既是复律药物,也是维持心率的药物,那么房颤超过48h,可以直接复律吗?胺碘酮可以改变心率从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易引发心房内附壁血栓的脱落。病人虽然复律,但是出现脑栓塞,可造成患者死亡。
脑出血 胺碘酮使血液中抗凝药的浓度升高引起抗凝作用和出血危险的增加。应监测凝血酶原水平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胺碘酮治疗时和治疗结束后,要调整口服抗凝药的剂量,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低钾血症诱发室颤 使用胺碘酮必须预防低血钾的发生(并纠正低血钾):应当对QT间期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Q-T时间延长)”,不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给予心室起博,可静脉给予镁剂)。低血钾可诱发患者室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