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12-30 00:36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作者国家麻醉质控中心
国家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重庆市麻醉医疗质控中心 重庆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近年来,喉罩给人工气道建立和麻醉应用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有些指南已新增了喉罩的应用,但临床上使用喉罩类型、应用技术和管理尚存在规范与安全问题。为此,在国家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重庆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重庆市麻醉医疗质控中心委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牵头,联合国内气道管理专家,通过调研、咨询和讨论撰写《喉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PREPARE-2023CN522),以期指导临床规范和安全应用喉罩。
1.概述
1878年Macewen在麻醉中运用气管插管,1981年Brain研发的喉罩是近年来气道工具中最重要的发明[1]。1993年喉罩被纳入ASA困难气道处理指南,作为紧急气道非外科处理的选择[2]。马武华教授团队2022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使用喉罩的普及率已达95.96%,随着喉罩应用的扩展,其相关风险和规范性亟待加强认识和管理[3]。
作为声门上通气装置,喉罩相比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置入方便、对气道刺激轻微、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并且患者舒适度较高等优势。但同时有文献报道应用喉罩通气时可能存在对位不良、通气不足、反流误吸、术后咽痛以及毗邻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或不良事件[4-6],这些问题可能与喉罩的类型、大小、置入技术、喉罩气囊内压(intra-cuff pressure, ICP)、麻醉管理以及操作者经验等因素相关。
2.制定方法
本共识编写组由全国知名气道管理专家组成。
采用的检索数据库包括Cochrane、EMBase、MEDLINE、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关键词包括:Laryngeal mask airway;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Supraglottic airway;Airway devices; Airway management; Difficult airway;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喉罩;声门上气道;喉罩应用;气道管理;喉罩并发症、气道并发症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采用自由词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本共识经专家讨论,借鉴GRADE指南意见,形成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意见(表1),证据等级反映推荐方案的可靠性,推荐级别反映推荐方案的采纳力度。初步形成共识意见,全体专家对推荐方案进行讨论及进一步修订,并经核心专家组成员(闵苏、何开华、魏珂、李天佐、左明章、马武华、田鸣、李文献、黄宇光、米卫东)审阅后定稿。本共识适用于麻醉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和其他急救相关医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