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4-20 23:20 编辑
麻醉诱导作为心血管手术的关键环节,其药物选择与给药顺序直接关系到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患者安全。本文节选自《心血管麻醉思考与实践》(李立环/著),重点探讨麻醉诱导药物的选择及给药顺序。
(1)丙泊酚:广泛用于综合麻醉诱导,但因血管扩张作用易导致低血压,阜外医院会避免使用。 (2)咪达唑仑:术前用药,可使患者镇静或入睡,减少依托咪酯诱导用量。 (3)依托咪酯:阜外医院主要使用的诱导药物,用量5~10 mg(术前已用镇静药者),可减少肢体颤动。
哌库溴铵、维库溴铵、顺阿曲库铵
(1)无静脉刺激,可在患者神志消失后即刻注射。 (2)顺阿曲库铵需分次给药(先1/3~1/2量),避免组胺释放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罗库溴铵 (1)静脉刺激强,需先注射舒芬太尼(15~20 μg)以减轻疼痛和肢体抽动。 (2)分次给药(先1/5~1/4量),利用其快速起效的特点,避免舒芬太尼引起的胸壁僵硬。
一般流程 镇静药(依托咪酯)→肌松药→镇痛药(舒芬太尼)。
阜外医院调整方案 (1)对哌库溴铵、维库溴铵、顺阿曲库铵:先注射1/5~1/4肌松药→舒芬太尼(25~50 μg)→依托咪酯→剩余肌松药→调整舒芬太尼用量。 (2)对罗库溴铵:先注射舒芬太尼(15~20 μg)→依托咪酯→分次注射罗库溴铵→调整舒芬太尼用量。
(1)分次给药可减少组胺释放和血流动力学波动,尤其适用于危重及高龄患者。 (2)需全程监测血压、心率,根据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和速度。 (3)依托咪酯注射前预给肌松药或镇痛药,可避免疼痛、肌肉颤动及通气对抗。
(1)未使用麻醉前用药者:需增加咪达唑仑(1~3 mg)或调整依托咪酯用量。 (2)罗库溴铵相关疼痛:通过先注射舒芬太尼或分次给药缓解刺激反应。
来源:麻醉微学堂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