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5-3 18:55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老李飞麻 ,作者老李飞麻
编者按: 本参考流程为儿科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全麻标准化麻醉管理流程,系依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24年7月发布的《儿童麻醉评估与围手术期风险预测中国专家共识》及《现代麻醉学》第五版相关内容编写而成。旨在通过规范化的麻醉操作流程,提高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术前访视及评估: (1)接种疫苗 麻醉前3天应避免接种灭活疫苗,前12天应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后择期手术应分别推迟1周和3周。 (2)ASA分级评估 使用儿科ASA-PS分级标准取代ASA分级对儿童术前进行针对性评估。 (3)上呼吸道感染 近2周内有URTI史,存在严重感染症状的患儿,如伴有疲乏无力、咳痰、脓性鼻涕、体温超过38 ℃及其他肺部感染征象,应延期手术至少2至4周,先抗感染治疗。 (4)哮喘病史 最近4周内有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择期手术建议推迟;控制良好的哮喘患儿,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等药物应维持使用至手术当天早晨;部分控制和未控制的患儿需急诊手术时,使用以下优化治疗方案:a、继续原治疗方案;b、术前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2 mg/kg;c、诱导前15 min吸入沙丁胺醇(喷雾4揿);d、预防性使用止吐药、胃肠动力药等降低反流误吸的风险。 (5)OSAS病史 对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肥胖等疑似OSAS的患儿使用STBUR问卷初步评估,必要时行多导睡眠图检查。符合STBUR问卷3个及以上症状和术后持续存在OSAS高危因素的患儿,需加强术后评估和气道管理,麻醉时减少长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必要时延长PACU时间或进入ICU监测。 STBUR问卷内容: (6)术前禁食禁饮时间 儿童应尽量避免延长禁食禁饮时间,应短尽短;健康儿童推荐术前2小时可服用清饮(水包或不包括糖,橘汁,非牛奶咖啡或茶);婴儿鼓励术前3小时喂母乳或人工奶粉(fortified);动物奶粉可延长至4小时;早产儿尚不清楚;早餐或非清饮料禁食4小时;固体食物应禁食6小时。胃食管反流、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肥胖、Ⅰ型DM儿童禁食时间与成人相同; (7)儿童反流误吸风险评估 儿童围手术期反流误吸发生率为0.1%-0.4%,急诊手术的发生率是择期手术的4.5倍。患儿围手术期反流误吸的高危因素包括:饱胃(禁食禁饮时间不足、创伤及疼痛导致胃排空延迟),食管狭窄或闭锁导致近端扩张(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及食管气管瘘),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先天性食道裂孔疝,胃潴留,肠梗阻,胸内压及腹内压过高(先天性膈疝、坏死性小肠炎及恶性肿瘤等)。消化道梗阻的部位越高,发生反流误吸的风险越大。
扁桃体术后出血的患儿,会反射性地将血液吞咽入胃,麻醉时应将其视为“饱胃”患儿,是反流误吸的高危人群。
可使用胃部超声检查评估胃内容物及间接评估围手术期误吸风险。Perlas半定量分级法(表7)分别在仰卧位和右侧卧位时超声扫描胃窦以评估胃内容物,可以用于患儿围手术期反流误吸风险的筛查。超声测量胃窦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可用于预测婴儿胃内容物的容量,<1.25 ml/kg的胃液量提示低反流误吸风险。 二、术中管理 (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指标 麻醉前对麻醉机、监护仪及相关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准备小儿插管、通气的专门用具包括小儿导管、呼吸回路、储气囊、面罩、口咽通气道和小号喉镜等。由科室统一使用小儿插管箱配置。
麻醉气管导管选择及深度见下图,备建议型号以及上下0.5各一,总计三条气管导管,导管选择应根据患儿的发育如身长、体重等情况加以调整。经鼻插入长度=经口长度+2-3cm;
呼吸参数设置,容控模式潮气量设置新生儿为 6~7ml/kg,婴儿为 8-10ml/kg,小儿为10ml/kg;压控模式吸气压为10-15cm H2O,同时注意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变化,呼吸频率15-20bpm。也可根据PetCO2调整分钟通气量。
(2)麻醉诱导及维持 麻醉诱导:芬太尼2-4μg/kg或舒芬太尼 0.2-0.4μg/kg;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0.5-1mg/kg)2-2.5mg/kg,罗库溴铵0.6~0.9mg/kg或 顺式阿曲库铵0.1mg/kg。可酌情增加甲强龙1mg/kg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阿托品0.1mg-0.3mg抑制腺体分泌。 麻醉维持:以静脉为主,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 0.5-1.0μg/(kg·min),辅以七氟醚吸入。按需间断追加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也可用,注意术毕瑞芬太尼停止前追加芬太尼1μg/kg。
(3)术中液体管理 入手术室后外周静脉选用22-24G套管针,确保输液通畅。使用100ml小袋液体,避免过快进入过多液体。不配合患儿入手术间七氟烷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通路; 术中补液量: (1)术中维持量:每小时需要量x估计手术时间。每小时水需要量:体重<10kg为kgx4(ml);体重10~20kg为kgx2+20(ml);体重>20kg为 kg+40(ml)。 (2)术前禁食量:每小时需要量x禁食时间。此部分液体可在第1小时输人1/2,第2~3 小时输完剩余液体。 (3)手术创伤所至液体丢失:表浅手术补充0~2ml/(kg·h),一般手术补充2ml/(kg·h)。 拔管:避免浅麻醉下刺激喉头,在深麻醉下吸痰,避免呼吸恢复过程中二氧化碳蓄积。尽量选择侧卧位拔管。
三、术后管理 (1)PONV预防及处理 儿童PONV发生率是成人的2倍,所以较成人更需要科学可靠的措施来预防PONV的发生。儿童PONV的高危因素包括:(1)年龄≥3岁;(2)既往PONV史或情感障碍史4)青春期女性患儿;(5)手术类型(斜视矫正术、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耳廓成形术);(6)手术时间≥30 min;(7)使用抗胆碱能药物;(8)使用长效阿片类药物。累计危险因素个数为0、1~2、>3个时分别定义为低危、中危及高危。
根据危险等级针对性采取不同级别预防措施: 低危患儿可以不给予预防性用药,单纯采用多模式镇痛以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中危患儿建议预防性联合使用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及地塞米松;
高危患儿建议预防性应用2~3种不同类型的止吐药物,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昂丹司琼推荐剂量为0.05-0.1 mg/k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4 mg。地塞米松推荐剂量为0.15 mg/k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5 mg。
(2)术后谵妄预防及处理 使用苏醒期躁动风险量表(emergence agitation risk scale,EARS)可用于对患儿ED发生风险进行预测,包含年龄、手术类型、术前行为评分及麻醉时间4个预测因子,总分为1~23分,最佳判定数值是11分。
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学龄前儿童 ED发生:麻醉诱导前多模式非药物处理(如父母陪伴、携带喜爱的玩具及便携式多媒体设备观看喜欢的视频节目)。术中静脉维持泵注右美托咪啶(1 μg/kg/h)、手术结束时使用芬太尼(1 μg/kg)和丙泊酚1 mg/kg)降低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3)术后疼痛预防及处理(依据:2020小儿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除了前述药物治疗外,情感支持、精神抚慰、心理干预等非药物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些方法通过调节思想、行为和感受来达到减轻疼痛和疼痛相关应激。治疗儿童疼痛的心理手段包括分散注意力、做游戏、心理教育、催眠、生物反馈、意象导引等,其中意象导引、分散注意力和催眠最有效。
NSAIDs是治疗轻到中度疼痛的有效药物,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而发挥镇痛作用。当与阿片类药物合用时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其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嗜睡、呕吐、呼吸抑制、肠蠕动减少以及血液动力学紊乱等。
NSAIDs一般不推荐作为镇痛药物用于3个月以下婴儿。布洛芬是引起副反应最少,是使用安全证据最多的NSAIDs药物。其次是双氯芬酸和塞来昔布,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
(4)PACU管理 患儿在手术间内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对患者疼痛、恶心和呕吐等急性症状进行处理,待生命体征平稳,送患者至麻醉恢复室(PACU)进一步复苏。应当充分评估患者,达到离室标准后方可离开手术室,离室标准如下。患儿转运过程中由麻醉护士全程陪同,完成交接后方可离开。
Aldrete评分(改良版) 评估项目 | 0分 | 1分 | 2分 | 活动能力 | 无法自主活动肢体 | 可活动2个肢体 | 可自主活动四肢或翻身 | 呼吸(SpO₂) | 需辅助供氧维持SpO₂≥90% | 自主呼吸,SpO₂≥90%(需吸氧) | 自主呼吸,SpO₂≥92%(无需吸氧) | 循环(血压) | 血压波动>基线20% | 血压波动≤基线20% | 血压稳定(≤基线10%) | 意识状态 | 无反应 | 嗜睡但可唤醒 | 完全清醒,定向力正常 | 氧饱和度(SpO₂) | SpO₂<90% | SpO₂ 90-94% | SpO₂≥95% |
用途: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决定是否达到出室标准。 评分项目(每项0-2分,总分10分),≥9分:可出室。 特殊人群:即使评分达标,肥胖儿童患者或合并症患者需延长观察时间。
(七)喉痉挛/寂静肺急诊救治方案 麻醉过程中,一旦听诊出现哮鸣音甚至双肺静默,无任何呼吸音,并且出现呼末二氧化碳波形改变,潮气量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以及气道压迅速升高,挤压呼吸囊呈“铁肺”手感时,需警惕“寂静肺”的发生。 此时不应盲目拔除气管导管,应采用可视喉镜或软镜等气道管理工具确认气管导管位置,如果明确气管导管在气管内,并排除气管导管问题(单侧支气管插管、导管弯折、粘液堵塞),以及回路滑脱,肺水肿、肺栓塞、气胸,严重过敏反应(低血压/心动过速/皮疹)以及误吸等情况后,应高度怀疑“寂静肺”的发生。
具体处理方法包括: (1)增加纯氧吸入浓度,加大氧流量至8 L/min,进行手动通气维持氧合。 加深麻醉,通过增加七氟醚吸入浓度至最大(8%),和/或静脉输注丙泊酚来增加麻醉深度。 (2)肾上腺素,因其具有β2受体激动作用,扩张支气管作用较强,其β受体作用可以改善气道黏膜水肿,建议首次静脉推注0.5ug/kg,并根据患者“寂静肺”缓解的具体情况增加剂量。 (3)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8~10揿经气管导管喷入气管内用以扩张支气管。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减轻气道水肿的作用,可采用氢化可的松100 mg或甲强龙40 mg静脉滴注。 (5)硫酸镁可能对难治性支气管痉挛有效,可缓慢静脉滴注硫酸镁,滴注时间不少于20 min。此外,“寂静肺”患者PEEP升高,外源性PEEP介入治疗有助于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患者血气状态及预后,减少住院时间,故术中可根据内源性PEEP水平设置PEEPe。
(6)拔管处理 建议在呼吸恢复以及循环稳定情况下可以选择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可有效降低支气管痉挛及喉痉挛发生的风险。 口腔分泌物对气道的刺激,误吸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故拔管前应在深麻醉状态下充分吸痰、清理口咽腔分泌物。新斯的明作为肌松药拮抗剂可增加支气管分泌物,提高气道反应性,进而容易引发支气管痉挛,如果使用罗库溴铵拮抗肌松尽量使用布瑞亭。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2.0 mg/kg能够有效降低气道反应性。
AI深度学习
新青年麻醉AI高级版:儿科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全麻标准化麻醉管理参考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