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624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护心情] 天涯转载:麻醉那些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4 10:2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我在天涯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及回复。
只是觉得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麻醉专业 却实际上什么都不了解的本科学生来说,是一些真实而有价值的经验。。。所以希望让更多人看到!
进医院不是享受啊,一要出血;二要花钱:三还要疼痛,所以医生是不受欢迎的人啊。

1 紧急气管插管
工作这么多年,中国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原本以为人们会对麻醉专业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但事实恰恰相反。希望借天涯之一角向人们展示麻醉医生工作和生活的一点风貌。

我曾接触的第一个逝者
  那是我刚工作1个月时的事了。
  我刚认清楚麻醉科可用的家当,插管用的喉镜,气管插管,牙垫,口咽通气道,面罩,管芯,皮球。刚试着插过两三个气管插管。然后其他的所有知识都是这一个月从书上拼命看来的。大学上课的时候并没有重视,以为不会干这一行,再说那时课上讲的都是理论的东西。到了单位后主任对我们说,咱们人手很紧,你们要尽快成长起来。从入院开始就做24小时住院医生,天天在医院泡着。来了手术我们24小时住院医生赶紧去接着,准备,情况允许就上去练练操作如硬膜外麻醉(在后背打一针,常说的半身麻醉),插个管什么的。
  那天天很热,大约9-10点钟的时候,手术室忙的一塌糊涂。同时来了三台手术,一台剖腹产,一台小儿眼外伤,一台急诊的胃穿孔。我们三个麻醉医生一人干着一台,二线胡老师带着我干剖腹产和眼外伤,一线刘大夫干胃穿孔。这时护士接到电话就大喊了:
  “胡大夫,急诊室抢救插管!”
  麻醉科负责全院的紧急气管插管,科里备着一个紧急抢救插管箱,听到电话拿起来就得跑。我赶紧从手术间探出头来,胡老师,刘大夫同样的在张望。刘大夫说:
  “胡老师,我下去吧,不过您得过来,我这边得要人看着。”
  “我过不去,正要出孩子。”胡老师沉默了一会,像是在作什么决定。
  “小董,你插过管吗?”
  “插过,两三次。”
  “好,你赶紧下去,记得清理口咽分泌物,保证面罩通气好,插管细心点,看清楚再插不迟,一定要保证通气知道吗?这边孩子出来母子平安我就让刘大夫下去。”
  接到指示,我箭一样冲出手术间,到准备间拿起抢救插管箱就往外跑。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外出干活,而且直面生死,感觉非常神圣,非常忐忑,非常兴奋,非常紧张。在跑往急诊室的路上,我的神情越来越肃然,脸色苍白,眼光直直的。到急诊室的时候,看见一群医护围在一张急诊床前面,听见有人喊:
  “到了到了,这边这边!”
  “赶紧插管,都不行了!”
  我只看见是一个年轻人,左胸插着一把刀,血顺着刀往外流,病人脸色苍白,不断抽搐。我拿起喉镜,病人牙关紧闭,我费力的撬开嘴巴,看见口咽全是血。
  “吸,吸!”话我都说不利落了。护士赶紧把吸痰管拿过来,我清理干净口咽,还好病人有呼吸。病人不断的挣扎,我费力的把喉镜一点一点前进。
  “怎么还没有插进去,你们二线呢?!”
  我死死盯住喉镜前方一片地,没有理会是谁在杂音。我继续前进喉镜,我看见了会厌,再进,挑起会厌,我看见了声门,我看见了声门!我都要叫起来,但只是结巴的说:
  “管,给-给管。”
  我不管给我的是多少号的管,非常顺利的插了进去。
  “您接上皮球捏捏,看管在不在。”我对帮忙的护士说。
  当确认在后,我舒了一口气,把喉镜随手从口腔拿了出来。坏了,病人牙关紧闭,正咬管呢!我想也没想,就把我的大拇指伸了进去。还好,及时,忍着咬痛,要一个牙垫放了进去换出我的大拇指。
  再次确认管子位置之后,固定好插管。看见护士捏皮球不规范,就接了过来。
  我一眼不发的盯着病人,胸口的血在不断的出,病人挣扎的力度越来越小,脸色也越来越苍白,周围乱哄哄的,推呼吸机接上气管插管,有人叫着给各种抢救药,有人说要通知家属,只有一个声音进我的耳朵。
  “赶紧手术,送手术室开胸缝合。”
  正是刚才发我杂音的声音,我两眼直勾勾的望过去,是胸科的张大夫,刚来两年。
  “手术室有人吗?”
  总值班接过了话:“就在这里吧,先抢救,等家属,联系转院。”医院没有心外科,没有人会做这方面的手术,也没有设备。开胸进去可不就是死吗?
  我的眼光又回到病人身上,病人已经不动了,脸上更苍白,刀口的血流的慢了稀了。这时刘大夫风一样跑过来,直问怎么样。我说插进去了,但病人不行了。刘大夫看见我表情有异,拍着我肩膀说“没事没事。”
  看看没有什么事,刘大夫拉着我走,在我准备走的瞬间病人心电图直线了。回到手术室,大家过来问情况,看见我脸上苍白神情木然,都来安慰我。
  “没事,没吓着吧!医生也不是神,尽力了就行,你插的挺快的呀。你走后没5分钟刘大夫就下去了。”胡老师安慰我,大家想调动我的情绪,问我一些病人的情况。我把隐约听到的讲给他们听。据说是一群高干的子弟,聚在一起喝酒,高兴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两人吵起来,一人就拿把三角刀捅了过来。正扎在心脏上。孩子的家长刚通知到。
  说着话我的情绪渐渐好些。
  “你的手怎么全是血,没戴手套吗?手怎么破了?”
  我把刚才的丑态和经过说了出来。大家善意的安慰我。
  “记得一定要戴手套,保护病人,也保护自己。”
  “千万不要再放手进去了,会把你的手咬掉的。用喉镜撬就行。不过你还是挺快的,要是病人真把管子咬死了还麻烦。”
  “下次先把要用的准备好放在手边,这样不会着急找不到。”
  我听着他们的安慰,又沉静在刚才事情的回味。年轻苍白的脸,胸口明晃晃的刀,不断涌出的血。我看着他逐渐死去,我却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
  但逝者永远是医生的指路人。
  过了一年我考上了全国最有名的心血管医院麻醉科的研究生,又过了一年,那位胸科的张大夫也考过来了。这是后话
2硬膜外麻醉
我的第一例麻醉,打穿了!
  看了这个标题,一定认为我是一个孬种。我一直就这么认为!
  我是不情愿被分配到麻醉科的。那时我以为麻醉不就是给病人打一针,插个管吗?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那是医技人员干的活。的确当时科里大部分是中专生、大专生、和工农兵学员。只有几个本科生,还没有研究生。和我一起分到科里的应该还有两位,其中的那位男生还没有进科就叫上了:
  “为什么把我分到麻醉科,我不干,说好让我去内科的!”说完甩头就走了。
  我直愣愣的站在那里,望着他远去,我是多么想象他那样呀。另外一个是女生,她很愿意到麻醉科,目的很明确:麻醉科工作简单,给病人打一针插个管就得;和病人接触少,没那么多事;再一个就是轻松,特别适合女孩子干。
  当时科室负责人是陈主任,她望着那远去的背影直摇头。转身很语重心长的对我们两个说:“只有干麻醉的人才能体会麻醉的重要,你们选择麻醉专业,将来一定不会后悔。”我们体会不深,只是应和。
  当时的麻醉也的确看起来简单,清一色国产103麻醉机(只能供供氧,捏捏皮球),一个单纯的心电图机或血氧监护仪就是宝贝,术中监测多数都是用血压计听诊器测量血压和心率,呼吸靠手摸和看胸廓起伏。麻醉80%以上都是采用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做的尤其多。做全身麻醉,是高难度麻醉,可不敢轻易做。经过一个星期的熟悉观摩,带我的老师开始有意识放我们练手了(大家看了“练手”这两个字,一定非常的反感)。刚开始,我们都是先学硬膜外麻醉,先让我们戴手套消毒,然后去摸脊椎的解剖定位,从脊上韧带正中垂直于皮肤进针,要经过皮肤、皮下、脊上韧带、脊间韧带、黄韧带,才能达到我们药要打到的位置——硬膜外腔。但是硬膜外腔很窄,不到1公分,再往下就是硬脊膜(只有1个毫米厚),穿过硬脊膜就是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药打到这里也是一种麻醉,叫蛛网膜下腔麻醉) ,接着是脊髓和脊神经。因此做硬膜外麻醉,针一定要在硬膜外腔, 否则就会没有效果,如果穿过蛛网膜,轻的会引起头痛,重的会损伤脊髓和脊神经,最可怕的是在蛛网膜下腔打上硬膜外用的麻醉药量(两种麻醉方法用药量相差几十倍,会引起严重低血压,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这种穿刺就是盲穿,完全凭手感。这的确是个高难度的活,在国外(美国)只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才能做的,全身麻醉才是那里最常见的方式,国情决定的!
  那时看老师们做硬膜外麻醉真是简单,后背打一针,给上药,翻身测平面,好了,手术吧!手术医生和病人看到的可能和我那时看到的一样,所以会认为麻醉真是一个简单工种。
  我做的第一例麻醉是给一个剖腹产的病人做硬膜外(安全性相对高,年轻,没有骨质增生,椎间隙清楚,好定位和进针;穿刺点低,在那个脊椎节段没有脊髓)。我看了书,老师也详细讲解了步骤,也看了好几次别人操作,心里早就跃跃欲试了。让我做的时候,除了兴奋,一点也不紧张。让病人侧卧,定点,还清楚;戴手套,消毒,铺巾,规整穿刺盘,抽药,定点打局麻,每做一步,带我的李老师都会检查一遍。周围的人直点头。
  “男孩子就是不一样,一点不怯场,做的还挺好。”
  我定好点,开始穿刺,穿过皮肤,皮下,再往前进。
  “好,停下,现在针进入了脊上韧带,要松手看看针是不是固定了,再重新检查一下定位,看看针的方向是否垂直皮肤。很小的一点偏差都会使穿刺不到位,这个时候一定要调整到最佳位置,然后再进针。这时进针一定要缓慢,随时检查,脊间韧带很松,针再这个区域走阻力很小,碰到黄韧带,阻力会很大,这时要特别小心,一旦穿破黄韧带就会有一个阻力消失的落空感,针就到了硬膜外腔。”
  我按照指示缓慢的往前进针,原先的放松没有了,开始有些紧张,手把针握得死死的,一点一点前进,感觉不到阻力的变化。李老师反复问阻力的变化,我都说没有,看看进针的深度,好像还可以进去点。再往前进了点。我说有了。我一检查,的确是有了,有脑脊液了!我的心说不出来的紧张,惶恐不知干什么。李老师把我支到一边,选另一点很轻松穿进去了。之后给药非常小心,反复询问病人的情况,并到外面向病人的家属交代了术中发生的情况,经过相应的处理,病人术后没有并发症,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李老师没有太多的责怪,反而安慰说,你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老手,谁都会交学费,只有越细心,谨慎,反复琢磨,严格按规范做,在你成为老手的过程中,你的学费就会交的越少,病人的痛苦也就越少。让这个病人痛苦了,心里有一份歉意就够了,你因这份歉意而让以后你的病人都不再痛苦,就够了。好好记住这份歉意!不过,对于我惶恐了很久。我不再认为硬膜外麻醉是个简单的工作。千差万别的人,硬膜外的穿刺和管理就会千差万别,我永远不敢保证我的下一个硬膜外麻醉绝对成功。
  我很感谢李老师,她使我放下了心中对病人的内疚、自责,学会保留歉意,让歉意激励我,成长!尽快成长,回报更多的病人!
3工作需要
死神使者
  看见朋友这样称呼,很难过,不过细想,也不为过!
  死神在我工作的当口经常光临!要说医学中哪个工作和死神打交道最多,那一定是麻醉!本想沿着我的思路写下来,既然朋友提到死神,那就讲讲在我身边或我听到的死神的事吧。
  首先介绍一下麻醉都要做哪些工作:首先是管理病人安全,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甚至术后一段时间病人的安全和生命体征的稳定都是由麻醉医生来管理。要说在医院里最拿手抢救病人、心肺复苏的一定是麻醉医生,麻醉医生是真正的生命守护神!其次,保证病人无痛苦,不仅是无疼痛,更多的是全身身体和心理的痛苦。在上述两项做到的情况下要让病人舒适,(现在对舒适的要求越来越高)还要考虑到让病人在手术后尽快恢复。
  所以一个好的麻醉医生,他的知识面要非常广,他不仅要熟练我们狭义理解的打一针插个管的具体操作,更要掌握各种用药(麻醉药、血管活性药、各种疾病用药),了解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各种手术的方法、步骤和进程。手术医生可以每天做同样的工作(同一个手术大人小孩、男的女的、有合并症和没有合并症的方法都一样,或者大同小异),但是麻醉医生虽然麻醉操作天天一样,但是麻醉的管理从来没有一样的。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都是一个打击,不同的病人承受能力不同。没有合并症的年轻人的管理相对容易,一个婴儿的管理就很难,用药多点少点会有很大变化,输液多点少点也会产生巨大影响,老年人的各种机能在减退,要合并一个心脏病什么的,管理起来会很难。过度消瘦和肥胖都会增加管理的难度。术中发生各种意外,如来个大出血,或羊水栓塞什么的,麻醉医生都要及时针对性的处理。稍有不慎,死神就会接过他的工作。这些还只是术中的管理,如果要考虑到让病人舒适,让病人在术后尽快恢复(病人术后恢复的好坏,麻醉也有一定相关),麻醉医生还有许多细节要去处理。
  麻醉医生从来不会象内科医生那样慢悠悠的处理(多数情况是,紧急情况内科医生也会迅速有效),摆在麻醉医生面前的都是突然出现、瞬间变化的病情,所以决定只在瞬间,麻醉医生不但要手快,更要脑子快,随时分析判断病情的变化,及时拿出方案并处理。在医院里风险最大的是麻醉医生,他们一旦出问题,都是最严重的。有时候说他们是死神使者一点不过,但是更多的时候,或者说每时每刻他们心里都想做的是守护神!
4死神之一
  “一旦你选择麻醉,死神就和你如影随行!”
  这是上班第一天岗前培训的时候陈主任说的。同时还讲了一个故事。
  “就在一年半以前,本市的另一家医院发生了一起麻醉意外,晚上急诊,给一个患者做全麻,硫喷妥钠、司可林、芬太尼诱导,纯氧吸入扣面罩的过程中,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很低,患者嘴唇颜色发紫,赶紧找原因:氧流量开的很大,做呼吸时胸廓起伏很好,不会是过敏吧,也不像,就先按过敏处理吧,激素、钙什么的赶快给了进去,先不管了,插上管再说,插上管接麻醉机,不管是手控还是机控血氧就是零,彷徨无主的时候心率开始掉了,最后怎么也没有抢救过来。大家开始找原因,找呀找,病史上找,没有,用药上找,没有,肺有问题,不像,过敏,不像,那就是麻醉机不工作了,一看麻醉机好好的(科里仅有的一台德国dragger),你们说还哪会有问题?”
  陈主任把问题抛给我们,我们想不出来,同来的女孩王晶嘟哝道:
  “不会见鬼了吧!”
  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我心中一凛。陈主任刚刚还说死神和我们如影随形!到现在我还能记起当时的心境和气氛。
  “好吧,你们先进临床,过几天再告诉你们。”
  我们开始进临床。
等楼主揭晓答案
  我碰到这样情况的处理:让护士叫人,马上不用呼吸机,改捏皮球(科里每台麻醉机都挂着),听诊双肺呼吸音,推氧气钢瓶过来,接上。如果术前评估气道状况良好,不是困难气道,我会选择插管。根据现有描述,第一步就这样子了。
  这样的描述确实很难考虑。drager麻醉机应该配有联动开关,氧气不开就没有笑气。听说过中心供氧发昏,管道送错气体的事情。见过吸引变成吐出来的。另外不晓得为什么考虑过敏?哮鸣音?气道高压?
  Anesthesia Survival Guide 说,麻醉医生关注的前三项,就是airway,airway,airway
  感慨那位细致的老师。我们主任也是这样要求,masmed,都要齐备。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5那时还不能做到每个手术间一台麻醉机,连103都不够(全国的麻醉科可能都是这个现状),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推麻醉机。科里只有三台能做全麻的麻醉机,其余都是103,要是赶上做全麻,可惨了,除了要推笨重的麻醉机之外,还要拉氧气瓶和笑气瓶,麻醉废气还没有地方排,没有预先做好的废气吸收装置, 只好把废气管放走道里或放窗户外。带我的老师就是前面提到的李老师,叫李娟,她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人很好,非常细心,做每一步都会讲得非常详细。头一个星期我们跟着看。那时手术量不大,一天一个手术间也就1-2台手术,多半中午就结束了,手术过程中,病人都很平稳,打个麻醉,量个血压,记上麻醉单,感觉真的很轻松。就是跟着李老师小事特别多,好像别的老师都不像她那样细。早上我们拿着麻醉护士准备好的麻醉盘,李老师都要好好查一遍,不管做什么麻醉前,都要找一个托盘,铺上治疗巾,然后从左到右放上全麻插管用的导管、管芯、牙垫、注射器、喉镜、吸引器、通气道、和面罩,连位置都没有变过。都要把麻醉机准备好,试试有没有通电、管道是否接好,是否漏气,常用的药物也都提前抽好。有时去其他手术间串门,看见其他老师也不都这样,的确在做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时基本用不上这些,那时面罩、螺纹管、气管导管都是要反复使用的,用了还得拿回去冲洗、消毒,要费好多功夫。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怯怯的问她:
  “做硬膜外麻醉的时候都用不上这些东西,为什么还要准备这些呢 ?一会还得收拾。”
  她瞪了我一眼,似乎有无限感慨地说:
  “做麻醉一定要有备无患,麻醉中的紧急情况都是突发的、危急的,等到你想用的时候却没有,会造成很大的被动。做麻醉不是每次都是你表面看到的这样轻松平稳。”
  我琢磨也是,其实内心不以为然。
  似乎李老师的准备总也派不上用场,即使是我把硬膜外打穿的那次,病人也非常平稳。
  人总是在选择性的学习,选择的标准也非常明确:能偷懒则偷懒;实用就行;越花里胡哨越记忆深刻,潇洒呀!
  那时特喜欢跟郭老师学,郭老师叫郭定安,来科里三年了,人特热情,特哥们,说话很投缘,做麻醉的时候特潇洒。来个阑尾什么的,拿个硬膜外包,叫上我:
  “走,打去!”
  进手术间一看,有麻醉机,得,有就行,放一边再说。
  “有麻醉机在旁边,什么情况不能应付?!再说没那么寸!”
  “液扎好了吗?哥们,翻身,打!”
  “还没绑血压表呢?”那时只有血压计,手量,耳朵听的。
  “这病人年纪轻轻的,能有什么事?!没事!”
  真的省了很多事,看他打硬膜外,那个真叫潇洒,刷刷刷,这个角度不行,换个角度,刷,进去了,给药,齐活!和你聊着天,不知不觉手术就做完了。
  有一次问他:
  “你看李老师特认真,特仔细,每次都准备得齐齐的,你看有必要吗?”
  “应该,不过你看能有几次用上?我来三年了,没赶上!准备间这么近,真有事,去拿,不耽误事!再说小心点不就得了吗?哎,把问题消灭在萌芽!”
  我诺诺。
  那时人手非常紧张,有一段时间一线才3-4天一个班,因此,我们锻炼的机会非常多,一两个月的功夫,就感觉自己的硬膜外打得溜溜的,插管也熟得很,记得有一个阿姨做完阑尾后还到主任那表扬我。
  自从那次急诊室插管之后,经常想起那死去的年轻人。那年轻人就在我面前渐渐过去,就象死神在嘲弄!技术,练好技术!那一段时间对技术特别在意,进步也非常明显。三个月后,感觉自己象老资格的了。
6有时候麻醉做的象郭定安老师一样潇洒。
  三个月结束后我便不再固定的跟着李老师了。记得三个月最后一次跟李老师做麻醉,双侧大隐静脉曲张,做硬膜外麻醉。置管的过程中左侧腿有异感(硬膜外针进入硬膜外腔后,一般放置一个硬膜外导管,用作连续给药,导管放置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偏,碰到神经出现放电的感觉),手术过程中,左侧的效果好,做右侧时效果差些,连续追了几次药(往硬膜外腔给局麻药,量越大,药物扩散的越好,平面越高),效果才好起来,但麻醉平面高起来(脊神经是节段分布的,例如乳头连线是胸4,剑突下是胸6,肋缘是胸8,脐周胸10),血压有点掉,追了一点麻黄素,血压正常。打麻醉出现异感是常有的,效果差些也会碰到,随着麻醉平面的升高,血压下降也是正常的(麻醉不仅可以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掉,还能阻滞植物神经-阻滞交感神经,使阻滞区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我想我的一系列处理很常规。手术后多观察病人,如果腿有麻的问题,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用点营养神经的药,一两周就会好,最多两个月。不以为意。
  手术结束之后,我和李老师聊天,毕竟从此后我不再固定跟李老师了(那时住院医生培训并不很严格,第一年为24小时住院医生,前三个月有专门老师带教,之后没有固定人带,但完全不能独立,一年以后,可以相对独立,但也有老师指导,很多情况下就自己干了,等提了主治医生以后才会真正独立)。
  “小董,明天就出师了,出去可别丢师傅脸呀。”李老师笑着说。
  “努力!师傅!”我自信满满。李老师教的确实好,我自我评价也很高。
  “原来听说你不太想干麻醉的,现在看干的满不错呀。”
  “干着干着,觉得也很好,还是老师这个引路人好。”
  “是吗?干了三个月,觉得麻醉怎么样?”
  “还行,没那么多事,挺轻松的。”
  “轻松?是吗?我可没觉得轻松!小董,你聪明,脑子转的快,动手能力又强,手脚麻利,挺适合干麻醉的。干麻醉这一行,就是要手疾眼快,脑子好使。不过呢,干麻醉,还有几方面比动手更重要。你是不是觉得我每次做麻醉都把插管的一套准备好没必要?”
  “没有。”其实心里有一点。
  “你其实挺喜欢郭大夫那一套的,是吗?看你们平时交流得最欢。你看着麻醉没事,一旦有事了就是大事,你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紧急情况下你能想得全吗?不要因一时偷懒而忽视病人的安全。危险都是出现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永远要有一个安全意识。”
  “是。”
  “做的不好,让病人痛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这当成习惯,然后忽视它!就像今天的这个病人,刺激神经是很常见的并发症,不好避免,加深麻醉多用药,结果血压下来了,又用麻黄素升上去,这每一步看似再正常不过,你可有想过这其实不正常呢?!如果你把它当正常看,你就会忽视它,就不会去思考其中的细节,例如说导管刺激神经,你有想过怎样改进你的技术吗?书上说尽量穿到正中,你有想过穿刺过程中在哪些地方改进使几率更大?穿刺过程中哪几步最重要?效果不好,用药大剂量冲击,你有想过其风险?怎么用药最好?你有想过低血压加用麻黄素的危险吗?关注细节,对每个习惯,每个认为正常的东西都要打个问号去思考。这是我要告诉你的做好麻醉的第二个方面。”
  “哦。”我的脸开始变红。
  “麻醉不是讲潇洒,是讲责任!让你的病人最安全,最满意是你的责任!不是说郭大夫做的不好,但有一点他忽视了责任!你现在跟着老师后面做麻醉,老师担着责任,将来你要独立了,你开始要担责任了。事事想周全,病人的命在你手上,责任重大!”
  我无语,脸更红了。我听着很有道理,我又能记得多少呢?
  人哪,总要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7 问:我07年剖腹产的时候做的硬膜外麻醉时怎么会有触电感,还
    
    抽搐了好几下,感觉很恐怖!幸好手术还是顺利的,现在也没什么
    
    后遗症.现在想要第2胎,但想起麻醉的那个触电感还是后怕.但
    
    通常第1胎剖的第2胎还得剖,想请教LZ我可以在第2胎生产时选
    
    择静脉全麻吗?
  --------------------------------------------------------------------------------------
  您好: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做硬膜外麻醉时串的感觉偶尔会碰到,主要是硬膜外管放置时有些偏,高手来做也会有,只是几率少些而已。
  选择静脉全麻不是不可以,从母子最安全的角度来说最好的还是硬膜外或者腰麻。全麻药物有可能会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如使他镇静、呼吸抑制等),但选择好合理的用药、把握用药的时机也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技术能做好这一点。
  不过还是建议用硬膜外活腰麻。对胎儿的影响小,毕竟风险小些。另外术后镇痛什么的要好些。但是如果你曾经做过两次以上的硬膜外麻醉,因有可能造成硬膜外腔粘连,使药物扩散不均匀,造成麻醉效果不好,采用全麻好些。
  的确,麻醉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医生也很烦。谁不想做的漂漂亮亮,你满意,我高兴呢?孕妇的后背都比较厚实,解剖结构摸的不很清楚,有时候硬外针定位不准确,另外从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也长了,保证硬膜外腔针在中线很难,加之孕妇正在宫缩,不是很配合,所以孕妇做硬膜外的时候发生率相对的高些。不过,不要紧张,只是高些,并不是就会再发生。对医生来说1%就算很高的了。
  发生串之后就要小心点了,建议术后镇痛硬膜外就不要实用了。从你现在看没事就很好了。再美国遇到一位朋友,说5年了,硬膜外做剖腹产后一侧腿部区域皮肤还麻呢,那就是有后遗症,需要找医院处理了。像这种情况,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及时用药,一般不会留下这样的后遗症。  
8我也是位麻醉医生,20年来做了几千例麻醉。也经历过无数的生与死的考取验。讲讲我经历的一例手术病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你看到的时候,也许会对你有所启迪.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可我仍然历历在目.
   那是2005年8月5日的下午,我们接收了一位病人,边远乡镇来的,农民,3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很穷,干农活时受伤,很重,脾破裂,.来时已处于出血性休克状态,生命垂危,病人需紧急手术,再转院就可能死在半路上,可我们这儿没血,要到几十里外的省血液中心去拿血,只好一边手术,边等血,紧急中将病人推入手术室,就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求生的眼神,他分明是很想活下去啊!
   快速麻醉,开刀,术中发现腹腔出血太多,约有5000ml,眼看着病人就快不行了,病人瞳孔开始散大,心律不齐,心脏已经处在停跳的边缘.血还未到,我只好用药物尽量维持他的心跳,用冰保护他的大脑,用呼吸机来维持他的呼吸.这时候病人看起来就像已经脑死亡,有人建议放弃,包括一些家属.我想到了病人进手术室时那求生的的眼神,只要病人还有一点心跳,我就不想把呼吸机撤下,其实那时只要我一撤下呼吸机,病人就是死亡.因为手术做完后病人根本就没有呼吸,瞳孔散大没有一点光反应,心跳也是靠药物来维持.但我还想搏一搏.给他.给我,给生命一个机会!
   我想把呼吸机带回抢救室,我到抢救室调好另一台呼吸机,从手术室到抢救室我就用弹性呼吸囊手控病人的呼吸,要知道人如果4分钟没有呼吸,就会缺氧而死.好在手术室离抢救室不太远,我们大家迅速把病人从手术室转移到了抢救室,还好,病人还有心跳,我再一次使用了药物,这一次病人居然对药物有了反应,他的心跳从室性心动过速转为了窦性心动过速.这使我深受鼓舞,呼吸机还在用,脑保护还在继续,医生护士们就这样轮流守护着他,希望着奇迹的发生.慢慢的,他散大的瞳孔居然开始缩小,再后来,他又有了微弱的自主呼吸,我们真是欢欣鼓舞.奇迹!真是奇迹!这时,血也到了......
   第二天,病人脱离了危险.
   我之所以写出来,是我感叹生命的脆弱,生命中有时候是会有奇迹发生的,生与死之间有时真的隔得很近很近,就像只隔着一层纸,一捅破生命就会流逝,只要我们有一点点放弃,一条生命就会结束.活着的人应该珍惜生命.
9那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做个好麻醉,看见病人舒服,带的老师表扬了。说真的刚开始最受用的是老师的表扬,后来最高兴的是看见病人的微笑。现在想来我之有今天全是这些微笑的激励。一例不成功的麻醉会让我沮丧好几天,我会反复琢磨问题出在哪里,一个微笑却会让我看到我的价值。
  记得一天晚上值班的时候来了一个剖腹产的病人,做完硬膜外麻醉、消毒、铺巾后准备手术,我看见病人发抖,就问她:
  “你怎么了?冷吗?还是紧张?”
  “都有点。”她哆嗦地说。
  我让护士拿来单子给她再盖点。
  “一会就会暖和的,不要紧张,我们都在旁边看着你。”年轻的我并没有更深的体会病人,机械的答复后准备填写记录单。过了一会病人说话了:
  “医生,你能握住我的手吗?”
  我回身看着她,她眼角流着泪。我愣了一会,生平还没有握过家人之外异性的手,有点忐忑。
  “很紧张吗?”
  “是。”
  我迟疑的把手伸过去,她死死地抓住,颤抖着,我的脸有点发红。不知道说什么好。
  手术开始了,很顺利,剖下一个健康的婴儿。病人还死死地抓住我的手,不再那么发抖了。我要去做一些别的处理,又不好意思把手拿开,只好叫巡回护士。
  “李丽,你能帮我把催产素给了吗?”
  “你不能给吗?”
  她回过身来看见我抓着病人的手,愣了。
  “你干吗呢?”
  “病人有点紧张。”我的脸已经红的不行了。她给完药,看了我一眼,笑了。
  实在是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点难为情。
  “现在好些了吗?我要去写单子。”
  我把手抽出,填写单子。过了没五分钟,病人又叫了。
  “医生,我还是有点紧张。”
  我把左手伸过去让她抓住,继续写我的单子。她已经不再颤抖了。
  手术结束了,我推着她回病房,她对我说:
  “谢谢你,谢谢你的手。”
  “没事,其实手术没这么可怕。”
  回到病房,她见到她爱人。
  “当时你要在就好了,我紧张得不行,幸亏这位医生,让我抓住他的手。”
  “太谢谢你了。”她先生的话一下子让我的脸红了。
  “没什么。”
  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封表扬信。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病人说谢谢,因为我伸出的一只手。
  谢谢,这就是一个医生唯一想要的。一声谢谢让我记一辈子,让我看到追求、还有追求的价值。
10我也是位麻醉医生,20年来做了几千例麻醉。也经历过无数的生与死的考取验。讲讲我经历的一例手术病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你看到的时候,也许会对你有所启迪.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可我仍然历历在目.
     那是2005年8月5日的下午,我们接收了一位病人,边远乡镇来的,农民,3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很穷,干农活时受伤,很重,脾破裂,.来时已处于出血性休克状态,生命垂危,病人需紧急手术,再转院就可能死在半路上,可我们这儿没血,要到几十里外的省血液中心去拿血,只好一边手术,边等血,紧急中将病人推入手术室,就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求生的眼神,他分明是很想活下去啊!
     快速麻醉,开刀,术中发现腹腔出血太多,约有5000ml,眼看着病人就快不行了,病人瞳孔开始散大,心律不齐,心脏已经处在停跳的边缘.血还未到,我只好用药物尽量维持他的心跳,用冰保护他的大脑,用呼吸机来维持他的呼吸.这时候病人看起来就像已经脑死亡,有人建议放弃,包括一些家属.我想到了病人进手术室时那求生的的眼神,只要病人还有一点心跳,我就不想把呼吸机撤下,其实那时只要我一撤下呼吸机,病人就是死亡.因为手术做完后病人根本就没有呼吸,瞳孔散大没有一点光反应,心跳也是靠药物来维持.但我还想搏一搏.给他.给我,给生命一个机会!
     我想把呼吸机带回抢救室,我到抢救室调好另一台呼吸机,从手术室到抢救室我就用弹性呼吸囊手控病人的呼吸,要知道人如果4分钟没有呼吸,就会缺氧而死.好在手术室离抢救室不太远,我们大家迅速把病人从手术室转移到了抢救室,还好,病人还有心跳,我再一次使用了药物,这一次病人居然对药物有了反应,他的心跳从室性心动过速转为了窦性心动过速.这使我深受鼓舞,呼吸机还在用,脑保护还在继续,医生护士们就这样轮流守护着他,希望着奇迹的发生.慢慢的,他散大的瞳孔居然开始缩小,再后来,他又有了微弱的自主呼吸,我们真是欢欣鼓舞.奇迹!真是奇迹!这时,血也到了......
     第二天,病人脱离了危险.
     我之所以写出来,是我感叹生命的脆弱,生命中有时候是会有奇迹发生的,生与死之间有时真的隔得很近很近,就像只隔着一层纸,一捅破生命就会流逝,只要我们有一点点放弃,一条生命就会结束.活着的人应该珍惜生命.
    --------------------------------------------------------------
  谢谢师兄:
  前些日子一直不能发言,慢待大家了。
  感谢师兄接龙,希望更多的同行一起畅谈麻醉的酸甜苦辣
11说个自己经历的实际,06年年底,我的第五掌骨骨折,在本市骨科医院做的钢板。手术前的麻醉,应该叫臂丛麻醉吧?那个麻醉医生非常缺乏医德(后来才知道的,具体原因呢,是因为money,不细说了,不是我想强调的),故意折磨我,整个手术期间我能清清楚楚的感受到手术刀在我手掌外切割,那感觉痛彻骨髓。。。我的牙都要咬断了,连手术的主刀医生都在问我“很疼吗?不应该啊……”手术后,身体强壮的我几乎要虚脱了——如此一个小手术,就是因为这个简单的臂丛麻醉做的不负责,几乎让我疼休克。。。。
  原本以为,臂丛麻醉的效果有限,再加上我对麻醉药物不敏感,才导致了那么强烈的痛感。可07年末,再次去这家医院做钢板取出手术,同样是臂丛麻醉,这次手术我根本都没有任何感觉,整个手术中我甚至都没有感觉到手掌哪怕有一点点的痛感。做完手术,我的状态就像没做手术一样的好,下了手术台,自己溜达着提着点滴瓶子步行回了病房(当然,护士mm们不让我自己走,但我坚持我让她们推)。
  对比一下两次麻醉,同样是臂丛麻醉后的感觉:
  第一次,右上臂麻的一动不能动,而小臂和手掌甚至可以轻微动动,手术开始后,感觉手术刀在雕刻我的手掌,基本感觉是生拉的,就像自己用菜刀划皮肤一样撕心裂肺的疼;术后上了一整天的止疼泵,48小时内虚弱的几乎说不出话。。。。
  第二次,右上臂几乎没有任何麻的感觉,而小臂和手掌却麻的一点知觉都没有,手术进行中感觉不到任何手术刀的动作。术后刀口甚至都不怎么疼,当晚就背着医生偷偷跑回家,晚上甚至参加了wow的公会活动。。。。。
  同样的麻醉,天差地别,天堂和地狱
  说这个小例子,无非想表示对麻醉医生高超技术的钦佩和对无良医者的痛恨。
  最后祝lz工作顺利!
我来跟你解释一下你两次麻醉效果不同的原因吧,臂丛麻醉相对来说是一种简单的麻醉,但是比起硬膜外麻醉来说,它的总成功率要低得多,第一次,麻醉还是有效果,只是尺神经阻滞不完善(简单一点说就是小指这边麻醉不完全起效)!!对臂丛麻醉来说,同一个麻醉医生打同一个病人的麻醉,都有可能麻醉效果完全想反!!
  
   但现在有了神经刺激仪的出现,臂丛麻醉效果上了一个台阶,但只有大医院才有这种仪器。  
12楼主还在不在呀,我也在问题请教。
    我生小孩时也是剖腹产,也是从背后打的麻药,但是打了几分钟之后就感到很难受,胸闷,头晕,同时呼吸困难,到后来甚至好像无法呼吸了,我跟医生说了,他们测量了这后说我血压高,又打了另一针降血压的药,我记得当时人好像陷入了半昏迷状态了,不知过了多久,手术开始,疼的我要死,感觉那个手术刀生生在割我的肚子,几双手在我肚子里搅来搅去,疼的我晕过去,又疼的醒过来。后来孩子出来了缝针的时候,感觉那线穿过我的肚皮,火辣辣的疼.....那次手术真是让我怕了,如今孩子六岁了,那疼痛还记忆犹新呢..我想问楼主,这是什么原因呢?麻药少了?还是位置没有打对呀?
    我现在想生二胎,想到上次的痛,又不敢.
  ------------------------------------------------------------
  -----------------------------------------------
  您好:
  细节不清楚,不好随便下结论。不过倒是可以分析一二:
  1、麻醉效果不佳这是肯定的。有几种可能,可能没有打到想到的地方,另一种可能药物扩散不好,产科的病人经常有这种情况,哈有一种可能用药量不足(之前的表现有中毒的可能性,不敢再给)。这样的现象偶尔会遇到,就是干多年的麻醉医生也会。关键是的有后续措施,这要以当时的条件和情况而定。我看有一定的处理,但效果还是不佳,因为生小孩是一个紧急情况,不能等,也可能不得以先做上了。
  2、如果实在打麻醉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症状,那可能与你高度紧张有关,如果是在麻醉后出现,可能是肾上腺素反应或者麻醉药中毒,在麻醉后还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胎儿压迫下腔静脉引起严重地血压,出现低血压以及其它类似症状。哈有一种里是否对所用的麻醉药存在高敏反应乐?处理上差不多。
  
  3、如果排除高敏反应,硬膜外麻醉还是能做的。如果再作硬膜外麻醉一定要把这次的情况详细的对麻醉医生讲。他会斟酌处理。办法总是有的。
谢谢回复。因为在打了麻药以后,我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就是那种张大了嘴巴吸气,但空气进不去的那种状态,感觉自己快死了一样,头也晕晕的,然后我就跟护士说我不能呼吸了,他们就给我测量了血压,我记得那护士说,血压太高了。然后就给我又挂了一瓶针。之后我就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对身边的一切只有一个模糊的印像。后来,医生拿针刺我的时候,大腿上有扎的感觉,不疼,肚子和胸部就有很尖锐的疼痛感,那医生还说,“不可能啊,麻药是从下面起效的呀。”但是不一会,手术就开始了,也没再扎,没问疼不疼了。手术刀落下去的那一瞬,我疼的受不住了,就叫,怎么这么疼呀?结果没有人理我,也没有一个个说句安慰的话,更没有像医生你这样握着人家手的人了。
  整个手术的过程对我来说就像是噩梦一样,真的是疼的死去活来,硬生生感觉那刀一层层割破我肚子,手在肚子里搅着我的五脏,最后把孩子拉住去的那一瞬,我觉得我已经昏迷了,因为外面的人都听到我孩子在哭,而我没听到,再次醒来就是缝针的痛把我痛醒了.....出去以后,我整个人不住的抖,连睁眼的劲都没有,晕睡了一天一夜才恢复一点.别人手术一个小时可以出来,我在里面呆了两个半小时,感觉像是死了一回了.
  事后问医生怎么会那样,也没得到解释,只是说因为我血压高,他们给我用了别的药,要我们去下面的药房买来还给他们.我现在就是想问清楚,我那样的状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我体质的问题,还是医生的水平问题?我如果再次生孩子的话,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如果再给我来这样一次的话,我可受不了.
  像楼主这样的医生真是少的很,最起码我没碰到.如果大多数医生都能有点最起码的责任感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医患纠纷了.
  
  期待楼主再次回复下.
    

13自七六年从事此业至今,屈指三十三年矣!奈学历低下、生性愚钝,庸庸碌碌、无甚建树。只是在这个小地方挣出点小名气而已,思来虽觉自得却也深感惭愧!
  前辈万不敢当——痴长几岁是一定的。说实话我还真的喜欢麻醉这个专业——每每为解除患者之痛苦、挽救生命于垂危而倍感欣慰鼓舞(所谓成就感);同时也曾为这个专业被院内轻慢、社会歧视而频生彷徨苦闷!……好在这些年情势有了很大的起色和进步,——麻醉专业、麻醉医生至少得到了起码的认可和尊重(尽管差距还不小)。但相伴而来的是当前“险恶”的执业环境……
  医界泰斗吴阶平前辈告诫我们:做医生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真是一语成谶、写照了现实啊!——麻醉以前战战兢兢、麻醉当中如履薄冰,麻醉以后如临深渊。诚哉斯言,信哉斯言!如果同仁无此同感,那就是我老不中用、怡笑大方了。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老朽由衷地欣赏兄台之道德人品、学识态度。更相信你在今后的“路漫漫”中建树卓著,成绩斐然。添彩于专业、造福于百姓!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纵使酸甜苦辣无人知,此生足矣!”……
14我把病人的牙撬掉了跳
  插管时第一次撬掉病人牙的情形还记得清楚。
  一个老人,已经掉了几颗牙了,但下颌前门牙还在,不过已经松动了,给完诱导之后插管,发现老人的脖子很硬,牙关很紧,喉灯进去撬开嘴都很费劲,又追了一次肌松,等了一会好些,还是费劲,喉灯下进去挑起来的德时候,只能看见一点点会厌,拼命往上提喉灯,终于能挑动会厌,看见其后的一点东西,声门是看不见的 。盲探着插,很幸运插进去了,正高兴的时候,老师说,病人的牙掉了。所有高兴都没了,但当时不以为然,插管本来就有这样的并发症,而且老人确实插管困难,牙也不好,以那时的插管条件真是不敢绝对保证。
  “胡老师,怎么办?”
  “去和病人家属交待一下,先手术吧,手术结束请口腔科看看能不能再塞进去,不行再说吧。”
  虽然是并发症,但毕竟不好听,怎么和病人交待呢?病人怎么理解插管会掉牙?唉,自己太不小心了,怯怯的走到手术室门口喊来病人家属。
  “你好,是这样,插管的时候病人的牙掉了,病人有点插管困难,挑喉灯时下颌的一颗牙被碰掉了。”
  “怎么回事!?”老人的孩子急了。
  我刚想解释,老人的爱人拉住孩子,说:“你爸的牙本来就有些松,没事没事,医生,不要紧的。”
  我带着感激的心情望着老太太,说:“对不起,手术结束我们会找口腔科医生来看看怎么处理,您在等候去等着吧,有事我会随时和您联系。”
  
  等两个小时手术结束,找来口腔科医生,一看说,这牙没办法,再放进去也是死,只有拔掉。周围几颗牙也是松的,光安一颗假牙不行,得拔掉这几个松动的牙,根据满口的情况一起按合适。
  “小徐,没事,这几颗牙本来就是松动的,你一撬就掉了,我去和家属说说。”
  口腔科医生拉着我找到病人家属,说:“您家人的牙保不住了,下颌几颗前门牙都松了,我相信手术前就是松得,现在这颗牙掉了,单安一颗牙肯定不行,如果要安德话,最好把周围几颗松动的牙拔掉一起安最好,或者,先不处理,等以后有需求在说。”
  病人家属理解,把病人送回。后来病人还是希望赔偿,说那小伙态度好,不追究,在损失一颗牙,还得赔。据说赔了200元。在90年代初,这也不是小数。
  后来和胡老师一起讨论。胡老师说:“老年人插管,牙咬特别注意,你看,术前你认真看牙了吗?你特别和病人交待牙的问题了吗?插管最可能的就是碰掉牙?之前和病人交待清楚比起出现问题再说 要好得多!插管的时候你特别注意牙了吗?不过这个病人放谁掉牙的可能都很大,但是注意了,一定会好些!作为i麻醉科医生随时都会遇到问题,一定要心细。”
  听着胡老师的发问,心里真的很惭愧。作为新手,只关注把管插进去,对其他的就不太注意了。的确我术前例行公事的看了牙,又例行公事的交待牙的问题,只是简单,附带的做。对困难插管的估计又不足,插管的时候又怎么会特别关注牙呢!
  正常情况下,从口腔看到声门,是不可能的。平卧时,用喉灯把舌根和会厌挑起让口、舌根、声门一条线才能看见声门,对于困难的病人,这的确很困难,放进口腔的喉灯碰触牙齿很正常,有时你不想牙齿支撑都不行。所以插管后牙齿松动、掉牙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了。对医生来说巴管插进去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注意可能会好些,至少在挑喉灯的时候不会以牙为支撑,会反复动喉灯的位置寻找合适的位置。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管插进去,有时也顾不得这些。
  后来非常注意这样的问题,插管时非常小心,但是还是有很多次掉牙和牙松动。对困难气道的处理也有经验了,现在插管的设备也多多了。但掉牙还是偶有发生,
  对麻醉科医生来说,保护牙齿是必须的有时也是很困难的!
  
  没有医生愿意把自己的病人做坏,象这样插管碰牙的情形总会存在,医生有时候很无奈,最医生来说,这样的风险随处存在。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2#
发表于 2011-9-14 11:12:29 | 只看该作者
感同深受  体会跟浓。真的太伟大了

活动公告:做任务得积分和权限(新手奖励计划)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
发表于 2011-10-9 22:21:17 | 只看该作者
看着看着突然觉得很感动,我也是刚工作两年的小麻同学,呵呵,真的觉得麻醉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4#
发表于 2011-10-13 20:43:58 | 只看该作者
干麻醉已经十年,越干越小心。以前我不管是全麻插管还是硬膜外穿刺都很快,现在明显慢了下来。其实我还挺喜欢快速度的过程。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5#
发表于 2011-10-13 21:29:12 | 只看该作者
干麻醉已经十年,越干越小心。以前我不管是全麻插管还是硬膜外穿刺都很快,现在明显慢了下来。其实我还挺喜欢快速度的过程。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6#
发表于 2011-10-16 13:34:04 | 只看该作者
很感动,但是还是喜欢麻醉科。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7#
发表于 2012-3-12 16:32:35 | 只看该作者
经历的多了,感觉也就麻木多了。。回头会有感触,前面还要坚持。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很好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9 17:40 , Processed in 0.14392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