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丁香园看了liupanr战友关于25G内针打腰麻的一个帖子觉得此法确有许多独到之处,本人现有些不成熟之想法,请广大同仁指教。
腰硬联合包中的腰穿针较以往国产腰穿针改进之处主要有:
1、细化,由原来的22G变为25G;
2、针尖由传统的斜面改为笔尖式,分开而不是切开硬脊膜;
3、针尖由斜面改为侧孔,其大小和位置经过精心设计,减少侧孔横跨硬脊膜的可能,提高麻醉成功率。
由此可见将此针直接进行腰麻穿刺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以前好多同仁已经提到,本人不再多说,但似乎又有所不足:
1、25G针过于纤细,特别是一些特殊病人操作过程中折断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不可麻痹大意;
2、还是由于过于纤细,进针方向不易准确掌握;
3、无硬膜外针那样的刻度,虽然穿刺时主要凭手的感觉,但本人以为,根据病人的体型,进针的深度对于我们判断针尖的位置多少会有一些帮助。
4、资源的浪费,包里的那么多东西没有用就丢弃了。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觉得可否再进行以下改进:
1、将腰穿针的前段设计成25G,长度不易过长,满足刺破硬脊膜一段为25G即可,而其余的针体则制成原来腰穿针的22G(从工艺上讲粗的东西比细的东西应该好加工,制造这样的针应该不成问题)
2、将针体标记刻度
这样一来是不是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呢?然后将此针加上其他腰麻必须用品制成单纯腰麻包。其成本应较现有腰硬联合包降低许多,更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
另:1977年Hatfalvi报道600余位病人用20G腰穿针行腰麻未出现术后头痛,而这些病人全部接受侧入法穿刺,并发现与硬脊膜呈30度进针,则脑脊液漏出比60度和90度进针明显减少,这是由于侧入时相邻膜组织使硬脊膜上的破口能相互重叠而产生“封口”效应。摘自《分娩镇痛》吴新民、陈倩。由此可知侧入法似乎更好一些。
请注明原创或转帖,以利于评分-—ycdy1
[ 本帖最后由 ycdy1 于 2009-3-1 16:08 编辑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