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38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指南] ASA更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围术期管理指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8 20: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近期更新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围术期管理指南”。该指南与现存指南的区别为,其是对专家和ASA成员意见以及科学文献评估的更新。该指南与其他机构所发布指南的区别为,其是对麻醉医师大规模研究数据的批评性分析,而非少数人的意见;其可应用于住院和门诊患者,也可用于儿科和成人患者。相关内容于2014年2月发表在《麻醉学》(Anesthesiology)上。
OSA是一种在睡眠时以上呼吸道周期性、部分或完全阻塞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其可导致日间嗜睡及其他睡眠紊乱表现;此外,气道阻塞可造成阵发性睡眠相关氧饱和度下降、阵发性高碳酸血症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等。OSA的鉴定和评估见表。该指南旨在改善接受镇静、镇痛或麻醉药的确诊或可疑OSA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以降低不良转归。由于维持确诊或可疑OSA患者的气道存在潜在的困难,因此该指南关注于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确诊或可疑OSA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该指南适用于住院或门诊手术,同时也适用于手术室手术、以及其他应用镇静剂或麻醉药的手术。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0:11:33 | 只看该作者
住院手术与门诊手术
对于围术期风险增加的OSA患者,应确定手术在门诊进行或是住院进行。
决定住院手术更适合的因素包括:① 睡眠呼吸暂停;② 解剖学和生理学异常;③ 合并症;④ 手术性质;⑤ 麻醉类型;⑥ 术后阿片类药物需求;⑦ 患者年龄;⑧ 适当的出院观察;⑨ 门诊设施情况。
确定手术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具有① 紧急困难气道设备;② 呼吸护理设备;③ 放射设备;④ 临床实验室设备;⑤ 住院设备转院协议。
术前准备
1. 应考虑在术前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尤其是当OSA严重时。
2. 对于对CPAP应答不佳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无创正压通气。
3. 如果可行,应考虑在术前应用下颌前移矫正器、空腔矫正器以及减轻体重。
即使有气道矫正史(如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下颌徙前术),患者仍可能有OSA并发症发生风险,除非睡眠监测正常且症状恢复。
4. 确诊或可疑OSA患者可能存在困难气道,因此应依据 “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进行处理。
术中管理
1. 由于可能的气道塌陷和失眠不足,围术期风险增加的OSA患者对呼吸衰竭,以及对镇静药、阿片类药物和吸入性麻醉药的气道反应性尤其敏感;因此,在选择术中用药时应考虑术后呼吸系统的潜在危害。
2. 对于浅表手术,考虑应用局部麻醉药或周围神经阻滞剂加(或不加)适量镇静剂。
如果应用适量镇静剂,患者不易察觉的气道阻塞发生风险增加,故应通过二氧化碳描记术或其他可用的自动化方法连续监测通气。
3. 对于既往镇静期间采用CPAP或应用口腔器械的患者,应继续采用此方法。
4. 全身麻醉可保证气道安全,优于无安全气道保证的深度镇静,尤其是对于可能造成气道机械性损伤的手术。
5. 对于外周手术,应考虑应用主要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6. 围术期风险增加的OSA患者应进行清醒拔管,除非具有药物或手术禁忌证。
7. 神经肌肉阻滞效应需在拔管前确认完全消失。
8. 如有可能,拔管和恢复应在侧卧位、半卧位或其他非仰卧位下进行。
术后管理
1. 对围术期风险增加的OSA患者,应考虑进行区域镇痛或避免全身性应用阿片类药物。
2. 如采用椎管内镇痛,应权衡阿片类药物或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与单独应用局部麻醉药的获益(改善镇痛,降低全身性应用阿片类药物)和风险(阿片类药物向头侧扩散导致的呼吸抑制)。
3. 若应用患者自控的阿片类药物镇痛,应避免或谨慎应用持续背景输注。
4. 如果情况合适,应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并考虑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物理疗法(如冷冻、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5. 临床医师应注意:镇静药的联合应用(如苯二氮卓类联合巴比妥酸盐类)可增加呼吸抑制和气道阻塞的发生风险。
6. 对于每例围术期风险增加的OSA患者,应持续给予辅助供氧,直至患者呼吸室内空气时能够维持基线氧饱和度。
专家组认为,辅助供氧可增加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妨碍脉搏血氧测定法对肺不张、短暂呼吸暂停和换气不足的检测。
7. 如果可行,对于术前接受CPAP或无创正压通气(有或无辅助供氧)的患者,术后应持续采用此方法,除非患者对手术有禁忌证。
若患者带装置入院,CPAP或无创正压通气的顺应性可改善。
8. 若有可能,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应将围术期风险增加的OSA患者置于非仰卧位。
9. 对于因OSA致呼吸系统风险增加的患者,应在出恢复室后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连续监测应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或次级ICU进行,并通过医院病房的遥测器,或经过适当培训的专业观察员进行监测。
连续监测应一直持续到患者风险降低。
10. 在术后检测时若出现频繁或严重的气道阻塞或低氧血症,应考虑进行经鼻CPAP或无创正压通气。
转至无监测环境的标准
1. 对于围术期风险增加的OSA患者,应避免由恢复区域进入无监测环境(如家或无监测的医院病床),直至患者不存在术后呼吸抑制风险。
由于OSA患者具有气道阻塞或中央呼吸抑制的倾向,故其与行相似手术的无OSA患者相比,需要停留有检测环境更长时间。
2. 为确定患者呼吸室内空气时能够维持充足的氧饱和度,呼吸功能监测可在无刺激环境,最好在患者休息时进行。
(出自大查房网)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
发表于 2014-3-28 11:12:21 | 只看该作者
完全清醒拔管很重要,,前几天在我院就发生了一件很后怕的事,估计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行泌外手术,拔管术后脉氧掉到40,患者异常烦躁,意识渐渐模糊。鼾声很响,有呼吸暂停。。。。经抢救好转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9 06:43 , Processed in 0.19479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