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u87
发表于 2009-4-30 22:49:16
心肺复苏是每个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麻醉科医生更应精通,查了点资料与大家共享。
专家建议心肺复苏省略人工呼吸环节
本报讯
(记者王建影)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需要“精简”步骤,口对口式人工呼吸环节并非必要,建议取消。在近日召开的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与会的心内科专家一致建议急救改用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方法,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指出,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是每做15次胸外按压,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据介绍,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正确有效的胸外按压尤其重要,通过正确按压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大脑的供氧,同时也能达到人工呼吸的效果。正常人呼吸时肺的潮气量在500毫升左右,有效的胸外按压使胸骨发生规律的起伏,同样可使肺进气达到300毫升~400毫升,基本可维持人体的氧需求,人工呼吸则可省略。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认为,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方法不容易掌握,且对挽救生命意义不大,还会延误施救者实施胸外按压。美国研究显示,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为57%,经典心肺复苏仅为20%。2007年,《柳叶刀》杂志公布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也显示,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成功率是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的2倍。据悉,美国心脏病学会已经在2008年3月修改了心肺复苏指南,取消了口对口式人工呼吸。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4-28
只需动手(仅做胸部挤压)的心肺复苏——美国心脏协会(AHA)2008年的最新科学建议
钱方毅 李宗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9月第3卷第9期
【摘要】 心肺复苏(CPR)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心脏猝死)的重要性已得到证实,而早期高质量的CPR及迅速除颤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近年来的动物实验及人类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对成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目击者只做胸部挤压的CPR与常规CPR(胸部挤压加通气)相比,其疗效相似,存活率无差别。根据这些近期的科学研究及美国心脏协会
(AHA)的专家共识,AHA的ECC委员会于2008年4月22日对公众提出了科学建议:未经培训的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只需动手(仅做胸部挤压)的CPR,可以简化CPR的操作,有利于消除或减少目击者实施CPR的障碍和顾虑,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目击者进行CPR,从而提高心脏猝死患者复苏的成功率。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对AHA的建议也作出了相应反应。
单独胸部按压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单独胸部按压 ”的推荐要旨
赵达明 , 薛 蓬
中国急救医学 2008年 6月第 28卷第 6期
gzxcc
发表于 2009-5-2 22:01:23
好东东,但心肺复苏经常更新
liuliu87
发表于 2009-5-5 17:08:04
心前区叩击
过去曾主张在人工胸外按压前先行心前区叩击,认为通过机械-电转换产生一低能电流而终止异位心律的折返能路
研究表明,心前区叩击虽然可能使有些心动过速终止,但也可能使之转为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对室颤与心室停顿无效,又不具有胸外挤压推动血流的作用,故不宜作为常规措施。仅在有心电监护和备有除颤器的条件下才可试用
米勒摩根2005复苏指南未见心前区叩击相关内容,我们上学时老师是这么教的,现在如果手术麻醉中由于手术牵拉致患者心跳骤停,你会心前捶击两下吗?我们还是会的:o
仁心
发表于 2009-5-20 17:13:47
学习了,谢谢斑竹。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呼吸先停然后才心跳停止,我们麻醉中应该非常注意呼吸的管理和观测。
ybtxdz
发表于 2009-5-23 16:59:41
给各位老师学习了,比书本上写的还翔实!搞麻醉,我感觉就是要不断积累知识, 实际操作中要胆大心细,结合情况灵机应变!真的很受各位的启发。
医道难
发表于 2010-6-28 02:18:57
积极参与活动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脏病:发生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 尤其是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
2、意外事件; 电击伤、严重创伤、 溺水、窒息等.
3、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
4、电解质的紊乱: 高血钾症、 低血钾症、 严重的酸中毒都可促使心跳骤停.
5、药物中毒:如洋地黄、 奎尼丁、 灭虫宁等药物中毒都可引起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诊断应在30秒内作出,以下四点为主要依据: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全麻病人心电图成直线;
2、触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微弱,继之停止;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dahaiyu
发表于 2012-3-20 08:57:53
只见到过一例,但是必须不断的强化,很有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