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麻醉学家、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创始人、中华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俊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6月27日凌晨1:40逝世,享年92岁。刘俊杰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4年6月29日上午6:30在武汉协和医院举行。刘俊杰教授毕生致力于麻醉学发展,著述精湛,德高望重,享誉全国。沉痛悼念刘俊杰教授!![]() 祭恩师刘俊杰教授 西子湖畔,半夜惊闻恩师与世长辞,悲愤万分,夜不能寐,草拟祭文,以表敬意。 俊杰恩师祭文 俊杰吾师,遽然猝逝,噩耗骤至,悲恸戮心! 吾师贤良,累世书香,郡望荆楚,传道麻醉,宅心仁厚,素怀高义,执鞭育人,著述精湛,拳拳孜孜,诲人不倦,德高为师,行高为范,正气浩然,音容犹在!弟子尚龙,毕业至今,得师教诲,略有建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吾师如玉,心无愧怍,学有所继,血脉仍存,生既顺事,殁亦安宁。诸生告慰:为恩师歌曰以安魂魄: 惊闻恩师高年逝兮,使人扼腕;苍天其不仁兮,横夺俊杰;生前之无愧兮,归而无憾;乾坤为其安宅兮,日月为之生叹!举杯以壮行时平安! 呜呼哀哉,尚飨! 弟子尚龙 2014年6月27日凌晨2时 大医精诚:刘俊杰教授-2011年中华医师学会麻醉学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俊杰教授的生平介绍,沉痛悼念中国麻醉事业的开拓者刘俊杰教授 |
他是国内最早建立术后恢复室和使用硬膜外镇痛的学者之一,在麻醉机理和麻醉方法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终生成就奖”。
他是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创始人,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麻醉人才。
他心怀中国的麻醉事业,年逾古稀之年还主编了麻醉巨著《现代麻醉学》,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权威的麻醉学专业书籍。
“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终生成就奖的是----刘俊杰教授!”随着大会主持人的宣读,在场的所有嘉宾集体起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90岁高龄的刘俊杰教授双眼湿润了。。。。。。。。。
临危坐镇显功力,德艺双馨多建树
说起刘俊杰教授,大家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事要不知足”。而他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自1955年来,刘俊杰教授重点从事麻醉学专业的工作,并逐渐从一名普通的麻醉医生成长为教授、麻醉科主任。在此期间,他做了无数的麻醉,遇到过无数的难题,但这些难题从来没有成为过他的绊脚石,这就得益于他沉着冷静的性格及对临床麻醉技术的精益求精。
有一次,一名高龄产妇胎膜已破,要行剖宫产手术,于是,科里的一名年轻的麻醉医生给这个产妇做了硬膜外麻醉,当时的麻醉效果很好,患者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舒服。
但就在麻醉药物推进产妇体内的几分钟后,只听见她大叫一声“啊”,顿时就抽搐了起来。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加快。年轻的麻醉医生顿时慌了神。
刚巧刘俊杰教授正在隔壁,急急忙忙把他喊了过来。再简单的询问病史及查看患者瞳孔及生命体征后,刘俊杰教授迅速的做出了判断-----高度怀疑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就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说,这无疑是一张死亡通知书,产妇及胎儿的生命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都不要慌!冷静点!”刘教授的一句话把众人从惊慌中拉了回来。随后一道道口头医嘱迅速的下达------面罩给氧、迅速行剖宫产取出胎儿、静脉推注糖皮质激素、输血等等。在刘教授的坐镇下,急救在迅速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了,6分钟后,胎儿取出了。
“胎儿安全”产房护士的一句话让众人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看大人能不能挺过去了。
手术医生迅速进行了子宫切口缝合,而这时产妇的伤口已经出现了流血不止,连全身的皮肤粘膜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广泛的渗血。
这时刘教授的一句话提醒了产科医生“建议切除子宫”。是的,只有切除了子宫,才可能止血。产科医生迅速采纳了刘教授的建议。而同时在刘教授的指挥下,大量的血液制品输注到了产妇的体内。
奇迹最终还是出现了,血终于止住了,产妇活了。
这是协和医院麻醉科抢救成功的第一例羊水栓塞的患者。
事后刘俊杰教授说,实际上当时他也很紧张,但他知道他不能慌,只有沉着冷静才能在短时间内作出最正确的判断。同时他也批评了这位年轻麻醉医生,如果他能够及时发现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就不会有下面的情况出现。
类似的病例还有很多,这让刘俊杰教授从中体会到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快乐,也更坚定了他投身这个时刻需要勇气和智慧的行业中来的决心。
1.JPG.jpg (188.44 KB, 下载次数: 181) 2014-6-27 13:51 上传
GMT+8, 2025-7-18 05:55
, Processed in 0.12786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勤学到老无止境,花甲出书惠后世
刘俊杰教授酷爱读书,做到了“做学问要知不足”——即学无止境,不断吸收和更新知识。
早年利用在上海学习的机会,他借阅了吴珏教授大部分宝贵的专业藏书和杂志,从中备受启迪。回到武汉后他常常利用上夜班后的休息时间到图书馆看书或步行到武汉交通路的外文书店买书。
在文革期间,受左倾思潮影响,买书和看书被认为是走白专道路,但他却坚持认为麻醉专业医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理论和丰富临床医学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才能眼光开阔。他提倡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麻醉专业医生培训,锻炼专业技能技巧,提高处理手术期间意外和并发症的能力,做一名合格的麻醉专业医生。
事实上,刘俊杰的许多临床创新均来源于书本。记得过去的中国信息比较闭塞,许多国外先进的麻醉技术、麻醉理念根本没法传到中国来,为此,刘俊杰想方设法托朋友从国外带了许多杂志和专业书籍回来,从中他了解到了国外许多先进麻醉理念,例如,国外十分注重麻醉后的安全问题,术后恢复室在国外是普遍设立的;国外比较注重患者的主观麻醉体验及术后患者的镇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国内是不被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等等。刘教授从外国文献中大受启发,于是在协和医院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术后恢复室,并率先采取硬膜外镇痛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刘俊杰教授喜爱读书更善于总结。多年来,刘教授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遇到一个知识点他都要详细的查阅资料并记录在案。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30年。在这30年里,他将麻醉专业知识点分门别类地编辑了3万多张卡片,而这3万多个知识点为刘俊杰教授日后编辑麻醉学巨著《现代麻醉学》创造了条件。
八十年代初,刘俊杰教授已退休在家。但初离工作岗位的他,总忘不了他最爱的麻醉事业,想为麻醉事业做点什么。八十年代的中国麻醉经过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过快的发展总伴随着一些问题,如麻醉规范不统一、麻醉并发症高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刘教授经过思考,发现我国大部分的麻醉医生多是半路出家,麻醉知识不扎实,缺乏统一的培训和教育,此外我国缺少一部能充当教科书的麻醉学专著也是原因之一。
刘俊杰教授权衡后,决定从著书着手,于是1983年,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委托,刘俊杰教授主编了大型参考书《现代麻醉学》。该书历时4年,动员和组织了全国的专家和学者,涉及到麻醉学的方方面面。终于1987年10月出版发行,并于1990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在《现代麻醉学》第一版获得成功后,刘俊杰教授又积极编辑第二版,此时他已年过七十,因年迈体弱,常常在阅稿中过分疲劳睡着了,但他却不顾身体的不适,醒了又接着看,终于耗时一年将堆积如山逾300万字的稿件逐字审阅了三遍。目前该书已是国内麻醉专业最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参考书。
“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刘俊杰教授的人生哲学。
甘为人梯携后辈,育得桃李遍天下
刘俊杰教授不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而且甘为人梯,对个人而言做到了 “做人要知足”,即对荣誉、地位、金钱及待遇等要有满足感。刘教授和同济医院的金士翱教授先后从师吴珏教授,50多年来,他们两人相互尊重,配合默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堪称一代名师楷模。面对荣誉和地位,他们相互谦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为了武汉协和医院麻醉学科的发展和梯队的建设,1984年当时62岁的刘俊杰教授自己主动要求退居二线,并推荐曾邦雄教授为麻醉科主任,并力荐曾邦雄教授为全国委员,使得曾邦雄教授及时脱颖而出,为他以后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和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分会主任委员奠定了基础,也为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保持领先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作为《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副主任编委和《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的刘俊杰教授,及时推荐科室里的中青年进入各级学会和杂志编委会。在主编国内最有权威性的大型专业参考书《现代麻醉学》的过程中,刘俊杰教授更是注重年青人的培养工作,在组织全国各地著名专家撰写书稿的同时,让科里的大批年轻人也参与该书的编写工作,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者,也为日后我科主编和参编多种书籍奠定了基础。
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兼麻醉学教研室主任姚尚龙教授是刘俊杰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在他身上,刘俊杰教授花了大量的心血。在姚尚龙教授博士毕业留科工作以后,刘俊杰教授将他介绍并推荐给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并支持和鼓励他参与多种社会和学术活动,参与多个各级学术会议的组织。不仅教他学问,也教他做人。正是刘俊杰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姚尚龙教授在多级学会中任职,包括武汉市疼痛学会主任委员、武汉市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等;此外,还参与了多种书籍和教材的编写工作,承担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临床麻醉学》主编、以及全国医学院校麻醉学系教材和《麻醉学进展》副主编等多部书籍和教材的编写工作。
刘教授十分重视麻醉学人才的培养,几十年来桃李满天下, 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麻醉科专业医生和研究生。1983年,刘俊杰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其学生包括汪尔佳、姚尚龙、李士通、刘萍、彭志勇、毛卫克、张海波、金贵元、黄绍农、王明玲、袁世荧、王鹏等十余人,目前在世界各地从事临床麻醉或科研工作。
多年来,刘俊杰教授为武汉协和医院麻醉学科的发展呕心沥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在刘教授的关怀下,协和医院麻醉科现已成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从最初的5名医师发展成为目前拥有临床麻醉中心、重症监测治疗中心、疼痛治疗中心、麻醉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麻醉与危重病医学实验室等设施完善、全国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专业大科室。
在老人90岁生日时,全国各地的学生齐聚武汉为老人贺寿,当众人举杯恭贺:“祝老师90岁生日快乐”时,老人的眼眶湿润了,“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刘俊杰小传
我国著名的麻醉学专家,武汉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创始人。
从事麻醉学的医疗、教学及研究工作,为我国麻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攻克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的难关;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手术后恢复监护病房;最早在国内使用连续硬膜外注射法进行术后镇痛等。
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全国常务委员,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副主任编委和《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主编大型专业参考书《现代麻醉学》,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百余篇
姚尚龙 2014-6-29
[attach]26385[/attach]
[attach]26386[/attach]
[attach]26387[/attach]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