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医师读书会第二期:心肺复苏 [打印本页]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14 00:08
标题: 医师读书会第二期:心肺复苏
本章内容精要:

1•在患者氧合不足或重要器官灌注不足时应当考虑进行CPR。CPR和紧急心脏治疗不只是在心脏或呼吸停后才进行。
2•不管使用哪种类型的经气管喷射通气系统,它们都应具有易于得到、管道顺应性低和链接可靠等特点。
3•如果托下颌手法能很好的维持气道的通畅,那么不能因为进行气管插管而延迟进行通气和胸廓按压
4•在尝试气管插管时,通气中断不得超过30秒。
5•患者无脉时立即开始胸廓的按压。
6•医务人员必须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尽可能快地对室颤进行早期治疗。电除颤治疗一般在心脏骤停后3分钟内进行。
7.利多卡因 肾上腺素 阿托品和血管收缩剂可以通过一根尖端超过气管导管的小导管给药(但碳酸氢钠除外)。对于成年患者,推荐使用静脉常用剂量的2~2.5倍并溶于10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给药。
8•对于小儿,如果静脉置管困难,经骨内输注可以提供临时血管通路。
9•由于CO2易于通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而碳酸氢根不能),因此随后的动脉高碳酸血症会导致组织细胞内酸中毒。
10•起搏信号之后出现宽大的QRS复合波提示电俘获,但机械俘获(心室夺获)应通过出现脉搏或血压来证实。
11•CPR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要做到心中有数。

本章主要内容:
一、紧急心脏治疗方法的构建   
(一)紧急心脏治疗  
1•对即将发生的事件预测
2•激活紧急反应系统
3•基础生命支持
4•除颤
5•通气
6•药物治疗
[attach]2695[/attach]

[attach]2696[/attach]
问题:1、临床上常见的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2、哪几种方法用来鉴别心跳骤停比较有效?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14 00:10
二楼占位以便发布相关问题及说明。
本章电子书下载地址见附件内容,郑重声明:本电子书仅用于读书会学习之用,严禁用于商业目的!
作者: ding123    时间: 2008-10-14 17:26
1.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脏性和非心脏性,心脏性如:心梗,严重心律失常等;非心脏性如:窒息,触电,药物过量,药物不良反应等
2.心跳骤停的类型:室颤   心搏完全停止   心电机件分离
3.诊断: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全麻时主要以大动脉搏动消失,伤口渗血停止来诊断
作者: 死性不改    时间: 2008-10-14 20:10
积极参与活动:victory: :victory: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脏病:发生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 尤其是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
  2、意外事件; 电击伤、严重创伤、 溺水、窒息等.
  3、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
  4、电解质的紊乱: 高血钾症、 低血钾症、 严重的酸中毒都可促使心跳骤停.
  5、药物中毒:如洋地黄、 奎尼丁、 灭虫宁等药物中毒都可引起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诊断应在30秒内作出,以下四点为主要依据: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全麻病人心电图成直线;
2、触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微弱,继之停止;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作者: pangpang_025    时间: 2008-10-15 09:30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 
    1. 心脏病:发生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 尤其是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
  2. 意外事件; 电击伤、严重创伤、 溺水、窒息等.
  3.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
  4. 电解质的紊乱: 高血钾症、 低血钾症、 严重的酸中毒都可促使心跳骤停.
  5.药物中毒:如洋地黄、 奎尼丁、 灭虫宁等药物中毒都可引起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诊断要点
    1、神志突然消失
    2、大动脉触不到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停止
    4、皮肤粘膜苍白或紫绀
    5、手术野血色变紫、渗血或出血停止
    6、瞳孔散大
第1和2条为主要诊断标准,3~6条为协助诊断标准,要求在30秒内确定诊断,尽早开始抢救。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15 11:30
标题: 第二节 气道
二 气道
       ABC中的A不仅代表气道,他也应该代表对患者的最初的评价(asessment)。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要确认患者处于无反应状态,然后激活紧急反应系统。
       评价气道。将患者仰卧在硬表面上。气道的阻塞一般是由舌头和会厌向后移位引起的。如果没有颈椎不稳定的证据,应先使患者头后仰并提下颌。使用一只手的手掌放在患者的前额上,施力使头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提起下颌。
[attach]2697[/attach]

       如果看到无意识的患者口腔内有呕吐物或异物,可将食指弯成钩状将之掏出。如果患者是有意识的或者用手指进行不了,可使用Heimlich手法,即在膈下挤压腹部以提高膈肌,迫使一股气体从肺内涌出,使异物移位。此手法的并发症包括肋骨骨折 内脏损伤和返流。在婴儿推荐使用拍背挤胸手法清除异物的堵塞。如果打开气道后呼吸仍不够,抢救者应给予辅助呼吸,随患者的呼吸通过口对口  口对鼻 口对面罩或者使用气囊面罩装置进行辅助呼吸。呼吸应较慢(吸气时间0.5~1秒),潮气量大约700~1000ml,有氧源供给时潮气量可减小至400~600ml,小于过去的推荐量。
推荐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概要
                     婴儿(1~2月)           儿童(大于12月)                  成人
呼吸频率              20次/分                  20次/分                      10~12次/分
检查脉搏           臀部                  颈部                    颈部
心脏按压频率       大于100次每分        100次每分               100次每分
按压方法           2~3个指头             掌跟                    双手交锁
按压通气比例       5:1                  5:1                     15:2
异物阻塞           拍背挤压胸部          Heimlich手法              Heimlich手法


     正压通气时,即使潮气量较小,也有胃胀气、返流和误吸的可能。因此,如果有可能要尽量行气管插管以保护气道。不可能时,可以插入其它一些气道装置,包括喉罩、口咽通气道等。在所有的通气道中,喉罩正逐渐成为院内复苏的首选装置。在成功放入人工气道后,应仔细用绳或者胶带固定。
     然而,一些气道阻塞不会被传统的方法所解除。而且,有时候气管插管在技术上是不可能进行的(如严重面部创伤),或者反复插管是不明智的(如颈椎创伤)。在这些情况下,进行环甲膜穿刺或者气管切开是必要的。环甲膜切开时要把较大的静脉导管通过环甲膜中线置入气管。定位标志是穿刺后回抽到气体。12或者14号的导管需要50psi的驱动压产生足够的气流。有许多系统可以将高压氧源与急救通气导管相连接。通过手动气体喷射器或麻醉机充氧阀控制通气。在管道中加一个压力调节器可以减少气压伤。
[attach]2698[/attach]

     无论选择哪一种经气管喷射通气系统,都必须具有易于得到、管道顺应性低、连接可靠等要求。直接将12或14号通气导管链接到麻醉回路会导致通气不足,这是因为罗分管和气囊顺应性较高。使用自膨胀的复苏气囊与12或14号同期导管相连也不可能输送满意的通气量。
通气量可以通过观察胸廓起伏和听诊呼吸音来判断。急性并发症包括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出血、食管破裂、误吸和呼吸性酸中毒。长期并发症包括气管软化、声门下狭窄和声带变化。环甲膜切开通气不推荐用于小于10岁的小儿。
通过环甲膜切开保证氧供后,气管切开得以在一个较可控的环境下进行。气管切开的详细描述见 气道管理一节 附网址•••
[attach]2699[/attach]


呼吸
在打开气道后应立即对自主呼吸进行评价。在通过托下颌手法建立气道后,不能因为要行气管插管而耽误通气(和心脏按压)。呼吸停止可通过胸廓起伏消失、呼吸音消失、呼吸气流消失来判断。对于呼吸停止的患者,应先缓慢进行两次呼吸(成人每次2秒,婴儿和小儿每次1~1.5秒)。如果这两次呼吸不能使气体进到肺,说明气道仍有堵塞、头颈的位置不正确或者气道内有异物。
患者没有呼吸后,应行口对口或者口对面罩呼吸。要捏住患者的鼻翼,使抢救者的嘴唇和患者的口腔外面形成紧密的封闭。成功的人工通气可以通过观察到胸廓起伏、听到和感到呼吸相呼出的气流来判断。口对口呼吸不足的最常见原因是气道控制不足。在婴儿和较小小儿,口对口鼻的呼吸比用于成人更有效。
抢救者呼出的气体氧浓度仅仅16%~17%,含有较高的CO2。新的证据表明:这种通气方法有一定害处。吸入低浓度的氧合高浓度的CO2,合并复苏期间的低心排和肺内分流会导致低氧血症。因此如有可能应尽量额外给予氧气,最好是100%的氧。如果有额外的氧气可供使用,推荐使用较小的潮气量(400~700ml)。
一有条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在尝试插管期间通气中断不得超过30秒。压住环状软骨减少插管期间返流和误吸的可能。完成插管后,应用可给氧的自膨胀气囊进行通气。此时,两只手均可用以挤压气囊,通气通常会是满意的。
问题:开放气道 和重建呼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作者: 死性不改    时间: 2008-10-15 12:54
谢谢斑竹,又过来学习了:lol

开放气道 和重建呼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因为婴幼儿氧储备少,而且代谢旺盛,心率快,耗氧多;所以,主要的问题就是怎样保证供氧;
1.迅速清除咽喉部异物(血液、呕吐物等),用吸引器吸干净,较大的固体物可以直接用手扣出;有误吸者可以先加压冲击患儿腹部二次,使呼吸道通畅;并判断是否心跳骤停;
2.面罩加压给氧,见患儿双侧胸廓起伏对称为佳;
3.呼吸停止的患儿应立即气管插管,保证通气;注意保护患儿的唇,门牙(不稳定)等;
4.有误吸或有痰液者应通过气管导管给予吸干净,吸引时间不超过10s;
5.以上操作均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心跳骤停者应同时进行心肺脑复苏。
作者: fzj7056198    时间: 2008-10-15 21:08
新的指南已经给出了胸外按压的比为30:2,针对新生儿或者双人法儿童CPR其比例则为15:2.
开放气道 和重建呼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异物及分泌物和呕吐物,解除呼吸道的梗阻,要提起下颌,甚至牵拉出舌头.尽量防止吹气后出现胃扩张又引起返流及误吸.双人CPR时,可向颈椎方向压环状软骨以闭食管.
准备好气管插管以及做好循环的支持,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及药物肾上腺素和血管活性药物及碳酸氢钠的使用.
作者: xyz-cn99    时间: 2008-10-17 14:37
  楼上几位战友的讨论很好,对我们麻醉医生来说,判断麻醉状态下的心跳骤停更重要,一般可根据心电图,SPO2波形,颈动脉搏动进行判断,对全麻来说,气道管理不是问题,基础复苏最重要的是尽快判断心率情况,尽早开始心脏按压。对非全麻患者,手术室插管设备必须随手可用,CPR抢救中气道管理不应该是我们的问题。
  zzrxhl战友所发贴:加强心肺复苏的学习的建议对本论坛相关CPR资源进行了汇总,请战友讨论学习中进行参考。
  对基础心肺复苏操作提供两个视频供参考:

1.基础心肺复苏示例(国内)

2.紧急除颤教学(国内)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17 18:18
三、循环
循环
在成功给予了2次呼吸后,应迅速的评价循环情况。建议医务工作者继续检查患者有无脉搏(对外行复苏者不要求)。如果患者的脉搏或血压尚可,继续每分钟给予10~12次呼吸(成人或者大于8岁的小儿)或者20次呼吸(婴儿或小于8岁的小儿)。如果患者无脉或者严重低血压,必须适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静脉给药和除颤以支持循环功能。通过心脏按压可改善外周灌注。药物的选择和除颤的能量水平则取决于心电图所显示的心律失常类型。

胸外心脏按压
对于无脉搏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成人胸骨下移的幅度4~5cm,儿童2~4cm.对于婴儿,应将中指和环指放于乳头线下一指处的胸骨上进行按压,按压深度为1.5~2.5cm,按下和松开的时间相同。按压和呼吸比见第一节本章要点。
除颤
非创伤因素引起的成人心跳骤停常用到心室除颤。决定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是心跳骤停至心室除颤的时间。因此,心跳骤停的患者应早期除颤。一般应在心跳骤停3分钟(一分钟)内给予电除颤。成功除颤所需的能量和身体大小之间没有确切的关系。电除颤所使用的能量过低会导致除颤失败;相反,使用的能量过高会引起心肌功能和形态学的损伤。
除颤器可通过单相或双相电流传递能量。由于双向电流以较小的能量和理论上较小的心肌损伤可获得与单相电流同等的成功率,因此推荐使用双向电流电除颤。150~200焦耳的双相电流除颤和200~360焦耳单相正弦波形效果相似。使用自动体外除颤时,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下、胸骨右上边缘,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左乳头侧边、电极顶端距腋窝下几英寸的地方。、
                 使用双相指数或直线波形电复律的能量要求
             适应症                       电休克能量(J)
         不稳定的房颤                        50~100
         不稳定的房颤/心动过速                30~50
         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100
         多形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120~200
注:初始剂量失败,可递增能量水平。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电复律应与QRS复合波同步。
有创心肺复苏
由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开胸心脏按压并不是常规心肺复苏的一部分。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能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时,这些有创技术是有益的。适应症包括与锐性或钝性胸廓创伤、锐性腹部创伤、严重胸廓畸形、心包填塞或肺栓塞相关的心脏骤停。
[attach]2700[/attach]


静脉通路
一些复苏药物经气管导管途径给药后吸收良好。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和血管加压素可通过一根尖端超过气管导管的的小导管给药,但碳酸氢钠除外。对于成人,经气管导管给药时通常将推荐药物溶于10ml生理盐水或无菌用水中,并给予静脉用量的2~2.5倍。即使在建立可靠的静脉同路的十分紧要的情况下,他的优先权也不能超过初始的气道管理、心脏按压或除颤。如果患者预先有颈内或者锁骨下静脉通路 对复苏是很有利的。如果没有,应尝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如肘前或颈外静脉通路。由于复苏期间外周血流量急剧减少,经外周静脉给药后,还要接着给予冲洗计量(如在成人给予20ml液体),并抬高肢体10~20秒。如果患者对外周静脉给药反应差,应暂时中断心脏按压,建立境内静脉通路。在儿童,如果静脉置管困难,经骨内输注可提供紧急的血管通路。

心律失常的识别
    心脏骤停后成功的药物和电治疗取决于对心律失常的明确的识别(见附件图表)。在复苏期间,由于人为干扰和检测技术的误差,直接从心电图条带上识别心律失常是较困难的。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0-11 12:26 编辑 ]
附件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0-29 15:48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28 09:23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对成人患者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依按压通气比为30:2进行;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给予按压通气比值为30:2,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值为15:2;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对成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深度为4-5公分,儿童胸外按压深度2-3公分,婴儿胸外按压深度1-2公分。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0-29 10:40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28 09:27
  有关婴幼儿,儿童使用机械装置按压胸骨、主动加压-减压的CPR、间断按压腹部CPR (IAC-CPR)或使用一定域值阻抗设备(Class Indeterminate)方面的资料,无论是支持意见,还是反对意见都不足 (参见第六部分:成人CPR辅助技术设备) 。
      呼吸道异物(窒息) 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 5岁以下儿童异物吸入引起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约90%以上,婴幼儿占 65%;婴幼儿窒息最常见的原因是吸入液体,儿童气道异物阻塞(FBAO)多由球状物、小物件、食物(如:热狗,圆形糖果,坚果,葡萄)等引起;FBAO 的先兆包括突然的呼吸困难伴咳嗽,气喘,喘鸣(一种高调杂音),喘息。FBAO区别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伪膜性肺炎)显著特点是特定背景下突然发作,无发热和其他呼吸系统症状。
       缓解FBAO FBAO可能导致中、重度气道阻塞,中度阻塞时,小孩还可以咳嗽,发出声音,如果重度阻塞,小孩即不能咳嗽,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 轻度FBAO无需处理,咳嗽可以将异物清除,并进一步观察病情。
· 重度FBAO (即小孩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儿童,行膈下腹部按压(Heimlich操作法),直到异物排出,或患儿无反应为止;婴幼儿则反复拍背5次,随后5次心脏按压,直到异物排出,或患儿无反应为止;婴幼儿肝脏相对较大且缺乏保护,不推荐按压腹部。
     —如患儿无反应,非专业人员和healthcare providers应首先检查患儿口腔,清除口腔内异物,再进行人工呼吸,对于Healthcare providers 不要盲目将手指伸入口腔清除异物,以免将异物推进咽部,损伤口咽,只有在明确见到咽部物体时才能进行清除,最后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有特殊复苏要求的儿童在慢性病的并发症(气管切开术后阻塞)、呼吸的机械支持失败(呼吸机故障),潜在疾病的发展或其他情况下,患儿可能有特殊监护需要;医疗信息的缺乏,治疗计划的缺陷,当前的药物治疗,以及Do Not Attempt Resuscitation (DNAR)规定等因素常常使监护复杂化;鼓励父母亲和其他负责照料儿童的人员记录小孩在家里、学校或专门儿童机构的医疗资料,学校里的护士应该记录保存 DNAR儿童的资料,使这些资料随手可得;突发事件信息表格(EIF)是由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急救医师学院制定的,在万维网可以获取 http://www.pediatrics.org/cgi/content/full/104/4/e53.。一旦作出限制复苏或维持复苏的决定,医师应写出一份关于任何限制复苏的详尽计划。门诊病人须单独一份复苏计划。 各洲之间,关于门诊“do not attempt resuscitation” (DNAR 或所谓的 “no-CPR”)病人的指标可能不同,有关复苏伦理的进一步说明见第二部分:伦理问题。合并慢性或潜在威胁生命疾病的患儿出院后,父母亲、学校护士、家庭看护应该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如何办理住院手续?如何识病情恶化的症状?医生应给他们进行明确的CPR指导,告诉他们联系方式。
      

       经气管切开或人工造瘘口通气护理气管切开术儿童的人,无论是父母、校医还是家庭看护,都应该懂得如何评估呼吸道开放的程度,怎样清除呼吸道异物,怎样使用人工气道进行CPR,确定呼吸道畅通,判断通气是否合理。如果吸痰后气管套管仍不能允许有效通气应及时更换。另外一种通气方法是由复苏者本人或其他人先堵住气管切口,再进行口对人工造口人工呼吸,经口、鼻行面罩给氧。
       创伤以外伤害儿童的BLS复苏原则与其他疾病相同,但有些方面需要特别强调;复苏不当是一些能够预防的儿科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160,这些失误包括:未能正确开放和维持呼吸道通畅,未能及时诊断内出血等。下面是儿科创伤复苏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注意事项:
·由于牙齿碎片,血快或其他残留物引起的气道阻塞,应使用吸引器。
·任何明显外出血都应压迫止血。
·损伤累及脊柱时,减少颈椎活动,避免头、颈的牵引或活动。张开下颌,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头部转动。如果张开下颌不能打开呼吸道,使头部后仰,抬起下巴。双人复苏时,则一人先打开呼吸道,另一人限制颈部活动,至少将大腿、骨盆和肩膀固定在固定板上,以限制脊髓活动。婴幼儿和儿童的头部相对较大,可能需要将患儿的枕部置于凹陷处或抬高躯干,以获得最佳体位,避免过度后伸引起的颈神经反射。
·可能的情况下,应将合并多系统创伤的患儿送至专门儿科创伤中心治疗。
溺水溺水病人临床结果取决于溺水时间、水温以及是否及时实施CPR 。长时间冷水下溺水的临床结果可能比较好。尽可能迅速将溺水者安全地从水下移出后再开始复苏措施。对于训练有素的复苏者可以在溺水者仍在水下时就开始实施人工呼吸166,但这样会拖延将溺水者移出水面时间,不要在水下进行心脏按压,水作为异物阻塞呼吸道的证据不足,不要因为试图将患儿移出水面而贻误人工呼吸的时机。开始CPR,首先打开呼吸道进行2次有效的人工呼吸,接着按压胸骨;一人复苏时,应先连续5个循环的胸骨按压和人工呼吸后(2分钟),在激活EMS(1岁以上儿童),进行AED;双人复苏时,一人进行CPR,另一人立刻激活EMS系统,进行AED(情况允许时)
作者: enshihuang0212    时间: 2008-10-28 18:53
楼上几位战友都说得很好,心情激动,也想在这里胡说几句。现在日常麻醉中,麻醉师的负担越来越重,我们也越来越依赖于麻醉设备,常常在发现心跳骤停时,已经晚了。我们主任说得好,关键在于预防。人人都说麻醉医生很轻松,麻醉之后都坐那儿,可谁知道我们的心劲,都在病人的身上,每一次手术的干扰,致使心电监护仪出现出现不规则的跳动,我们的心都悬在那儿。唉,我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29 15:47
标题: 有奖问答,答好了金币多多!
CPR中常用药有哪些?你是如何使用的?说出一种也可以 不过要说出为什么用  怎么用 用的计量····
作者: xgy1968    时间: 2008-10-31 16:20
推荐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概要 包括手法和年龄及按压和呼吸比都值得商榷,这些东西都应该参考最新的指南。环甲膜切开时要把较大的静脉导管通过环甲膜中线置入气管,此时不直接置入气管套管吗?定位标志是穿刺后回抽到气体,有这样定位的吗?那把肺穿刺也出气的啊。我建议各位主讲人在讲解的时候应该参考最新的资料。
作者: xgy1968    时间: 2008-10-31 18:08
标题: 回复 17# rextao 的帖子
胺碘酮,别名可达龙。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各类心律失常。Q-T间期明显延长者慎用。负荷量150mg,缓慢iv,持续时间大于10min,继以1mg/min维持3h.之后0.5mg/min维持。
作者: xgy1968    时间: 2008-11-1 10:14
  曾二次在术中碰到心脏骤停,一次为全麻,病人为60岁女性急性阑尾炎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但是没有心电监护,由于当时麻醉不是自己负责,对全麻还知之甚少,只感觉当时麻醉挺深,术中不断加用多巴胺1mg/次。首先发现的是SPO2测不出,以为是接触不好,反复换指无放应,遂听诊心前区,无心音。告诉上级医生急予肾上腺素1mg稀释至10ml静推,同时通知外科医生胸外按压,随后恢复正常如骤停前。第二例为45左右的中年男性急性阑尾炎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平面过低,术前心率150余次/分。术中探查阑尾时心率快速下降,但心率下降至100次/分时觉得心率下降幅度太大,给于麻黄碱10mg无效,心率继续快速下降,给予20mg麻黄碱心率继续下降,因无心电监护,SPO2测不出,听诊心音无,因为有前次的教训,立即处理同前,很快缓解,但当时没有三通,肾上腺稀释不到10ml.患者恢复过来时大汗淋漓,回病房后未诉不适。从上面的二次心脏骤停可以看出无论在麻醉和监护及药物处理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写在这里是希望我们基层的同行们能从中吸取些教训。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3:01
原帖由 xgy1968 于 2008-11-1 10:14 发表
曾二次在术中碰到心脏骤停,一次为全麻,病人为60岁女性急性阑尾炎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但是没有心电监护,由于当时麻醉不是自己负责,对全麻还知之甚少,只感觉当时麻醉挺深,术中不断加用多巴胺1mg/次。首先发现 ...

这种麻醉为什么不上心电监护????????????
作者: lencho83    时间: 2008-11-4 19:51
我个人觉得CPR到最后需要恢复的还是脑功能,如果脑功能恢复不了,到最后复苏回来的是植物人就一点意义都没有,目前的政策还是cpcr,心肺脑复苏,而且其中以脑复苏为最重要,目前对于脑复苏的方法也已经很多了,如药物,冰帽,冬眠,最新的血管内降温等。

有幸在我2005实习期间听过全军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沈洪教授的关于2005心肺脑复苏的最新进展的讲座,他当时代表北京地区2个参与全球心肺脑复苏指南制定者中其一。并在沈洪教授的科里呆了4个月,深深的被其扎实的临床思维能力所折服

其实当时会议中有人提到一个问题,新的复苏指南中提倡除颤第一次就 300J而且就除颤一次,第一次除颤以后不能回来的再往后继续除颤结果根据循证医学没有差别,但是这个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是否就开始应用新的指南的内容呢,这个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大家所采用的几乎还是原来自己的固有的模式

在新的指南中一些药物,如胺碘酮重新被认识,用于心肺复苏,胺碘酮的作用对于室上性和室性的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了确认。

个人愚见呵呵!!!
作者: fyjhl    时间: 2008-11-9 19:36
标题: 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
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

可以简单的总结为 “6H”。和“5T”

Hypoxia-------------缺氧
Hydrogen ion-Acidosis---------------------酸中毒
Hypokalemia/Hyperkakemia  and other electrolytes-----------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他的电解质异常
Hypothermia/Hyperthermia----------------低温/体温过高
Hypovolemia----------------------------------低血容量
Hypoglycemia/Hyperglycemia-------------低血糖/高血糖

Trauma---------------------------------------- 外伤
Tablets------------------------------------------药物
Tamponade------------------------------------心包填塞
Thrombosis -pulmonary  and  coronary ---肺栓塞和冠状血管栓塞
Tension-pneumothorax,asthma------------气胸,哮喘

麻醉期间心搏骤停的原因除了考虑这“6H”和“5T”外,若按“COVERABC”顺序检查,能发现95%的诱因:

C:Circuation--------------------循环
          Colour---------------------颜色
O:Oxygen-----------------------氧
V:Ventilation--------------------通气
       Vaporizer--------------------挥发罐
E:Endotracheal  tube---------气管导管
      Elimination-------------------排除机器故障
R:Review  Monitors-----------检查临护仪
      Reviw    Equipment---------检查仪器设备
A:Airway-------------------------气道
B:Brething-----------------------呼吸
C:Circulation--------------------循环
D:Drugs--------------------------药物
作者: hisue79    时间: 2008-11-11 16:23
标题: 人工通气
在CPR期间,通气目的是为维持氧合作用,但为些目的的最佳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入氧浓度尚不知道。下列是推荐意见:
    1、骤停初1分钟期间,人工呼吸可能不像胸外按压那样重要,因为在心脏骤停的初始几分钟血氧水平仍较高。在CPR期间,由胸外按压提供血流。
    2、室颤性骤停的病人,通气和按压两者均很重要,这时血液中的氧气可被利用。对窒息性骤停病人,如儿童和淹溺,他们处于低氧状态,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3、在CPR期间,流入肺的血液明显减少,所以,用低于正常的潮气量(8~10ml/kg)的通气-灌注比。不要提供过度通气,因它能增加胸内压,减少静脉血回流心脏,减少心排量和存活率。
    4、避免通气过大、过于用力。因可引起胃膨胀。
人工呼吸方法:A、给予每次人工通气历时1秒钟;
              B、给足够潮气量
              C、避免过快或过度用力
              D、双人CPR并有高级气道,通气每分钟8~10次速率,不要求通气和按压同步。不应为通气而暂停胸外按压。
作者: minidaodao    时间: 2008-11-13 10:36
实行ABC复苏方案,最重要的是判断,干麻醉要胆大心细,观察最重要,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和方案,急救设备要准备好,否则自乱阵角
作者: xgw1968    时间: 2008-11-15 14:58
加压素目前国内没有这个药,可以使用垂体后叶素代替。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1 17:37
标题: 自己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用药的小经验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心脏复苏时最常使用、最有效的药物,最佳应用剂量是临床研究和争议的问题之一。一旦心跳骤停,应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必要时可考虑大剂量(5mg)静脉注射   
血管加压素  早期0.4 u /kg(最佳剂量);晚期0.8 u /kg(大剂量)
碳酸氢钠  是否应用碳酸氢钠根据动脉血气结果而定
胺碘酮  成人一次静推150mg/10min,后按1mg/min持续静滴6小时,再减至0.5mg/min,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去甲肾上腺素  起始剂量为0.5~1.0ug/min
异丙肾上腺素  0.007 ~0.014μg/kg/min
阿托品  0.5~1mg
利多卡因  初始剂量为静注1.0~1.5mg/kg,总剂量不超过3mg/kg
纳洛酮  成人静注0.4mg/次,新生儿为0.02mg/次
钠氢离子交换抑制剂(NHE-I)Cariporid: 心室纤颤时钠氢离子交换所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 曾小刚    时间: 2008-12-10 15:55
标题: 对徒手心肺复苏的疑问
:) 大家对此有没有感到伦理学的疑惑,首先你要不要先呼叫120求救呢?还是自己先救人,但是你确定你有本项技能时,能否公示自己的身份和资质呢?还有你是在给异性施救是否要求第三者出现.?再则,如果在寒冷的季节你是否要求全部脱掉上衣呢?
作者: wxxzhq    时间: 2009-2-16 18:27
:) :loveliness:
刚看了AHA2005版的心肺复苏,再看看大家的见解,受教育的很
作者: robin0521    时间: 2009-2-28 23:09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 
    1. 心脏病:发生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 尤其是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
  2. 意外事件; 电击伤、严重创伤、 溺水、窒息等.
  3.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
  4. 电解质的紊乱: 高血钾症、 低血钾症、 严重的酸中毒都可促使心跳骤停.
  5.药物中毒:如洋地黄、 奎尼丁、 灭虫宁等药物中毒都可引起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诊断要点
    1、神志突然消失
    2、大动脉触不到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停止
    4、皮肤粘膜苍白或紫绀
    5、手术野血色变紫、渗血或出血停止
    6、瞳孔散大
作者: onstruggling    时间: 2009-3-25 11:12
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全麻病人心电图成直线;
2、触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微弱,继之停止;
4,死一样外观,皮肤粘膜苍白或紫绀,
5,手术野血色变紫,渗血或出血停止,
6、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以第1第2条为主要诊断标准,第3~6条为协助诊断标准
作者: onstruggling    时间: 2009-3-25 11:14
开放气道 和重建呼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因为婴幼儿氧储备少,而且代谢旺盛,心率快,耗氧多;所以,主要的问题就是怎样保证供氧;
1.迅速清除咽喉部异物(血液、呕吐物等),用吸引器吸干净,较大的固体物可以直接用手扣出;有误吸者可以先加压冲击患儿腹部二次,使呼吸道通畅;并判断是否心跳骤停;
2.面罩加压给氧,见患儿双侧胸廓起伏对称为佳;
3.呼吸停止的患儿应立即气管插管,保证通气;注意保护患儿的唇,门牙(不稳定)等;
4.有误吸或有痰液者应通过气管导管给予吸干净,吸引时间不超过10s;
5.以上操作均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心跳骤停者应同时进行心肺脑复苏。
作者: onstruggling    时间: 2009-3-25 11:17
麻醉手术期间造成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疾病本身、麻醉和手术三方面.可以是单纯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就疾病本身来说,比较常见的有术前严重失血性休克,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
麻醉方面,比较常见的有全脊麻,麻醉药物的毒性或者过敏反应,麻醉药物使用不当,插管进入食道等等
手术方面,比较常见的有腹膜牵拉反射停跳,胆心反射,TURP综合症等
作者: liuliu87    时间: 2009-4-30 22:49
心肺复苏是每个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麻醉科医生更应精通,查了点资料与大家共享。




专家建议心肺复苏省略人工呼吸环节
  本报讯
(记者王建影)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需要精简步骤,口对口式人工呼吸环节并非必要,建议取消。在近日召开的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与会的心内科专家一致建议急救改用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方法,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指出,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是每做15次胸外按压,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据介绍,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正确有效的胸外按压尤其重要,通过正确按压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大脑的供氧,同时也能达到人工呼吸的效果。正常人呼吸时肺的潮气量在500毫升左右,有效的胸外按压使胸骨发生规律的起伏,同样可使肺进气达到300毫升~400毫升,基本可维持人体的氧需求,人工呼吸则可省略。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认为,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方法不容易掌握,且对挽救生命意义不大,还会延误施救者实施胸外按压。美国研究显示,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为57%,经典心肺复苏仅为20%2007年,《柳叶刀》杂志公布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也显示,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成功率是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的2倍。据悉,美国心脏病学会已经在20083月修改了心肺复苏指南,取消了口对口式人工呼吸。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4-28

只需动手(仅做胸部挤压)的心肺复苏——美国心脏协会(AHA2008年的最新科学建议
钱方毅 李宗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9月第3卷第9
【摘要】 心肺复苏(CPR)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心脏猝死)的重要性已得到证实,而早期高质量的CPR及迅速除颤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近年来的动物实验及人类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对成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目击者只做胸部挤压的CPR与常规CPR(胸部挤压加通气)相比,其疗效相似,存活率无差别。根据这些近期的科学研究及美国心脏协会
AHA)的专家共识,AHAECC委员会于2008422对公众提出了科学建议:未经培训的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只需动手(仅做胸部挤压)的CPR,可以简化CPR的操作,有利于消除或减少目击者实施CPR的障碍和顾虑,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目击者进行CPR,从而提高心脏猝死患者复苏的成功率。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对AHA的建议也作出了相应反应。

单独胸部按压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单独胸部按压 ”的推荐要旨
赵达明 ,  薛  蓬
中国急救医学 2008 6月第 28卷第 6期 
作者: gzxcc    时间: 2009-5-2 22:01
好东东,但心肺复苏经常更新
作者: liuliu87    时间: 2009-5-5 17:08
心前区叩击
过去曾主张在人工胸外按压前先行心前区叩击,认为通过机械-电转换产生一低能电流而终止异位心律的折返能路
研究表明,心前区叩击虽然可能使有些心动过速终止,但也可能使之转为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对室颤与心室停顿无效,又不具有胸外挤压推动血流的作用,故不宜作为常规措施。仅在有心电监护和备有除颤器的条件下才可试用

米勒摩根2005复苏指南未见心前区叩击相关内容,我们上学时老师是这么教的,现在如果手术麻醉中由于手术牵拉致患者心跳骤停,你会心前捶击两下吗?我们还是会的:o
作者: 仁心    时间: 2009-5-20 17:13
学习了,谢谢斑竹。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呼吸先停然后才心跳停止,我们麻醉中应该非常注意呼吸的管理和观测。
作者: ybtxdz    时间: 2009-5-23 16:59
给各位老师学习了,比书本上写的还翔实!搞麻醉,我感觉就是要不断积累知识, 实际操作中要胆大心细,结合情况灵机应变!真的很受各位的启发。
作者: 医道难    时间: 2010-6-28 02:18
积极参与活动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脏病:发生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 尤其是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
  2、意外事件; 电击伤、严重创伤、 溺水、窒息等.
  3、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
  4、电解质的紊乱: 高血钾症、 低血钾症、 严重的酸中毒都可促使心跳骤停.
  5、药物中毒:如洋地黄、 奎尼丁、 灭虫宁等药物中毒都可引起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诊断应在30秒内作出,以下四点为主要依据: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全麻病人心电图成直线;
2、触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微弱,继之停止;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作者: dahaiyu    时间: 2012-3-20 08:57
只见到过一例,但是必须不断的强化,很有用,谢谢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