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MP依赖型
1.1β受体激动剂 该类药物通过兴奋心肌肾上腺素β受体, 使心肌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加, 腺苷酸环化酶使三磷腺苷(ATP)转变为环磷腺苷(cAMP), cAMP使肌浆网释放钙离子增加, 使细胞内钙离子量增加, 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代表药物为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
1.1.1多巴胺:在低浓度〔<2μg/(kg·min)〕时, 多巴胺仅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体, 直接和间接降低外周阻力, 改善肾脏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 增加尿量和钠排出率, 并增强对利尿剂的反应。在高浓度〔>2μg/(kg·min)〕时, 激活β肾上腺素受体, 直接和间接地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在多巴胺剂量>5μg/(kg·min)时, 作用于α肾上腺素受体, 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这一作用对低血压患者可能有益, 但对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有害, 因为有可能增加左室后负荷、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多巴胺小剂量静脉输注〔≤2~3μg/(kg·min)〕用于有低血压和低尿排出量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可改善肾血流和尿量。因患者对多巴胺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使用应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以不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为度。
1.1.2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是多巴胺的衍生物, 主要通过兴奋β1受体和β2受体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正性肌力和变时作用, 并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紧张从而降低血管阻力。在小剂量时, 多巴酚丁胺引起缓和的血管扩张, 导致后负荷下降而使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导致血管收缩。心力衰竭患者中, 多巴酚丁胺增加心输出量从而使肾血流量增多, 可以观察到利尿作用的改善。多巴酚丁胺用于增加心输出量。通常从2~3μg/(kg·min)开始输注, 无需给予负荷量。然后根据症状, 利尿反应或血流动力学逐步调整输注速度。其血流动力学效应是与剂量相关的, 可增加到20μg/(kg·min)。多巴酚丁胺滴注时间延长(24~48 h)可引起耐药性, 并使血流动力学效应部分丢失。使用多巴酚丁胺可增加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此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因此应用多巴酚丁胺时间不宜过长, 剂量不宜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