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麻醉科 邓小明
一、 硬膜外阻滞的起效
1、坐位或侧卧位等体位的穿刺与局麻药(LA)注射对阻滞平面几乎无影响。侧卧位下给药略有利下侧的起效时间与阻滞程度。
2、L2~3,L3~4硬膜外间隙最宽(4~5mm)、腔最大、最易穿刺。
3、腰部硬膜外采用正中穿刺最适合:①间隙最宽、韧带坚韧、突破感明显、静脉最少;②只有当病人不能屈曲或胸部硬膜外,则应采用旁正中路。
4、不能置管:
(1)原因:穿刺针尖端可能不在硬膜外;顶住硬膜、静脉或神经根;位于硬膜外侧腔。
(2)处理:1)略退,再试(可能顶住硬膜外);
2)深吸气(静脉、硬膜萎陷、后退)时置管或重新调整针;
3)尖头的导管可能穿破硬膜、静脉,或导管位置不当。主张重新置管。
5、试验: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而不是蛛网膜下隙或血管内:
(1)确认不在蛛网膜下隙:
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利多卡因(L)40~60mg;或布比卡因(B)或罗吡卡因(R)8~10mg。观察 3~5min。如硬膜外导管在蛛网膜下隙,则脊麻起效快、阻滞明显。阻滞平面关键在剂量而不是容量。
(2)确认不在血管内:
1) 硬膜外注入肾上腺素15μg(1:20万)(于LA中)。
如HR增加≥30bpm,≥30s,则提示硬膜外导管在血管内。产科病人宫缩时,心 率可明显增快,故该方法不可靠。
2)快速注入利多卡因或2-氯普鲁卡因(2CP)100mg。如出现LA非中毒症状与体征 :耳鸣、口麻、麻刺感烦躁等不寻常感觉,则提示硬膜外导管在血管内。
3)盲端、多侧孔硬膜外导管很常用,因双侧阻滞更可靠。但是试验,尤其回抽见 血的血管内试验不可靠。有报告通过其它方法证实硬膜外导管在血管内者48例 仅有1例回抽见血。
4)其它方法:每次注射药物前、中、后回抽。缓慢注射,分次注药,每次注入非 中毒剂量后,至少等2min,再给下次剂量。如每次注入L<1.5mg/kg,或B、 R<0.5mg/kg。
6、应用适当容量与浓度LA,以产生合适的阻滞平面与阻滞强度
原则:1)严格控制剂量,尤其是首次剂量;
2)平面略高,阻滞强度略强优于略低、略弱。
7、碱化LA,尤B、R,可达到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效果。
7.5%或8.4%NaHCO3 0.05ml/10ml B、R
0.5ml/10ml L、2CP.
应临时配制。
8、临时配制1:20~40万肾上腺素于LA中,可使硬膜外阻滞起效快,阻滞加强,时间长;而R的效果尚不明确。
9、LA中加入芬太尼 2μg/ml,可使硬膜外阻滞起效快, 时间增长,并有利阻滞内脏牵拉痛,加强阻滞效果。
10、首次剂量后10-15min注入首次量的1/5~1/4可加强感觉阻滞,不明显扩张平面(repaint fence)。
11、宜通过导管注入大多数LA,以确认导管位置可靠。
12、估计需大量LA以满足阻滞起效时,首先应用少量LA以确认双侧阻滞良好。如果单侧阻滞或阻滞差,则应重新置管。这样可允许下次置管后应用足够LA。
13、如果发现单侧阻滞、阻滞不全时,不应试图追加药、调整病人或导管位置来改善阻滞效果,应拔管,重新穿刺、置管。
二、腰部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手术
1、必需确定手术所需的阻滞平面与肌松程度
1)会阴-L5;子宫颈、睾丸、膀胱镜-T10;
2)下肢-T10,止血带疼痛-T6;
3)经腹内手术-T4:平面低时,手术进入腹腔、牵拉腹腔、内脏可引起病人恶 心、呕吐。宜首剂LA中加入芬太尼50~100μg,以后LA中加芬太尼2μg/ml。
4)以往认为T8-6为剖宫产理想平面。这是由于手术<30min;纵切口,牵拉阴部 少,子宫修补非外置。
目前要求剖宫产≥T4 。因为目前剖宫产采用低位Bikini横切口,手术≥60min ,膀胱下折,从而牵拉大,子宫修复为外置式。如平面<T4,则病人可有疼痛、恶心、呕吐,母体不适,术者不便。
2、达到一定平面所需LA剂量的决定因素:
1)年龄:最重要:20~30yr者一般为2%L 1.5ml/平面,而70~80yr者为上述一半量。孕妇自10~12w开始下降;分娩数日后正常。
2)身高:有一定影响。
3)注药部位:骶、腰、胸部分别为2%L 2.0ml,1.2~1.5ml,1.0~1.2ml/平面。
4)LA浓度:
运动平面:取决于剂量。如1%L 40ml等于5%L 8ml;
感觉平面:低浓度、高容量>高浓度、低容量。如0.5%L 20ml的阻滞平面大于1%L 10ml。
3、其它影响因素:
1)临时配肾上腺素;
2)肥胖者LA量略少;
3)一般用药量:
如20~40y者,采用L3-4穿剌,应用2%L+肾上腺素(1:20万),则达到T10运动阻滞平面需10~12ml; T4运动阻滞平面需20~25ml。
首次量10~15min后追加首次量1/5~1/4(fence dose),可达到感觉平面不增,阻滞效果加强。
据时间及平面消退2个平面前给予首剂1/2~2/3。
4、防治低血压:定义sBP下降≥25%或sBP<100mmHg。
如病人清醒、舒适、无症状、尿量好,可密切观察;如病人为孕、产妇,则应积极处理,以防胎儿酸中毒等。
(1)预防:快速静脉预充。>18周孕妇左侧子宫移位(LUD)。
(2)治疗:快速静脉输液,增加LUD,血管活性药。
可应用5~15mg麻黄碱。这可能引起HR升高、BP不变,则可选用苯肾上腺素。25~50μg苯肾上腺素对孕妇、胎儿无影响。
5、寒战防治:
(1)加温液体37℃;
(2)LA中加度冷丁25~50mg或芬太尼75~100μg;
(3)静脉度冷丁12.5~25mg。
6、如选用G+E,则诱导全麻前应给予首剂LA,以确认硬膜外阻滞效果;以后据时间追加LA。
7、临产妇已用持续硬膜外,由阴道分娩改为剖宫产术,则所需LA量同一般剖宫产术。如需起效增快,可采用以下方法:
(1)LA中加入1:20万肾上腺素;
(2)首剂LA中加入50~100μg芬太尼;
(3)碱化LA;
(4)应用L或2CP。
三、持续腰部硬膜外用于阴部分娩
1、适用于主动(active)生产及计划生产时疼痛。
高危产妇应先维持感觉平面T8。这可保护母婴免于疼痛应激,并可立即经腹、经阴式手术分娩。
2、阻滞平面要求:生产平面要求最低为T10感觉平面。
如果不是头后位或横位,第一产程无需深阻滞,可应用新配制:
(1) 1:30~40万肾上腺素的以下LA 10~15ml为首剂:
1%L, 0.125~0.25%B, 0.2%R (无E), 或1~2% 2CP
(2)首剂可加入50μg芬太尼,随后追加量为2μg/ml LA,可以达到:①起效缩短;②作用时间延长;③LA浓度减半,运动阻滞少,镇痛效果一样。但应注意生产前芬太尼总量限制在200μg以内。
3、硬膜外阻滞的维持
持续维持阻滞至分娩结束及会阴切开修复。根据时间追加首剂75%~100%。如平面下降≥2个,则应加首剂量(全量)以达到首剂平面。
4、持续滴注腰部硬膜外阻滞(CILE)
(1)只有首剂量产生满意的平面后,才能应用CILE。而且CILE只用于维持,而不是增强阻滞效果或扩大阻滞平面。
CILE用法:0.125%B 8~12ml/h;
0.2%R. 10~12ml/h;
0.5~0.75%L 15~20ml/h ;
或 0.5~0.75%2CP 30~40ml/h ;
均含1:40万肾上腺素。
(2)首剂(15ml)后以CILE维持(10~12ml/h)。可采用低浓度LA(0.1~0.0625%B或0.1%R)加2μg/ml芬太尼。这样感觉阻滞良好,几无运动阻滞,有称为"硬膜外行走阻滞"。
临近分娩尤其需要产钳或吸引时,可能需追加较高浓度LA以缓解会阴部疼痛:如1~1.5%L或2~3%2CP。
(3)CILE优点:持续镇痛,阻滞平面稳定,安全性大,生命体征较稳定,运动阻滞较轻,麻醉者方便。
但是CILE必需持续监测。
(4)几种情况的处理:
1)阻滞平面明显下降:确认导管不在血管内,再给予负荷量,加快滴速。
2)阻滞平面开始上升:硬膜外置管不在蛛网膜下隙,然后减慢滴速25~50%,不应停止滴注
3)尽管阻滞平面理想,但病人剧烈疼痛:追加首剂量;追加浓度增大50%的首剂量;或追加含50μg芬太尼的首剂量,随后加入芬太尼2μg/ml于LA滴液中。
4)产钳、吸引:如效果佳,则不变;如欠佳则停用CILE,给予1~1.5%L 12~14ml或2~3%2CP 12~14ml。
5)改剖宫产:停用CILE,注入适于剖宫产的LA容量与浓度,不考虑已用CILE。但无需于首剂量后10~15min追加the fence dose。
5、分娩时的处理:检查会阴镇痛效果
如果镇痛理想,一般可以分娩、会阴切开及修补,亦适于产钳和(或)吸引;
如果镇痛不足,则可追加1~1.5%L或2~3%2CP 12~14ml。注药无需坐位。
6、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必需给予首剂产生理想感觉阻滞平面后才应用PCEA。
PCEA维持可应用按需式或按需式加背景输注方式。后者更好,产妇可得到休息。
为达到最小运动阻滞,可选用:首剂:0.125%B(最好加入2μg/ml芬太尼)或0.2%R 12~15ml;背景量:0.125%B或0.2%R 4~10ml/h;每次量:5ml;锁定时间15min。
为达到运动无阻滞、感觉阻滞理想,可选用:首剂:为含芬太尼2μg/ml的0.0625%B 或0.1%R 12~15ml;背景量:含芬太尼2μg/ml的0.0625%B或 0.1%R 4~10ml/h;每次量5ml;锁定时间15min。
7、如上述芬太尼改为苏芬太尼,后者用量可为前者的20%。
四、硬膜外阻滞成功的十二要点
1、争取使阻滞略宽、强度略强。应用略高于理想阻滞所需最小的剂量;
2、最好通过导管注入整个LA剂量,包括试验量,以证实导管位置与作用;
3、首次量后10~15min,追加首剂20~25%(Repaint the fence);
4、据时间加药。不能让平面降低超过2个,或病人疼痛或不适;
5、无禁忌证,LA加1:20万新配肾上腺素,而R不加用肾上腺素;
6、应用NaHCO3碱化LA,注药前配制;
7、LA中加入芬太尼;
8、不能早测平面;
9、避免用针测一个平面,可用酒精海绵或冰块;
10、全麻诱导前应完善硬膜外阻滞。对高危产妇实施计划分娩,应早期维持肯定的硬膜外阻滞效果;
11、硬膜外阻滞呈点状、一侧或不满意,则不应浪费时间与药物。另一间隙重新穿刺、置管;
12、充满信心。
五、联合脊麻与硬膜外阻滞(CSE)的注意事项
(一)目前主要有两种针:
斜口或笔尖式脊麻针通过硬膜外针Huber孔或背眼(back eye),各有优缺点。
(二) 局麻药的用法:
1、脊麻:重比重0.5%B 1.5~2ml,或0.75%B 1~1.5ml。
2、硬膜外阻滞:
(1)试验剂量:脊麻后15min,平面低于T8, 可硬膜外给予1.5%~2%L 1.5ml:
1)如果平面上升仅为约两个脊椎平面,提示硬膜外导管位置合适;
2)如果导管在蛛网膜下隙,则阻滞平面升高明显,但是该试验剂量一般不会引起膈肌麻痹。
(2)此后可每5min给予2%L 3ml, 直至阻滞达到理想平面。一般每次升高1~2个脊椎平面。
(3)90min~120min后可考虑硬膜外追加局麻药:2%L 或者0.5%~0.75%B 5~8ml。
3、必须注意,CSE时脊麻后上升的平面明显大于单纯脊麻。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