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13859|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话麻醉医生的“内科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9-10-8 10: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记:本文最初写于6年前我刚结束内科轮转的时候,最近备课又翻出来看了看,觉得还不错,稍加修改在此和大家分享。

在外人眼里,麻醉医生就像医院里的特种兵,什么都会,无比帅气,可是从麻醉科主任角度看,“小麻”们只要不出事就好,再从院长角度来看,估计觉得麻醉医生只要能完成手术,为外科把关,减少手术事故就行。如果给麻醉医生颁发终身成就奖,奖名多半叫“安全麻醉10000例无事故”奖了。

这次要谈的“内科思维”还得从一个病例说起。一中年男性,56岁,身体条件不错,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肌肉发达,术前心脏超声提示肥厚性心肌病(SAM征阴性),行肺叶切除术,术毕送ICU,第二天死了,医务部组织专家鉴定,ICU首先陈词,患者行开胸手术,手术和麻醉时间长,存在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所以患者死了。外科反驳道,我们没有开胸,用的是胸腔镜,手术时间3小时,不算长,故手术原因导致的心肌损害的原因不成立。麻醉科接着说,患者有肥厚性心肌病,关键在于控制心室率,维持血压,术中心率在50-60,血压正常,术后送往ICU之后由于镇痛不完善,使心率长时间在120-140,导致心肌氧供失衡,循环恶化,这是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最后专家组结论是,ICU虽然有责任,但外科术前对风险认识不充分,其次麻醉知道风险很高,却没有阻止外科手术,故外科和麻醉各赔一半。

这件事给我印象极其深刻,当时科室内就组织了至少两次学习,学习肥厚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之后不久我就去内科轮转了,轮转时才知道原来内科大夫都知道这件事,然后我就问一个比较德高望重的心内科大夫的看法,因为他和外科、ICU、麻醉都无利益冲突,立场算是中立,他讲,首先,ICU死亡本来就高,去的肯定都是重的,你要觉得不重,那就别往ICU送啊,你送来的都是重的,一出事还指责ICU,那ICU的工作就没法开展啦;其次,从ICU处理的流程来看,别人给了50mg杜冷丁镇痛了啊,即是说镇痛不完善,从流程上看别人也没有犯原则性错误;最后,这么危重一个患者的手术需要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如果成功了那说明医院综合实力强,但要是失败了,肯定是有地方存在短板,那外科和麻醉事先都知道有这风险,为什么一定要做?听了这番话,各位是不是有点明白了什么叫“内科思维” ?

在心内科的时候,患者诉胸痛,那就赶紧做冠脉CT或照影,但在呼吸科的时候,患者一说胸痛,那先做肺动脉CTPA,除外有没有肺梗,如果除外肺梗的话再怀疑冠脉问题,那就转给心内去处理。当时我也不明白,为何不现先除外冠脉问题再考虑肺梗的问题呢,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毕竟术业有专攻,最重要的在于,在呼吸科考虑肺梗和在心内科考虑冠脉狭窄是情理之中的,事后如果出现纠纷,即使你没判断正确,只能证明你水平不行,但也不构成原则性错误。有个心内科大夫讲:治病就严格按照指南来治,按照医疗常规来办事,即使出了事故也赖不到我头上。
从这一点来讲,要想安全麻醉,不被外科大夫拖下泥塘,首先得具有这样的“内科思维”,术前访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患者心电图看不懂了,或者PCI术后没吃抗凝药,或者患者诉昨夜胸痛,赶紧让外科找心内科会诊,完善会诊意见中的各项检查,一切按照诊疗常规和指南来办,如果心内科没有给出心脏病相关的诊断,那事后即便出了问题,麻醉医生也是按照常规请心内科会诊过的,没有原则错误。

对于麻醉医生来说,其实也治病,低钾血症,二氧化碳蓄积,失血性休克这些难道不是病吗?但这些病通常不需要鉴别,直截了当,容易处理。但是鉴别诊断却是麻醉医生的弱项,自我反思一下,觉得还是对病理生理和内科诊断理解得不够深刻。有时在论坛里看战友发的病例讨论,有些只注重麻醉过程的处理,而忽略了患者的既往病史和术前情况,不考虑这些背景情况去单独讨论麻醉是有失偏颇的。例如如果怀疑肺梗,那术前有无肺梗的危险因素,对于内科大夫来讲,这些肯定是需要考虑并鉴别的,而麻醉医生可能就忙于各种操作,忽视了这些关键因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36#
发表于 2022-6-10 17:09:32 | 只看该作者
长文,拜读了的。。。涨知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5#
发表于 2022-5-8 11:52:5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得真的特别好,特别支持!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4#
发表于 2020-3-20 09:42:0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目前咱们麻醉医师的临床视野不够开阔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3#
发表于 2020-3-10 16:35:38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兄弟们不厚道,主要院领导太草包,出了事给麻醉背锅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23:52:10 | 只看该作者
kiki-mahua 发表于 2019-11-3 01:36
我只想说那个56岁有肥厚型心肌病行肺叶切除的,你都说术前干重体力活,那他后面术前检查有什么异常了吗,这 ...

该患者术前几十年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高血压,这是导致其心肌肥厚的病因,但并不意味着手术前几周还既然继续重体力劳动,心肌重构后就能难变回以前的状态了。该患者术前活动耐量依然至少是 5~7 METS,没有太大问题。室间隔具体多少我也忘记了,但肯定>13mm,术后如果长时间心率很快,是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的。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1#
发表于 2019-11-5 23:23:0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楼主写得非常好,2个月前刚去呼吸科轮转过,跟楼主说的一样,确实,麻醉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感觉要差很多,咱们其实应该最好是先去内外科都轮转之后,培养了足够的内外科临床思维之后再去干麻醉是如鱼得水的,因为我觉得麻醉科医生更像是通才,为什么国外的麻醉医师收入要比外科的收入都高呢?原因在于国外的麻醉医生都是在内外科轮转多年之后,特别优秀的,将内外科知识融合贯通的才会去选择当麻醉医生,因为这个专业是一个平台科室,内外科知识都需要,既需要知道一个基础疾病多的病人术前应如何调整,也要知道这个手术关键步骤以及对病人的影响,通过药物和麻醉技术的干预来让病人安全的度过手术这关,活着进手术室,再活着出去,这就需要很高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水平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0#
发表于 2019-11-5 15:09:51 | 只看该作者
了解病情,术前访视是关键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9#
发表于 2019-11-3 01:36:29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想说那个56岁有肥厚型心肌病行肺叶切除的,你都说术前干重体力活,那他后面术前检查有什么异常了吗,这里你只说他们评估不到位,是哪里评估不到位,是术前检查哪项不正常还是平时有哪里不舒服,如果都没有,那又是什么理由说评估不到位,希望可以有他进一步的资料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8#
发表于 2019-11-2 17:41:1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楼主,觉得写得不错,我们确实也应该要有强大的思维,方方面面都要想到,既不能伤了外科,也不能被一些外科挖的坑所填埋,所以我们必须得把一些基础理论,病理生理这块也要研究得很好,我觉得这个特别有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7#
发表于 2019-11-2 11:16: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讲的非常棒。
真的是工作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到这一点。
麻醉医师不能只看麻醉专业的书籍,涉猎面一定要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6#
发表于 2019-11-2 07:38:04 | 只看该作者
麻醉无禁忌这种说法不对!没有提前对患者评估,危险太高了!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5#
发表于 2019-11-1 10:26:06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感谢楼主!基层医院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4#
发表于 2019-11-1 00:17:16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心太累,也在心内科轮转的我感同身受,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3#
发表于 2019-10-29 19:14:04 | 只看该作者

重症医学科的思维方式也有他们的内科局限性,就是他们常见的病例的血液丢失是相对稳定的,而不像麻醉科监控的血液丢失都是进行性,那种术中大出血却没血输的无助感只有麻醉科医生才能深深体会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22#
发表于 2019-10-23 22:14:38 | 只看该作者
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三者缺一不可。
支持楼主。现在医生太忙,看病人时间太短,很多就只注重本科的体征,和病史,少全身体检,就如楼主上面提的呼吸科收的那个老太太,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2 16:47 , Processed in 0.20573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