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3072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交流] 医师读书会第六期:周围神经阻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2-15 18:3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以摩根麻醉学为主线,结合临床麻醉学和米勒麻醉学,来学习周围神经阻滞一章相关知识,以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第一讲概述
    周围神经阻滞仍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其应用范围已从术中麻醉扩展到术后处理和慢性疼痛治疗。只要病例选择得当和适当镇静,周围神经阻滞可应用于所有年龄组患者.熟练掌握外周神经阻滞有助于提高麻醉医生运用最佳方法来处理患者的能力。
麻醉药的选择
1实施阻滞时麻醉医生必须权衡使用药物的毒性和每种局麻药的特性(如起效和作用时间,感觉与运动阻滞程度和大容量局麻药注入周围神经鞘引起的心脏毒性等)
2局部麻醉药意外注入血管所致的全身毒性反应是神经阻滞最严重的即可风险。首次注射后,局部麻醉药被机体快速或过量吸收,可出现延迟性性反应。
3药物的吸收和麻醉持续的作用时间与应用的药物剂量,药物种类,注射部位,和应用血管收缩药有关。
设备

下载地址.txt

156 Bytes, 下载次数: 22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16#
发表于 2011-4-9 22:38:0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图很好,很直观,但是摩根麻醉没那么多图,不知楼主是那本书上的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5#
发表于 2009-10-31 17:40:14 | 只看该作者
请版主介绍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谢谢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14#
发表于 2009-6-15 21:26:1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做的臂丛也够多了,实践还行,理论不怎么样,今天正好充充电,谢谢版主。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13#
发表于 2009-4-10 19:47:57 | 只看该作者
受益非浅,神经阻滞用好了效果真的不错
很想看看闭孔神经阻滞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12#
发表于 2009-3-30 16:31:5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做了比较多神经阻滞麻醉,怎好学习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22:34: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讲腋路臂丛阻滞

腋路臂丛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手部和肘部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C7-T1(尺神经)皮区的阻滞效果最强。
解剖
1神经血管束被分为多个间隔。图1图2
2腋动脉是最重要的定位标志,可通过动脉位置来很好的预测臂丛神经的分布。
3正中神经位于腋动脉的上方,尺神经位于腋动脉的下方,桡动脉位于腋动脉的后外侧
4肌皮神经在腋窝处已离开了血管神经鞘,进入喙肱肌的实质中
5来自T2肋间分支,肋间臂神经位于腋动脉的表面,在搏动点皮下局部浸润可将其阻滞。
图3图4
腋窝阻滞方法
图5
优缺点:
(1)优点:
位置表浅,动脉搏动明显,易于阻滞;
②不会引起气胸;
③不会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
④无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危险;
⑤三角肌以下手术较好;
⑥可放入留置针或导管行连续阻滞。
(2)缺点
①上肢不能外展、骨折无法移动或腋窝有感染、肿瘤的病人不能应用本法;
②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其它入路高,可达1%-10%;
③不可进行双侧同时阻滞;
④个别病例可产生动静脉瘘。
成功标志
①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
②回抽无血;
③注药后呈梭形扩散;
④病人诉上肢发麻;
⑤上肢尤其前臂不能抬起;
⑥ 皮肤表面血管扩张。
通过上述臂丛神经阻滞的学习,热烈欢迎各位战友积极参与对于上肢各部位手术臂丛神经麻醉的最佳选择的讨论。

[ 本帖最后由 ycdy1 于 2009-3-26 23:05 编辑 ]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10#
发表于 2009-3-22 18:42:10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受益匪浅,也想看看腋路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9#
发表于 2009-3-19 17:42:11 | 只看该作者
很想看看经腋区的臂丛阻滞……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8#
发表于 2009-3-9 13:43:10 | 只看该作者

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

①传统锁骨上入路经锁骨中点上1cm进针,在第一肋面上寻找异感,容易产生气胸(发生率可达1%)。
②传统方法针刺方向为向内、向脚端及向后,从臂丛鞘的解剖关系分析也不尽合理,因为锁骨下血管旁间隙在第一肋上方为一扁三角腔,传统方法进针正好经过该腔最狭窄处,注射过程中只轻微移动,便会使穿刺针脱出鞘外,使局麻药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
③传统方法利用穿刺针沿第一肋不同部位寻找异感也不合理,因为臂丛神经干是上下重叠越过第一肋,并不是水平排列在第一肋面上。
定位
体位同传统方法,摸及前中斜角肌间隙向下移动于锁骨上窝处可及锁骨下动脉搏动。
操作
从锁骨下动脉搏动点外侧朝下肢方向直刺,方向不向内也不向后,沿中斜角肌内侧缘缓慢推进可体会到刺破臂丛鞘感觉并可探及异感。若无异感,可调整方向,使针稍偏内偏后,即针刺方向偏向对侧足跟,常易获异感。回抽无血或气体即可注药。
优缺点
可以较小剂量局麻药取得较高水平臂丛阻滞;并有上肢外展困难者穿刺中不必移动上肢;误注入血管可能性小;不致发生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但该方法仍有气胸可能,不能同时进行双侧阻滞,穿刺时若无异感,失败率可高达15%。

[ 本帖最后由 田麻 于 2009-3-9 13:44 编辑 ]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1:58:4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 锁骨上(下)神经阻滞

锁骨上神经阻滞
优点
1此处位于神经干的远端与股的近端水平,神经丛较为密集,此处阻滞可获得整个手臂(包括手部)的良好麻醉效果(局麻药容量小,起效快)
2阻滞时,患者的上肢可置于任意位置。
缺点
气胸发生率较高
解剖
1臂丛在前斜角肌外侧缘,于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向下进入腋窝。其神经干正位于锁骨下动脉后方,紧贴第一肋骨上方并与其垂直
2臂丛神经血管束位于锁骨中点的下方
3第一肋骨短阔而扃平,在臂丛神经部位由前向后沿伸,成为阻挡穿刺针刺向胸膜顶的内侧屏障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7 22:27 , Processed in 0.18625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