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jyy20010 于 2013-5-24 11:59 编辑
最近看到很多战友对全凭静脉麻醉不是非常熟悉。可能由于现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大医院,都是七氟醚吸入了,绝大多数都是静脉+吸入麻醉,现在全凭静脉麻醉越来越少,所以很多年轻的医生对此不是非常了解。 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基层医院麻醉科,没有良好的废气系统,加上吸入麻醉药物比较贵,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用吸入麻醉药物。
昨天一个本院的直系家属做腔镜下胆囊+畸胎瘤切除术。这个VIP手术得亲自上。
患者女,52岁,75Kg,,一般情况好,既往体健,身高155,偏胖,张口什么的都还可以。辅助检查无特殊,入室血压110~120/50~60mmHg.HR60~80次/分,SPO2 96%吸氧后到99% 预计手术时间3~4小时。 麻醉前准备:麻醉机、视频喉镜、抢救药:阿托品、间羟胺、麻黄碱
诱导前:告诉病人,术中什么都不会知道,术后口中有一根管子,等你完全清醒后会拔除,但是拔除前请不要挣扎!(非常重要!!!就像你明天早上突然醒了,嘴巴里面有管子,你不能说话,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你一定非常恐惧跟难受) 诱导:咪唑2mg +丙泊酚70mg快推(20ml里面加2%利多1ml)开始持续测血压+舒芬25ug(慢推)+维库8mg(快推并记时)血压降至95/50mmHg+丙泊酚40mg 手控呼吸。 给肌松药3分钟时血压:78/40mmHg,给丙泊酚40mg.1分钟后也就是给维库总共4分钟时插管。ID6.5#,21cm.。 插管期间,持续测血压,插管后心率由60次/分到80次/分。血压升高到120/60mmHg.说明,插管还是有心血管反应,麻醉深度未完全够。 所以第二次丙泊酚追加量偏少,应该给到60mg,,给完第二次丙泊酚后应该给间羟胺0.3mg.这样既避免血压掉,又保证插管心血管反应小。 因此,麻醉深度是否合适的终极指标应该是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大小。 维持:消毒期间:丙泊酚4mg/kg/h ;切皮前1分钟:舒芬15ug+丙泊酚50mg.并持续测血压,切皮+气腹,心率血压没多大变化。 手术期间维持:丙泊酚8mg/kg/h (60mL/H)+手术开始30分钟后开始泵瑞芬0.25~0.3ug/kg/min(15~18mL/H) 手术1小时,胆囊切除术完成,但未放置引流管。 准备做畸胎瘤时,追加维库4mg.其余维持药物不变。 畸胎瘤切除后,丙泊酚降低到6mg/kg/h,取出标本后,丙泊酚降低到4mg/kg/h。 冲洗完放置引流管(包括上腹部跟下腹部共两根引流管)后停丙泊酚,并给格拉斯琼6mg.+曲马多100mg. 缝皮肤前停瑞芬。停瑞芬前再给舒芬5ug并气管导管内给2%利多卡因2ml。 整个手术过程血压维持90~100/45~55mmHg,HR50~65次/分。SPO2 97~98%,ETCO2 38~42mmHg 本来以为这个病人比较胖,丙泊酚再分布,会苏醒比较慢,结果,停瑞芬5分钟左右就醒了! 此时还有皮肤最后三针没有缝,但是病人没有呛咳,而且缝针不痛。患者睁眼,呼吸恢复,点头示意,意识清楚,血压118/60mmHg,心率80次/分,尿量500ml补液1500ml。 于是马上给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氟马西尼0.4mg后拔管(未吸痰,气管导管拔除发现导管内也无痰)。 拔管后还有一针没有缝完。。。。汗。。。。。。。但是由于镇痛比较完善,所以病人缝合不觉得痛(问病人缝针痛不痛,病人明确表示不痛)。 分管院长也在场,外科医生还在唏嘘,你是怎么做到,清醒不痛的?? 我开玩笑,说这是一种境界,缝完最后一针,病人清醒、不痛、术中无知晓、术后无恐惧。 其实真实原因是:由于上下都是腔镜,一共有5个孔,缝合比平时多了10分钟。我本以为下面的孔已经缝好了。结果他们是从上面往下面缝,而不是从下面往上面缝的。。。。 还好术后镇痛衔接得比较好,不然没缝完,就醒了,挣扎了,那就丢脸了。人家专门找我做的麻醉。。。 拔管后观察30分钟,完善各种记录后直接送病房。VIP,节约费用就没有去PACU了。 由于药品降价,丙泊酚才18块一只了。所以整个麻醉药品费用才几百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