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楼主: rext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交流] 医师读书会第二期:心肺复苏

[复制链接]
25#
发表于 2008-12-10 15:55:55 | 只看该作者

对徒手心肺复苏的疑问

:) 大家对此有没有感到伦理学的疑惑,首先你要不要先呼叫120求救呢?还是自己先救人,但是你确定你有本项技能时,能否公示自己的身份和资质呢?还有你是在给异性施救是否要求第三者出现.?再则,如果在寒冷的季节你是否要求全部脱掉上衣呢?
26#
发表于 2009-2-16 18:27:20 | 只看该作者
:) :loveliness:
刚看了AHA2005版的心肺复苏,再看看大家的见解,受教育的很

活动公告:做任务得积分和权限(新手奖励计划) (←点击查看详情)

27#
发表于 2009-2-28 23:09:20 | 只看该作者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 
    1. 心脏病:发生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 尤其是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
  2. 意外事件; 电击伤、严重创伤、 溺水、窒息等.
  3.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
  4. 电解质的紊乱: 高血钾症、 低血钾症、 严重的酸中毒都可促使心跳骤停.
  5.药物中毒:如洋地黄、 奎尼丁、 灭虫宁等药物中毒都可引起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诊断要点
    1、神志突然消失
    2、大动脉触不到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停止
    4、皮肤粘膜苍白或紫绀
    5、手术野血色变紫、渗血或出血停止
    6、瞳孔散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28#
发表于 2009-3-25 11:12:46 | 只看该作者
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全麻病人心电图成直线;
2、触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微弱,继之停止;
4,死一样外观,皮肤粘膜苍白或紫绀,
5,手术野血色变紫,渗血或出血停止,
6、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以第1第2条为主要诊断标准,第3~6条为协助诊断标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29#
发表于 2009-3-25 11:14:16 | 只看该作者
开放气道 和重建呼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因为婴幼儿氧储备少,而且代谢旺盛,心率快,耗氧多;所以,主要的问题就是怎样保证供氧;
1.迅速清除咽喉部异物(血液、呕吐物等),用吸引器吸干净,较大的固体物可以直接用手扣出;有误吸者可以先加压冲击患儿腹部二次,使呼吸道通畅;并判断是否心跳骤停;
2.面罩加压给氧,见患儿双侧胸廓起伏对称为佳;
3.呼吸停止的患儿应立即气管插管,保证通气;注意保护患儿的唇,门牙(不稳定)等;
4.有误吸或有痰液者应通过气管导管给予吸干净,吸引时间不超过10s;
5.以上操作均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心跳骤停者应同时进行心肺脑复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0#
发表于 2009-3-25 11:17:27 | 只看该作者
麻醉手术期间造成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疾病本身、麻醉和手术三方面.可以是单纯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就疾病本身来说,比较常见的有术前严重失血性休克,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
麻醉方面,比较常见的有全脊麻,麻醉药物的毒性或者过敏反应,麻醉药物使用不当,插管进入食道等等
手术方面,比较常见的有腹膜牵拉反射停跳,胆心反射,TURP综合症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31#
发表于 2009-4-30 22:49:16 | 只看该作者
心肺复苏是每个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麻醉科医生更应精通,查了点资料与大家共享。




专家建议心肺复苏省略人工呼吸环节
  本报讯
(记者王建影)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需要精简步骤,口对口式人工呼吸环节并非必要,建议取消。在近日召开的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与会的心内科专家一致建议急救改用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方法,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指出,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是每做15次胸外按压,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据介绍,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正确有效的胸外按压尤其重要,通过正确按压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大脑的供氧,同时也能达到人工呼吸的效果。正常人呼吸时肺的潮气量在500毫升左右,有效的胸外按压使胸骨发生规律的起伏,同样可使肺进气达到300毫升~400毫升,基本可维持人体的氧需求,人工呼吸则可省略。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认为,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方法不容易掌握,且对挽救生命意义不大,还会延误施救者实施胸外按压。美国研究显示,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为57%,经典心肺复苏仅为20%2007年,《柳叶刀》杂志公布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也显示,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成功率是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的2倍。据悉,美国心脏病学会已经在20083月修改了心肺复苏指南,取消了口对口式人工呼吸。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4-28

只需动手(仅做胸部挤压)的心肺复苏——美国心脏协会(AHA2008年的最新科学建议
钱方毅 李宗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9月第3卷第9
【摘要】 心肺复苏(CPR)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心脏猝死)的重要性已得到证实,而早期高质量的CPR及迅速除颤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近年来的动物实验及人类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对成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目击者只做胸部挤压的CPR与常规CPR(胸部挤压加通气)相比,其疗效相似,存活率无差别。根据这些近期的科学研究及美国心脏协会
AHA)的专家共识,AHAECC委员会于2008422对公众提出了科学建议:未经培训的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只需动手(仅做胸部挤压)的CPR,可以简化CPR的操作,有利于消除或减少目击者实施CPR的障碍和顾虑,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目击者进行CPR,从而提高心脏猝死患者复苏的成功率。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对AHA的建议也作出了相应反应。

单独胸部按压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单独胸部按压 ”的推荐要旨
赵达明 ,  薛  蓬
中国急救医学 2008 6月第 28卷第 6期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_单独胸部按压_的推荐要旨.part1.rar

512 KB, 下载次数: 17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_单独胸部按压_的推荐要旨.part2.rar

506.87 KB, 下载次数: 1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2#
发表于 2009-5-2 22:01:2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但心肺复苏经常更新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33#
发表于 2009-5-5 17:08:04 | 只看该作者
心前区叩击
过去曾主张在人工胸外按压前先行心前区叩击,认为通过机械-电转换产生一低能电流而终止异位心律的折返能路
研究表明,心前区叩击虽然可能使有些心动过速终止,但也可能使之转为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对室颤与心室停顿无效,又不具有胸外挤压推动血流的作用,故不宜作为常规措施。仅在有心电监护和备有除颤器的条件下才可试用

米勒摩根2005复苏指南未见心前区叩击相关内容,我们上学时老师是这么教的,现在如果手术麻醉中由于手术牵拉致患者心跳骤停,你会心前捶击两下吗?我们还是会的:o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4#
发表于 2009-5-20 17:13: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斑竹。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呼吸先停然后才心跳停止,我们麻醉中应该非常注意呼吸的管理和观测。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5#
发表于 2009-5-23 16:59:41 | 只看该作者
给各位老师学习了,比书本上写的还翔实!搞麻醉,我感觉就是要不断积累知识, 实际操作中要胆大心细,结合情况灵机应变!真的很受各位的启发。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36#
发表于 2010-6-28 02:18:57 | 只看该作者
积极参与活动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脏病:发生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 尤其是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
  2、意外事件; 电击伤、严重创伤、 溺水、窒息等.
  3、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
  4、电解质的紊乱: 高血钾症、 低血钾症、 严重的酸中毒都可促使心跳骤停.
  5、药物中毒:如洋地黄、 奎尼丁、 灭虫宁等药物中毒都可引起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诊断应在30秒内作出,以下四点为主要依据: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全麻病人心电图成直线;
2、触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
3、呼吸微弱,继之停止;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8-1 02:29 , Processed in 0.16069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