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麻醉安全管理的指标
为了发挥长期心血管保护效益,我们需要一个靶标--心率!需要加强心率管理,即强化心率达标和心率控制。麻醉和手术期虽然是个相对短暂的过程,对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却是个重要的时期,强化心率控制保障麻醉管理安全。
心率与心脏病的关系自古至今都是明确的,只是对其重视程度是个渐进的过程。《黄帝内经》中“脉要精微论篇”记述:数脉为热,热则心烦。可以理解为心率过快,脉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伤寒论》记述:久病心脏细数无力。即心率加快心脏射血量减低脉搏无力之意。
多项流调和研究均显示静息HR加快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预后关系非常密切。
班加罗尔(Bangalore)研究冠心病患者HR与预后分析表明,HR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呈J型曲线关系,即HR<50bpm及>100bpm时主要事件风险均增加30%以上。
2007年欧洲心脏杂志荟萃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量化评价静息心率与主要心脏终点事件关系的结果显示:每降低静息心率10bpm能明显降低相关心源性死亡30%、心源性猝死39%、全因死亡20%、非致死性MI复发21%。
2010年SHIFT研究进一步证明HR加快亦是心衰患者的危险因素,基线静息HR≥75~80bpm较70~72bpm的心衰患者心血管和心衰入院风险增加33%,若基线静息HR为80~87bpm上述风险将增至80%。
2011年班加罗尔(Bangalore)观察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当心率达52bpm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阿克亚尔马松(Akehjalmaerson)认为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的靶目标应为60~70bpm。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被证明是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的最有效治疗手段,尤其是在高危患者,包括那些进行血管手术的患者。
心脏危险指数可指导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Lindenauer RCRI :1、高危手术(胸腔手术及腹股沟以上的血管手术)。2、存在缺血性心脏病。3、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4、脑血管病史。5、需要胰岛素控制血糖。6、术前血肌酐水平>2.0mg/ml。每项1分,共6分。RCRI>2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受益,<2没有益处甚至增加风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多项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140/90mmHg成为定义高血压的标准、降压治疗的目标值以及降压药物疗效判断的标准。CHEFS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即使经降压治疗血压降至<140/90mmHg,其心血管事件风险仍高于正常水平。从心血管事件发展的过程看,真正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标记是血管本身。心血管风险的主要标记指标包括: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指脉搏波由动脉的一特定位置沿管壁传播至另一特定的位置的速率。这是一个用来反映动脉弹性及可扩张的非侵入性指标,PWV值越高表明血管壁越硬。)、中心动脉压(CAP)是指升主动脉根部的血压。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能定量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总体弹性,敏感的显示小动脉弹性改变引起的压力波反射状况,是左心室负荷的决定因素)、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小动脉壁/腔比值、动脉内皮功能指标。其中PWV综合反映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与其相关性更大。
β-受体阻滞剂常见副作用及禁忌: 1、首剂综合征,极少数初次给药发生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甚至停搏。应从小剂量开始。 2、心律失常、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末梢循环障碍,间歇性跛行、足端发凉、皮肤坏死、周围血管病变慎用或禁用。 5、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6、神经及精神症状,眩晕、倦睡、失眠、噩梦、幻觉及抑郁。 7、停药综合征。 8、对代谢的影响,甘油三脂增多,高密度脂蛋白、血胆固醇减少。低血糖的恢复延迟。出汗加重并延迟。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围术期处理建议 药物类别
手术当日建议
围术期停药后果
围术期用药后果 β-阻滞剂
继续使用
撤药综合症
心血管风险降低 可乐定
继续使用
撤药综合症
心血管风险降低 钙通道阻滞剂
继续使用
没有描述
心血管风险降低 和嗜铬相关
继续使用
严重术前及
低血压,特别肿瘤 α-阻滞剂
术中高血压
切除术后 ACEI和ARB
停止使用
术中低血压
显著低血压风险 利尿剂
停止使用
没有描述
低钾等不良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