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659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护心情] 研究生们切勿造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 22:3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北财大近期撤销抄袭者硕士学位,使该生身败名裂,留下一辈子后悔,近年来,我发现个别、普遍现象是,研究生病例数
造假,原来只做20例,却写成90例。数据造假,用别人数据加自己数据合成。统计学造假,伪造p<0.05.图表造假,抄袭别人的图,或把图加工改头换面。
   造假不仅是年轻人,也有院士、博士造假,韩国有,浙大也有。改革开放,不少人失去做人根本,不讲诚信,贪图名利,学风浮躁,这样下去怎对得起自己、家人和子孙后代。因为你的论文一发表,白底黑字,千年见证,怎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最近一名硕士生,她稿件的校样已到。但最后一刻她拒绝刊登,因为她在数据上造了假。我鼓励她这种先做人后做事,实事求是的精神!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2#
发表于 2009-6-2 17:35:08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做人还是得脚踏实地的做

活动公告:做任务得积分和权限(新手奖励计划) (←点击查看详情)

3#
发表于 2009-6-2 19:52:59 | 只看该作者
宁可没有结果也不要编造结果!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4#
发表于 2009-6-4 17:04:14 | 只看该作者
转载 :news.163.com  




 继东北财经大学曝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后,上海一位博士研究生又发现一篇更牛的论文抄袭事件,除了“致谢”不一样外,两篇论文的全部内容一字不差。  近年来,教授与研究生数量共长、论文与学术成果齐飞。但细看一下这些“成果”,东摘西抄者有之,胶水加剪刀者有之,剽窃抄袭者有之,请人捉刀者有之,瞎编乱造者有之。东方论文大国崛起的“捷报飞来”,只能“当纸钱”,烧给在论文丰收中死去的中国学术。 曾经杰出的中国论文   中国的学术论文也有不少辉煌时刻。历数在中国乃至学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论文,无一例外都出于严谨治学的大师之手。 2006年,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曹怀东以一篇论文,给出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研究期间,朱熹平五年不写论文,校方也不干预,在今日中国绝对是特例。 1938年,28岁的费孝通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其导师在序言中评价:“费孝通博士的这本书将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江村经济》很快成为欧洲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步入世界人类学著名学者行列,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  1980年代,一批人文学者凭借博士论文成功奠定其学术知名度。如陈平原的博士论文《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杜小真的博士论文《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汪晖的《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研究》等。这些论文使他们一举成名,另外也宣告了“文革”后新一代学人的崛起。   中国论文正走向死亡 论文数量虽然多,可模样相似的不在少数。 论文大国,学术小国 2007年,中国作者发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重要会议上的论文共20.8万篇,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排在所统计的145个国家中仅仅第117位,发明专利数量仅为论文数量的几十分之一。(详细)  在我国,发表科技论文的,大都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由武汉大学发布的2007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前100名没有一所中国内地的大学,北大192位,清华196位。 研究生平时给导师当枪手,答辩时受点照顾也不奇怪。 较真的答辩委员没人敢请 某大学答辩委员会上,一位外地请来的答辩委员问了一位应试者几个问题,该生一个也答不出。这时该生的导师坐不住了,指着从外校聘请来的委员大声呵斥道:“你这是考他,还是考我? ”清华大学的黄万里教授在世时,也应邀当过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但他在学术上历来认真,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就是不合格。因为不肯放弃原则,以后就没人请他参加答辩了。上海的周瑞金先生担任答辩委员,对博士论文说不,成为一时新闻,周瑞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黄万里呢? (详细) 因为扩招,导师们要带更多学生,论文指导会受影响。 学生抄不停 如今学校把就业率放在第一位,论文被放在次要位置,导师们也因为要带研究生,忙课题,没时间仔细看论文,论文只是走个形式,只要写出来,基本上都能过。正因如此,学生们对论文也不会太重视,不少学生做毕业论文,就是到图书馆、网站去找资料“借鉴”。书上抄一点、个人编一点、相关学科论文引用一点,很多文科生的论文就这样出炉了。(详细) 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等人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 老师不停抄 近年来,有关著名教授、博导的学术丑闻可谓不绝于耳。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所著的《经济社会学》一书,被指剽窃8万多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于1998年出版的《想象的异邦》与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中译本雷同,被北大学生举报;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抄袭,官方调查称,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李庆生教授所著论文引用周济教授一文共2800余字,属于“过度引用”,确有不妥。 论文死因剖析 2007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葛炜炜因压力过大自杀身亡。 以论文数量为指标 尽管每年都有院士出来指责,90%以上的论文都是垃圾论文,毫无学术价值与学术贡献,众大学依旧以论文发表数,作为学校当年的重要办学业绩、将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   2005年9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博士后茅广军跳楼自杀。茅是在某科研单位三年一次的考核中,因发表论文数量不够被解聘,并让他把房子交回,一年内另找单位离开。他因而郁郁寡欢,终于走上绝路。 没有论文,再有本事也会被淘汰。 论文承载了太多功能 论文本应是研究成果的载体,可是我们却让它承载了太多的东西,评职称,选劳模,分房子,提职务,发奖金,申请课题,毕业过关,定岗定位,末位淘汰,出国开会……集如此多的功能于一身,学术论文变质变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重视论文数量的“学术评价”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一接触学术研究起,就走上了一条功利的“学术”之路。(详细) 花钱发表论文已经是公开的潜规则了。 学术杂志生财有道 在博士论文答辩中,导师可能会讲人情,那怎么保证论文质量呢?有的大学就想出一个办法,规定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若干,否则不准答辩。他们想让学术杂志代行把关职责。殊不知,学术期刊的编辑也不是桃花源中人。这正好给他们送去一个寻租的机会。有的学术期刊抓住这个机会,来者不拒,条件是交版面费。旧的问题没解决,又生出新的荒谬。有人算了一笔账,现在博士生一年招好几万,所有“核心期刊”的版面都给博士生发论文都不够用,何况还有硕士。 如何拯救论文 高校的出路在于管理去行政化。 学术自治 论文“垃圾化”问题的源头在于官僚办教育,而且以管理工业的方法来管理人文事业,其结果就必然导致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的阙如,导致学术研究的全面异化与贬值,导致为了片面追求政绩而形成浮夸风。一年磨十剑都还来不及,还提什么“十年磨一剑”呢? 所以,根本的出路在于“学术自治”,把大学、科研机构还给学者,回归学术的本源,以学术价值、而不以政绩式的指标考核来评判学术研究。 截至2007年,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达24万人。 学术大裁军 针对当前的泡沫学术,青岛学者杨曾宪提出“学术大裁军”。一定的时期,只能产生一定的学术成果。有可能在学术上创新的拔尖人才永远是少数。拔苗助长收不了庄稼。具体到博士生教育,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压缩博士的招生规模,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中策是承认质量滑坡的现实,赶快刹车,停止扩招。下策是任其继续扩张,直到泡沫破灭。从道理上讲,上策是对的,起码也应当选择中策。 (详细) 人人写论文,毕业论文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了。 不必人人写论文 不管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学科专业,一刀切地要求所有研究生都必须撰写毕业论文,也是论文情结所致。据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硕士研究生只是一种过渡学位,学制一般在一年到两年间,根本没毕业论文要求,更无在求学期间撰写论文的要求,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通过课程研究性教学、平时的课程论文、报告进行保障。我国要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重新定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真正建立研究生培养导师制。    国外如何处理学术造假   美国:处置学术不端行为不手软   在美国,科研成果报告能否在知名科学刊物上发表,是评判该成果是否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因此,专业期刊实际上是美国防止学术不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重要关口。  在美国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一般都要经过几道"关卡"才能与公众见面。以权威的《科学》杂志为例,《科学》杂志有一个专门的审稿编委会,由来自全世界的100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他们负责审定提交到《科学》杂志各类论文的重要性和可信度。这些论文只有约四分之一能通过编委会的审查,然后由外部专家进行匿名评议。   日本:升迁标准不客观病根难除  面对学术界"强劲"的不正之风,日本上至主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下到各所大学,都建立了一套防范机制。文科省主要从论文抄袭、篡改、盗用和研究经费不当使用两方面抓起。  2006年,文科省成立的研究活动不正行为特别委员会公布了《学术不正行为对策》,其中明确要求,各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协会应制定实验观察数据、试剂的保存制度;还应设立接受学术腐败内部告发的窗口,公开窗口的联系方式;被告发的研究人员有义务自行证明数据的真实性。   瑞典:筹建统一权力机构督查   目前,瑞典处置学术造假的权力完全掌握在各高校手中,各校处置的尺度也因校而异,有松有紧,惩罚的力度也相差较大。教育和科研大臣拉斯·雷荣博里2008年10月在向瑞典议会提交的议案中宣布,政府已决定成立一个常设机构,专门处置学术造假问题。   法国:营造严谨治学氛围  事实上,法国至今尚未出台任何专门针对在学术上弄虚作假的法律法规,各研究单位除了提倡加强行业道德教育,也只能通过制定科研人员行为准则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等措施,规范科研工作。  法国另一个重要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也在1999年成立了科学廉洁委员会,该委员会接受书面申诉报告,并在保密的前提下备案并开展相关调查。一旦确认属于可受理案件,委员会就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展开由浅入深的调查。    国外著名学术造假事件   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   2006年1月10日,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书认定,黄禹锡科研组2004年和200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干细胞论文同属编造数据论文。并且,黄禹锡反复强调的“核心技术”也难以获得认定。  黄禹锡被迫向国人“谢罪”,辞去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和世界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之职。韩国政府也取消了其“最高科学家”称号。首尔地方检察厅以欺诈、挪用公款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等罪名对黄禹锡提起诉讼。黄禹锡在法庭上承认论文造假,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日本教授涉嫌论文造假被开除  2005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多比良教授在美国科学刊物《自然》上发表关于控制遗传基因的医学论文后,被指出重要实验数据存在错误。东京大学成立校内调查委员会,对数据的可再现性进行调查。最后得出结论,由于多比良没有保留实验记录,论文数据无法重新得到验证。此后,多比良教授被解雇。   贝尔实验室的“舍恩事件”   亨德里克·舍恩1998年正式加盟贝尔实验室后,在短短3年时间内,与其他20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先后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80多篇。   2002年,舍恩被发现有系统地大量伪造重大实验结果,其胆大妄为超过了生物学领域的任何造假案,被视为科学界的最大丑闻之一。    考察论文质量的标准   考察论文质量的标准,主要看权威的国际论文数据,而国际科学论文数据主要取自3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  《科学引文索引》(SCI),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  《工程索引》(EI),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会议论文是除期刊以外,科研成果产出的一个重要补充,ISTP汇集了全世界每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医学、农学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90%的会议文献。社会科学论文的权威索引包括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    网易调查 学术论文造假,你怎么看 很正常,见多不怪了可悲,最后的净土也没了能理解,造假也是没办法 【投票结果】 论文造假盛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学无术,不造假怎么办评价体系逼迫大家造假学界堕落,造假已不是丑事 【投票结果】 如果让你写毕业论文,你怎么处理 认真准备,写出高质量论文拼拼凑凑,能应付过去就好不会花太多功夫,但也不应付 【投票结果】    版权声明   本专题版权由网易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Email:[email protected]     论文正在集体与个体的功利的追求下走向死亡,只留下论文的躯壳,而已经没有论文的实质。而要把论文从死亡的悬崖边拯救出来,惟有以学术价值来评价研究者的贡献:这种评价不以数量、期刊档次为基础,而应针对论文本身的学术贡献,而实行这样的评价,必须把评价权交给学者,而不是由行政领导用行政指标评判,即真正实行学术自治、学术管理。(详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5#
发表于 2009-6-5 00:21:36 | 只看该作者
为何要造假?是造假者天生就有造假的本性吗?不是,有很多是因为不合理的条条款款逼的!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2 12:26 , Processed in 0.14868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