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5年 Johann Sigmund(德国医生1623-1688)将鸦片静脉注射,产生意识消失。
1872年Pierre-Cypien Ore(波尔多1828-1891)将水合氯醛用于破伤风患者。
1845年Charles Gabriel Pravaz(法国1791-1853),Francis Rynd(法国1801-1884)应用套管针治疗三叉神经痛。
Alexander Wood(爱丁堡1817-1884)首次应用皮下注射。
1906年 金属针头及玻璃注射器在德国、法国使用。
1945年Torsten Gordh首先描述留置针头用于多次注射。
1864年Adolf v. Baeyer(德国慕尼黑1835-1917)合成了巴比妥酸,但未发现镇痛作用。
1903年Emil Fisher(德国1852-1918)和Joseph Friederich von Mering(德国1849-1908)合成巴比妥酸盐,发现其具有催眠作用。
1912年发现巴比妥,苯巴比妥。
1924年Bardet(法国)将巴比妥用于静脉注射。
1913年H.Noel和Henry Suottar(1875-1964)将三聚乙醛(Paraldehyde副醛)用于静脉注射。
1916年 吗啡及东莨菪碱用于治疗失眠。
1929年 Martin Kirschner(1879-1942)静脉应用三溴乙醇(bromethol)。
1932年Helmut Weese(德国药理学教授1897-1954)用环己烯巴比妥(Hexobarbitone)进行麻醉,使静脉麻醉得以普及,因此,Helmut Weese被称为静脉麻醉之父。
1932年Ernest Henry Volwiler及Donalee Tabern合成硫喷妥钠。
1934年6月18日,1934年3月24日Lundy(美国)及Waters(美国)将硫喷妥钠用于临床。
1957年Stoelting首先应用美索比妥。
1847年Nikolai Ivanovitch Pirogoff(苏联1810-1881)在Morton用乙醚吸入麻醉后一年,将乙醚用于动物静脉麻醉;1909年Ludwig Burckhardt(1872-1922)用2.5-5%的乙醚用于外科手术。
在静脉麻醉药中有许多药物在发展中被淘汰,如1955年的羟孕二酮(Hydroxydione),1956年的Propanidid,1971年的Alphadolone等;有一些药物一直使用至今,如:硫喷妥钠,美索比妥等;一些新药不断产生,如:异丙酚,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静脉麻醉药就是这样一个推陈出新,优胜劣汰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