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楼主: 邓硕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护心情] 邓硕曾----我的博客(保护血液,共享安全)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09:42:07 | 只看该作者
七、七不停机
1、血压不好不停
2、心电图不好不停
3、温度不够不停
4、血气不好不停
5、Hb小于60g/L不停
6、血K+大于6mmol/L不停
7、呼吸不好(肺水肿、支气管痉挛)不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09:56:09 | 只看该作者
八、肝素抗凝
1、ACT基础值70~130S
2、肝素400IU/Kg或3mg/Kg,ACT大于450s
3、切皮前由中心静脉导管静注肝素,勿漏
4、5min后测ACT
5、警惕左房粘液瘤和血小板大于240×109(10的9次方)/L病人肝素耐药!
九、鱼精蛋白拮抗1、给鱼精蛋白前要加深麻醉,或先给予苯海拉明/甲腈咪胍预防过敏
2、先按1:1给鱼精蛋白,使ACT回到基础值±30s
3、每回输肝素血追加鱼精蛋白5mg
4、先给30mg试探量,看血压有无下降,呼吸阻力是否上升
5、鱼精蛋白最多勿超过2~3倍肝素量

[ 本帖最后由 慧慧 于 2009-1-12 12:34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0:21:23 | 只看该作者
待续........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8:52: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yz-cn99 于 2009-1-7 14:39 发表
  又见邓老精彩文章,能否请邓老介绍一些自己的心脏麻醉经验和文章?邓老在心脏麻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以下是我科一位同事在丁香园的问题,对体外循环术后动脉压逆转的问题也使我很困惑, ...

                                          关于心脏CPB 手术上下肢血压的差别
     上下肢血压与主动脉压是有差别的,随着外周阻力的增加,收缩压会逐渐升高,舒张压逐渐下降,但平均压无差别。当我们穿刺桡动脉失败,改穿股动脉或足背动脉时,一般无需加减,因为无统计学意义。
    我曾观察过“心脏手术时上下肢血压同步监测的比较”(见中国循环杂志),选择无主动脉缩窄或病变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三组: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各20例,用两个换能头同步监测,发现无显著差异,无需加减,尤其是平均压。

[ 本帖最后由 邓硕曾 于 2009-1-12 09:30 编辑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9:25:59 | 只看该作者
但CPB后有所不同,因为血管舒缩功能改变或血流“无再通”(no reflow)痉挛现象,开放升主动脉后,主动脉压大于股动脉压大于桡动脉压(见Miller麻醉学),约30min才逐渐趋于一致。这时桡动脉压很低,我就用了肾上腺素或其他血管加压药,但一摸主动脉压已经很高了,十分危险!故有人建议除桡动脉穿刺测压(左手),右手仍应放置袖带测肱动脉压。
    股动脉压比较接近主动脉压,但一般不主张先穿股动脉,足背动脉距心脏是桡动脉的两倍,一般不主张先穿足背动脉。除非小儿,对主动脉缩窄患者,我们采取桡动脉和股动脉同时穿,以判断缩窄解除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慧慧 于 2009-1-12 12:41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小技巧:普通会员如何送鲜花?  (←点击查看详情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9:29:29 | 只看该作者
总之,血压的监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对比时不能凭一次测量,而应连续三次,取平均值(±D),科研时要注意!
    如何选择血管活性药下次再谈!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2:0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qwt 于 2009-1-9 15:40 发表
邓教授您好!
       我想问一下,在临床上血栓弹力图是否可以代替凝血四项。

答:不可以代替。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2:26:20 | 只看该作者

     TEG可以监测凝血全过程,一般在手术室中使用,15~30min内显示凝血功能状态,多用于肝移植、心肺移植等手术。价格昂贵,不适合一般情况下使用。
     R值:6~8min,代表凝血形成开始时间
     k值:血块形成时间,R+K=8~10min
     MA:50~70mm,代表血块的强度,反映纤维蛋白及血小板功能
     LY30:大于85%指MA到达30minTEG振幅减小的百分数,反映纤溶程度
     但平时我们还靠传统的凝血功能,它们是临床上常用凝血指标。
     BT(出血时间):1~3min,反映血小板
     CT(凝血时间):3~7min,血液凝固力
     BPC(血小板计数):50~10的九次方/L
     PT(凝血酶原时间):12±1s活动度80~120%,国际比值1.0±0.2,反映ⅠⅡⅤ Ⅶ Ⅹ因子(外源性凝血通路)
   APT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小于31s反映内源性凝血通路
   TT(凝血酶时间):16~18s反映共同通路上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ACT(激活全血凝血时间):正常70~130s,肝素化后达到大于450s
   Fib(纤维蛋白原):2~4g/L,小于2g/L见于DIC,纤溶期及低Fib血症
   此外还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栓溶二聚体(D-Dimers)



[ 本帖最后由 邓硕曾 于 2009-1-13 12:29 编辑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22:20:4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选择血管活性药物?
1、什么叫血管活性药物?凡影响心肌和血管舒缩功能者均属此类,它相当广泛。
1)正性肌力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也是血管加压药。
2)血管加压药(如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3)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
4)B受体阻滞剂(如艾斯洛尔、美托洛尔)
5)钙通道阻滞剂(如尼卡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6)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如氨力农、米力农)
7)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2、正性肌力药与血管扩张药的选择依据?
是受体学说:多巴胺受体(D1、D2),a受体(a1、a2),B受体(B1、B2),aB合起来写就是“邓”,我自称“邓氏受体”。
3、根据aB受体选择不同药物
1)        兴奋型 纯a1:去氧肾上腺素、甲氧胺(收缩序血管)
           纯B(B1+B2)异丙肾上腺素(心率加快、心力增强、血管扩张)
           a1、B1混合型:麻黄素、间羟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B1+B2:多巴酚丁胺(像异丙肾上腺素)
           兴奋D1、B1、a1:多巴胺(剂量相关性)
2)抑制型 小剂量抑制B1,大剂量抑制B1+B2:艾斯洛尔、美托洛尔
4、正性肌力药与血管加压药选择原则
1)        先弱后强
2)        先非儿茶酚胺类,后儿茶酚胺(在萘环的3、4位上有两个相邻OH基)
3)        先小剂量后逐渐增加。
4)        中心静脉给药
5)        用微量泵输注
5、“三道防线”的选择方案:硬膜外麻醉血压下降的处理,除加快输液外。
麻黄碱-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均为非儿茶酚胺类)
①        麻黄素:作用温和,每次5-6mg,主要是间接作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无效时换二线药。
②        间羟胺:较强,每次0.5-1.0mg,主要时直接作用,无效时换二线药。
③        去氧肾上腺素:纯a1作用强,每次50-100ug
6、单次注射与泵注
1)单次注射 间羟胺 0.5-1.0mg/次         异丙肾上腺素 3-5ug/次(提心率)
            去甲肾上腺素 4ug/次         美托洛尔 1-2mg/次   (降心率)
            肾上腺素 0.05-0.1mg/次       尼卡地平 0.1-0.2mg/次(降压)
            艾司洛尔 10-20mg/次         阿托品 0.05-1.0mg/次(提心率)
2)        泵注法 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公斤体重*3(稀释50ml注射器)
           硝酸甘油或硝普钠   公斤体重*0.3(50ml注射器)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公斤体重*0.03(50ml)
           氨力农 一支泵注(20ml)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60#
发表于 2009-2-3 16:56:41 | 只看该作者

心情

有邓老师加入真是高兴。要是他有空能多来指导就更好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2 16:54 , Processed in 0.15224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