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楼主: 邓硕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护心情] 邓硕曾----我的博客(保护血液,共享安全)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8:36:15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大家对肌松药的拮抗不以为然?

          我国麻醉界目前对术后常规使用肌松药未形成共识?我想原因有:
1),新斯的明用于肌松拮抗有许多副作用,如唾液和黏液分泌增加,心动过缓,颅内压及眼内压升高等;
2),使用新斯的明需伍用阿托品,较麻烦;
3),目前手边尚无选择性肌松药拮sugammadex;
4),对肌松剂的使用缺少监测设备,术后有侥幸心理或凭经验估计肌松的作用快消失了,病人醒了!
          但肌松剂的残留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PACU,华西医院是拔管后回PACU,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不拔管回PACU,不拔的安全,拔的再插管率可能会高,要特别小心!
          因通气不足很危险,残留肌松可导致低氧血症!
          Sugammadex是革命性的肌松药拮抗药!我们在等待!

[ 本帖最后由 邓硕曾 于 2008-12-9 18:49 编辑 ]
32#
发表于 2008-12-9 19:38:2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邓教授,我是干麻醉才2年左右,有很多都不懂,描述也不详,敬请邓老师纠正,谢谢!今天,我的同事在对面手术室放麻醉出的事。情况是:患者女,65岁,体重68kg,有高血压,糖尿病史10年,现在血压控制在130/80左右,随机血糖在7.3mmol。拟在全麻下行LC手术,麻醉诱导芬太尼0.1mg+力月西2mg+丙泊酚100mg+司可林100mg麻醉诱导,插管顺利,固定。把床摇成头高脚低,左侧位时,血压突然降为68/32,spo2 85,心率监护仪未测出。摸脉搏很微弱,听心音听不清,血压继续下降为58/31。就马上静推了0.5mg的肾上腺素(考虑有高血压)后,2min后心率150次,血压220/170,再过10min左右,心率降到120次,血压在150/80,继续手术。术毕,病人意识好,未诉不适。我在上班1年半左右。
后来他们总结原因可能是:
1;丙泊酚量大了(100mg)?老年病人你们诱导时一般给多少?
2;还有肾上腺素在抢救时,有高血压的病人是不是应减量?还是推1mg呢?

[ 本帖最后由 lijiang10 于 2008-12-9 19:47 编辑 ]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5:35:4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回答供参考

原帖由 lijiang10 于 2008-12-9 19:38 发表
请教邓教授,我是干麻醉才2年左右,有很多都不懂,描述也不详,敬请邓老师纠正,谢谢!今天,我的同事在对面手术室放麻醉出的事。情况是:患者女,65岁,体重68kg,有高血压,糖尿病史10年,现在血压控制在130/80左右 ...

1,该患者丙泊酚用量为1.47mg/kg,对老年人来说最好1mg/kg,尤其又合并应用力月西2mg,两者有相加作用.老年人对丙泊酚可能敏感,因为丙泊酚既有血管扩张作用,又有B阻滞和钙通道阻滞作用,负性肌力作用较强,应谨慎使用.

2,该患者发生低血压是在头高脚低位时,我怀疑她血容量不足,头高脚低使回心血量减少.加上高血压病人血管收缩,血容量术前相对不足,经不起体位改变(体位性低血压),又是在丙泊酚麻醉状态下.

3,抢救低血压首先要恢复头低脚高位,静脉立即扩容,先给麻黄素5~6mg,如果未停抗高血压药,麻黄素可能效果欠佳,此时立即该用间羟胺0.5~1mg(第二道防线).我们很少使用肾上腺素升压,如果需要还静推0.1mg~0.2mg,或用去氧肾上腺素50ug~100ug,要注意高血压病人对儿茶酚胺敏感,可您同事给肾上腺素0.5mg,血压一下跳到220/170,心率达150次/分.

4,高血压老年人,既要防高,也要防低.麻醉前应备用麻黄素,稀释至5mg/ml或6mg/ml,麻黄素是间接作用,效果不好时换间羟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4#
发表于 2008-12-10 18:08:4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谢谢邓老师的回复!!受益很深,以后一定加强学习。

[ 本帖最后由 lijiang10 于 2008-12-10 18:12 编辑 ]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5#
发表于 2008-12-13 23:49:0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来讲点实用的啊。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30:06 | 只看该作者
见证改革开放30年:我国血液保护与安全用血的世纪跨越
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邓硕曾  李恒  杨承祥
一、我们有了献血法
1998年10月,我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结束了13亿人没有献血法的历史。当时亚洲国家有四个没有献血法,中国便是其中之一,这对于我们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相称的。因此,国家十分重视献血法的出台,并优先立法。
立法之前,我国职业卖血现象严重,“血头”“血霸”横行,再加上面临艾滋病全球传播的威胁,输血的相关诉讼时有发生。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肝炎大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高达10%,丙肝病毒(HCV)经血液传播高达30%。据联合国估计,2005年底我国经采供血感染者达53.5万,河南省非法采血浆,有38个贫困农民的感染率高达97.22%,甚至出现了艾滋病村。因此,我国血源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国家有关部门痛下决心,尽快制定了《献血法》。
献血法颁布后,从1998到2005年7年间,我国无偿献血率从22%上升至95.6%,其中自愿献血率从5.5%上升至84.8%,血液安全显著提高,实现了我国输血史上的世纪跨越。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成都市民有6万人排队献血,而全国要求献血者竟达60余万,纷纷献出爱心支援灾区,使我国自愿无偿献血率上升至98.5%,升高近3个百分点。
二、我们有了输血指南
面对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威胁,2000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血液安全从我做起”,并提出三大战略:1)从低危献血者中采血;2)严格筛查血液;3)临床合理用血。为此我们制定了献血法的配套文件,同年6月2日我国卫生部公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输血指南和法规。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借鉴了国外不同的输血指证,并结合了我国国情。其要点是:1)Hb(血红蛋白)>100g/L不必输血;2)Hb<70g/L应考虑输浓缩红细胞;3)Hb<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这个输血指征与1989年7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制定的Hb<70g/L才输血是一致的。如果全国各医院都能严格执行这个指征,估计可减少25~50%的不必要输血。
输血指征提倡限制性输血或偱证输血,反对开放性输血或随意输血,包括“保险血”、“营养血”和“人情血”。 血液应视为特殊的“药品”,而不是“补品”。限制性输血可以获得开放性输血同样效果,减少了输血的不良反应和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术中输血越多,术后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感染的概率就越大,肾功能衰竭和肺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也就越高。
输血指征提倡科学用血和成分输血,即缺什么补什么。其目的有两个:提高携氧能力和凝血功能。目前我国输全血者已少见,输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已达到98%以上。
输血指征强调节约用血和救命输血,杜绝血液浪费,把血用到最需要救治的病人身上。心血管手术是用血大户,但也可以节约用血。如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1995年开展血液保护以来,三年共节约用血80余万毫升,有30%的心脏手术病人不用输血。又如成都心血管医院自2006年开展节约用血以来,以Hb<80g/L为指征,使50~55%的病人可通过自体输血完成手术,完全不用库血,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们有了好的节血措施
(一)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的目的,是用病人自己的血治病人的病,用病人自己的血救病人的命。自体输血的主要内容是血液稀释(“开源”)和血液回收(“节流”)。前者又包括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高容血液稀释。如在麻醉后进行预扩容,即在手术前先输注一定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液,使病人血容量因稀释而增加,这样术中失血不是“纯血”,从而减少了Hb的丢失。目前我国已有各种大量的血浆代用品,羟乙基淀粉(万汶)和明胶(佳乐施),它们作为胶体液可保持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和组织氧合,在安全的输血指征(Hb>70g/L)范围内,用它们代替可以不输库血。血液回收是通过体外循环机或洗血球机,将病人术中的失血,经肝素化后进行收集和回收,可以直接回输给病人,也可洗涤后变成浓缩红细胞回输给病人,极大地减少了病人Hb的丢失。目前血液回收技术已在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及肝脏移植术中广泛应用。
(二)控制性降压  足够的麻醉深度和控制性降压可减少失血30%,前者靠降低病人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后者靠扩张小动脉降低病人后负荷。硬膜外神经阻滞不但可以降压,还可以用于术后镇痛,防止疼痛性高血压,减少出血和渗血。此外,在全麻的基础上使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或使用尼卡地平等辅助降压也能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控制性降压应将术野置于最高位置,并要保持足够的血容量,还要准备升压药,以防降压过头。
(三)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开辟了外科手术的新纪元,为节约用血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不仅减轻了病人痛苦,促进早期恢复,还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直肠癌根治术和子宫全切术都不用输血了!微创手术随处可见,如心脏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机器人心脏手术,心脏杂交手术,胸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关节镜膀胱镜和宫腔镜手术等。现在的腔镜手术如胆囊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和直肠癌手术都很少开腹,只是在腹部打几个孔就可以完成了。腔镜手术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重大进展。
四、我们存在的差距
(一)我国血液供应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献血法和输血规范的指引下,虽有显著提高和跨世纪的进步,但我国要实现完全自愿无偿献血还有一段路程。目前全世界只有54个国家达到100%自愿献血。
(二)成分输血在我国虽已达到98%以上,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用血还开展得不好。如有的外科医生仍青睐全血,没有全血就用红细胞加血浆重组,血浆的大量应用使个别城市的血浆一度告急。据深圳市2006年2597分成分输血调查,红细胞合理输注比例各大科室为66.4%,其中外科占50.2%,内科占91.5%。各大科室血浆的合理使用比例为24.7%,其中外科仅占19.8%,内科占51.9%。说明血浆的使用有些“过头”。
(三)输血指征掌握不好,有些医院的临床医师还是凭经验输血,不重视节约用血。特别是当病人的Hb>100g/L,仍坚持输血,这是极不科学的理念,需提高认识。
参考文献
1.邓硕曾,刘进。我国血液保护的世纪跨越与差距。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297~1298.
2.邓硕曾,刘进,尤村等。心血管手术血液保护的三年回顾。中国医院管理  1998;18(10):594~595.
3.邓硕曾,史淑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施血液保护三年取得的显著成效。中国循环杂志1998;13(5):315.
4.杨宝成,孔令魁,邵超鹏等。259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193~196.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34:27 | 只看该作者
麻醉相关死亡率

[ 本帖最后由 邓硕曾 于 2008-12-18 23:39 编辑 ]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8#
发表于 2008-12-20 08:4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1# 邓硕曾 的帖子

邓老您好,对于肌松药的拮抗,学生有些问题想请教
目前是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常规拮抗,还有一种是常规不拮抗
原因不外乎硬件方面,软件方面:拮抗的时机,拮抗的剂量,拮抗的意识
如果没有仪器监测肌松,如何选择拮抗的时机?如果没有PACU,如何做才能放心?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1:59: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jf555 于 2008-12-20 08:45 发表
邓老您好,对于肌松药的拮抗,学生有些问题想请教
目前是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常规拮抗,还有一种是常规不拮抗
原因不外乎硬件方面,软件方面:拮抗的时机,拮抗的剂量,拮抗的意识
如果没有仪器监测肌松,如何选择 ...

  目前国内麻醉医师都不太愿意在拔管前拮抗肌松,其原因是担心新斯的明减慢心率,增加分泌物的副作用,虽然加用阿托品,还是觉得太麻烦,而且目前使用的维庫溴胺和顺式阿曲库胺作用时间较短,术终估计其作用已差不多过去,病人出现自主呼吸了,且频率大于12次每分钟,呼吸有力,吸气负压大于20cmH20,于是就拔管送回病房或PACU了。
         华西医院都是在拔管后送回PACU,而佛山第一人民医院是带管送回PACU再观察拔管,我认为后者比较安全,但华西强调术中用神经刺激器监测TOF。
          目前国外几乎常规在术终拮抗肌松剂,而且认为TOF比值大于0.9才可拔管(过去是0.7)。我们缺少常规的TOF监测尤应小心!我们高兴地听到国外发明了选择性肌松拮抗剂---Sugammadex,其作用迅速而安全,该药可能带来肌松药使用的革命性变化,它没有新斯的明的副作用,也无需加用阿托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2:20: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没有肌松检测仪,又没有PACU,用的肌松剂的量比较大,手术中反复追加肌松剂,那你术终还是拮抗为妥,新斯的明可按0.05mg每公斤体重+阿托品0.5mg进行拮抗,等病人清醒,潮气量大于8ml每公斤体重,呼吸频率大于12次每分钟,吸气负压大于20cmH2O,最好能抬头(大于5s),有咳嗽反射反射后再拔管比较安全。
     总之,我们以安全为重,重视肌松剂残留作用,还要注意阿片类、吸入麻醉药对呼吸驱动的抑制作用,监测好SP02(不得低于90%),否则宁肯多等也不要轻易拔管,防止因通气不足而再次插管,造成紧张局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2 16:54 , Processed in 0.15318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