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160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护心情] 【原创】我国每千人医生数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30 14:3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cc5460 于 2009-7-1 13:02 编辑

新的医改方案在2009414日终于与世人见面。新的方案从供方和需方两个方面都增加了政府投入,这是我国政府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政府在承担自身责任的同时,我们希望政府的投入是高效的。但在新的医改方案中,对于医疗技术人员――医疗行业的人力资本――的数量,给予的重视度似乎不够。

每千人医生数,是指在指定地区范围内,每千人口居民拥有的具备行医资格的医生数量。它是用来衡量该地区内医疗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他们在平价各国或地区医疗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时候,同样用的是每千人医生数这一指标。

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衡量人力资源的一个指标――每千人医生数,来对我国目前的医疗人力资源现状的描述,并进而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以此结果来评价我国对医疗人力资源的开发情况。

同时,我国国内部分文献对我国每千人医生数的具体数字引用有误,因此得出的结论存在偏差;并且部分文献对于我国的每千人医生数的发展形式过于乐观。而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发展现状是不利的,因而本文希望与这些文献进行对话,使大家对于我国的医疗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的认识能更进一步。

WHO2000年提出要实现全球每千人口医生数为1人的目标。美国社会学家英克斯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标准中,每千人口医生数为1.25人。由此可见,每千人口医生数这个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指导意义。

我国已有很多文献有过相关的论述和报道,但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采用的数据不准确,因此对其论述有很大的影响;另一个就是盲目乐观地进行预测,也使得我们对将来形式的判断会出现问题。

2002年发表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一文中,蒋少龙①写道“2000年,我国每千人医生数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从我国卫生部或我国统计局处颁布的2000年每千人医生统计数据为1.6人。1992年发表的《发挥余热、支援缺医少护地区》中,李玉玲及其同事②写道“1988……而千人口的医生数仅为1.01人”。尽管器目的是为了论述卫生人力资源不足,但因为数据不准确,可能导致对其论述缺乏支持性。从我国卫生部及统计局处颁布的当年的数据为1.5人。在1995年的《数字给予我们真实――由统计看西藏》中,王韶泉③写道“现西藏全区每千人拥有医生3.5与全国水平相比,基本持平”。但1995年的国家统计数据,我国每千人医生数仅1.6人。根据卫生部历年的统计年限,西藏在1995年每千人医生数为2.06人。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离3.5人这个数字差了一大截。

另一类文献则是基于过于乐观的预测,对我国的千人医生数给出了不合适的预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一文中,蒋少龙①基于错误的数据,给出的预测为“到2020年预测每千人医生数将超过3人”。我国在2007年的每千人医生数为1.54人,而早在1989年该数字就已经是1.5人左右了。其间该数字波动幅度在0.1人上下。不知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可以得出到2020年每千人医生数达到3人的结论。

2005年的《理论界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讨论综述》中,国鲁来④预测“千人医生数在今后两个发展阶段分别以年均1.8%和2.3%的速度递增,在2010年达到2.0人,2020年为2.5人,超过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且不说从其预测的基准2002年的1.6人,到2010年实际应为1.84人,到2020年应为2.4人。其预测数据1.8%和2.3%的来处可以说毫无根据。因为从1995年到2002年,我国每千人医生数的增长实际速度为0.6%。

关于每千人医生数的应用还有其他的问题。1999年《关于北京地区医生人力供求的比较研究》中,于书颜㈤及其同事认为“北京市医生人力“供大于求”的分析从1991年起北京市连续7年平均每千人口医生比例为5.07人,显然,这个指标是过高的”。并且,文献中还与其他的发达国家每千人医生数进行了对比,得出“北京市医生过多”的结论。其依据为“一是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而是医生地理分布不平衡和医生专业结构不合理,三是医生与人口比例不适当”。但其类比方式过于简单,草率地用每千人医生数来说明问题是不合适的。其判断的标准是发达国家的每千人医生数为1.653.77人。可是问题在于,如果这个数字能够满足需求社会需求,数字才有意义。美国在2003年的每千人医生数是2.3人,比我国同期高45%。但美国的医疗服务并没有出现过剩而导致服务费用下降的趋势,相反是逐年上升。

本文将利用从我国卫生部或统计局收集的世界各国及我国卫生历史数据,通过列表对比(横向与其他国家之间,纵向与我国历史数据之间)、图形分析、逻辑推理、合理的趋势观察等方法进行分析。

数据均来自于我国卫生部或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有直接给出的每千人医生数;也有将年度医生总数除以当年全国或地区人口总数得出;有些数据存在较大出入的,则依据前后年度的数据进行调整。

各国之间数据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我们比较清楚地认识我国的卫生人力资源相比全球的发展状况。

我国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有利于我们清楚认识我国的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速度和趋势。


我国的特殊国情,不是所有都能够用数字说明的。因此,必要的逻辑推理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每千人医生数字的效用。

在前面的基础上,合适的趋势预测,将给我国的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给出一个相对科学的数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4:40:43 | 只看该作者
1.
与其他国家每千人医生绝对数据对比

国家19902000国家19902000
世界1.41.6意大利4.74.2
发达国家1.92.6巴西1.41.2
中等收入1.61.7俄罗斯4.1--
中国1.51.6
印度尼西亚
0.10.2
日本1.7--
马来西亚
0.40.7
韩国11.3

0.10.3
美国1.82.2
菲 律 宾
0.10.6
英国1.51.9

0.82.1
德国3.13.3
墨 西 哥
11.6

从以上的表格可以看出,我国的每千人医生数与中等收入国家还是存在少许差距,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与世界平均水平正好持平。



1.
与其他国家每千人医生数2000年相对1990年增长速度之比



世界0.14意大利-0.11
发达国家0.37巴西-0.14
中等收入0.06俄罗斯--
中国0.07
印度尼西亚
1.00
日本--
马来西亚
0.75
韩国0.30

2.00
美国0.22
菲 律 宾
5.00
英国0.27

1.63
德国0.06
墨 西 哥
0.60
法国0.27
土 耳 其
0.44
荷兰0.28
新 西 兰
0.16


从以上的表格可以看出,我国的每千人医生数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相差更大,而仅仅高出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在两个负增长的国家中,意大利的绝对数字比我国的绝对数字高出许多。


结合以上两个表格,我国的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状况仅仅比巴西要好。

我们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每千人医生绝对数和增长率均偏低;而与另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每千人医生的增长率也非常低。在卫生部公布的这些数据里,仅仅有巴西一个国家比我们的整体发展状况要差。



年份
千人医生数增长率
19490.70.00%
19500.70.00%
19550.814.29%
19600.912.50%
19651.122.22%
19700.9-18.18%
1975111.11%
19801.220.00%
19851.38.33%
19891.515.38%
19941.66.67%
19951.621.25%
19961.620.00%
19971.651.85%
19991.671.21%
20001.680.60%
20011.690.60%
20021.47-13.02%
20031.480.68%
20041.51.35%
20051.521.33%

19492007我国千人医生数及增长率

我国的《执业医师法》仅仅允许卫生工作人员在一个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执业,而这些发达国家没有这个条件限制。也就是说,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医生,可能在两个以上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但中国的医生只能在一个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因此相比而言,为了提供相同的医疗服务数量,中国地区所需要的千人医生数要多于发达国家所需要的千人医生数。因而,我国的千人医生数在这个方面无法和发达国家的千人医生数相类比,从而进一步削弱我们的千人医生数质量。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4:42:17 | 只看该作者
1.
对将来的预测
假使现有的状况(该状况的描述与分析将在第五部分进行讨论)没有大变化的前提下,我们按照每年每千人医生数增长1.5%的比率增长,预测50年后的我国每千人医生数。
年度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57
每千人医生数1.611.731.872.012.172.342.522.712.923.153.24

根据以上预测数据得出50年后的2057年,我国的每千人医生数才能够达到德国在2000年的水平。

我国进行医改主要参考的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其每千人医生数均已达到2.2人和2.4人。而按照我国目前的每千人医生增长率来算,我们还需要2530年左右,才能达到这个数字。而因为我国目前《执业医师法》对于医生的行医地点的限制(这次新医改开始允许医生的多点执业将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使得我国的每千人医生数的质量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在医疗服务的主要生产资源――人力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得出大致结论:那就是如果供方(主要指软件资源)没有大的变化,我国医改的后果将必然不如英国或美国的医疗服务现状。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要么花费大量的收入来支付医疗服务,要么长时间地等待接受医疗服务。
在此次医改方案中,政府财政支出主要在补需方,及供方的硬件方面。而补需方的政策具体实施,再反馈到供方,则需要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而如果卫生工作人员的收入问题不能得到合适的解决,供方的反应则会很缓慢甚至没反应。如此,我国希望通过补需方来拉动供方的方案,则可能搁浅。
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一,国家适当降低执业医师的执业标准,放低门槛,让更多目前不符合条件但愿意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员参与进来。再逐步提高执业医师的执业标准;二,对医疗卫生人员队伍的工资体系进行改革,承认其社会劳动价值,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员进入到医疗卫生队伍当中;三,国家给予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学费上的资助。通过降低学习成本来吸引年轻人加入未来的医疗卫生队伍。
医疗改革,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坚决执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一件大实事。但无论是国内国外,历史给予我们可供借鉴的经验都不多。因此,它必然是一件历时长久而艰辛的工作。而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4#
发表于 2009-6-30 16:13: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很准确,中国的医疗制度必须要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是重点改革对象!尤其对于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规定,应改善执业助理医师的就业出路和发展前景!改革医学类考试制度,这是第一步!同时各位医学界的同仁要坚决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利!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5#
发表于 2009-7-1 00:45:5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篇文章不仅仅只出现在论坛中。楼主加油!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2 15:31 , Processed in 0.155902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