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qqwwqqww 于 2016-3-12 23:18 编辑
之所以把这么低级的错误与大家分享,是希望同仁在今后的工作中少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其实每个重大的医疗事故往往都是一些低级的错误,事后分析中会发现真的很低级,但每个错误的出现总是有其内在的因素,其原因如下:
1. 自身知识层面的问题,以及见识的问题(见识过我这个病例的人,以后一定不会有此事发生,也就成了有见识的人了!)
2.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分析能力的问题
3. 非规范操作,引起错误操作
4. 不熟悉设备操作流程(前期一个设备培训技术人员明确指出,今天没有参加培训的人不准用我这台机子)
5. 命中注定,此“劫”难逃(别不信命)。
此次事故是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发生,是一个全麻最重要而紧张的环节,所以一旦出现意外,就会出现紧张,易导致错误判断,我们知道,麻醉机上有两组相对应数据:一组是“设定’”运行数据,一组中实际“监测”运行数据,当出现麻醉机气囊机控呼吸只做轻微摆时,其实就明白,“监测”的潮气量只有几十ml,有了经验判断,自然也就没有看实际“监测”数据,更没有与“设定”运行的数据进行比较,(一比较就会发现是设定数据错误)自然就能发现问题,但很遗憾,他自认为设定的就是500ml,这两眼都没有看,只想当然地做出判断,我设定500ml潮气量,麻醉机的呼吸气囊没有运行,麻醉机坏了!
从事故应急处理模式来说,先排除最坏的结果:麻醉机坏了,其实这种思维也是对的,至少可以减少因为麻醉机运行的故障而导致麻醉意外,让病人远离未知的风险,其结果也说明处理是对的:病人安全结束手术麻醉。
所以把这个病例分析放在这里,只是希望大家在应急处理时,从容地进行多思维地判断。如果这个设置在麻醉“维持”过程中,并且也错误把500ml设置成50ml,设置完后并没有去看呼吸机运行状况,也没有去看“监测”参数,那后果真有点不可想象,因为你设置的机控参数这么低,麻醉机是不会报警的。只能等监护仪上病人出现异常生命体征时才会报警,后果已经产生,危险真就来了!应当说,我们在这次“事故”处理中,至少做到了观察病人仔细,及时更换“故障”麻醉机,防止了一起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然这个不良因素是自己造成的,但处理是得当的。
所以说我们在科内对此案例进行充分地讨论,让大家举一反三地认识到如何安全使用麻醉设备,如何观察设备的运行,减少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