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我的人生中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3个月后的我,即将踏上远离祖国,前往一个神秘国度之路。耳边突然想起了当时在国外时一位美国朋友的一句话,他用很崇拜的眼神告诉我,你们中国有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叫做“郑和”,他曾经下西洋,震惊了全世界,并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是的,的确如此,郑和在当时不仅给世界人民带去了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发明,他更是传播中国礼仪——“四海一家”“以和为贵”“天下为公”的和平使者。
那么,今天的我们——中国第16批援中非医疗队,也即将踏上我们的征途,开始我们中国医疗队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之路。
《论语》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道而重远”。博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援外医疗队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真诚愿望。自1963年4月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到达北非阿尔及利亚。自此,中国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援外医疗光辉历程。同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尔及利亚,会见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时说,“我们要把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健康当做中国人民的健康一样对待”。而这,恰恰成为了我们一批又一批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年轻医生,我深知自己肩上的神圣使命,这就像一个神圣而又美妙的梦,光荣而又义不容辞。在当今社会,虽然已经很少有人提起雷锋,但他的那就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我看来,即使在今天还是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当今中国社会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正能量,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足了,但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就是心灵是否充实而丰盈呢?什么是我们社会真正的核心价值观?又有多少真正的正能量在身边而不仅仅只是喝了就忘的鸡汤呢?不是因为没有,我们明白是太多的人在现实面前失望以至于不抱期望。可在每一个阶段,前行中的人们都需要一道光,引领漫漫人生前进的路。
浩浩宇宙,渺渺人生,人类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好比是沧海一粟,是极其短暂的停留,任我们再爱,再不舍,我们终将离开,谁都无法逃脱,这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那么,如何过好我们的这一生,并赋予其生命力,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我很荣幸自己有开明的支持自己的父母,老师,领导,同事,朋友们——强大的后援团。对此,我深表感激与感恩。
我是家里唯一的独生女儿。家中老大,从小就是父母宠爱有加。记得5月和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要去国外待一年半时间,一个医疗队一起去的”。然后她说,“哦,好的。”过了一会儿,她又电话过来问,“你刚才说去国外,是哪个国家啊?”我犹豫了一下,不知道一下子该怎么回答,我怕她担心,电话里又一下子说不清,万一她情绪激动,我也把持不住,于是回答“哦,德国,就是那个我曾经去学习过的德国。”于是,她放心了。
但是,我的心却开始一直悬着,一直徘徊在要不要说实话,什么时候说,在什么样的场合说,用什么样的方式说比较合适?万一她不同意呢?万一她每天担心呢?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方法,我独自思考了3个月,在这3个多月中我因为忙碌,一直没有回过家。每次遇到一些老师朋友,第一句话,就是问,你要去非洲,你爸妈知道吗?爸妈舍得吗?我难以回答。直到昨天回家,我想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必须如实回答,而最好的方式是当面回答。
我到家后,和妈妈说,有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和您说,虽然我考虑了很久,到底要不要说,但是请您原谅我之前善意的谎言,因为,我是怕您担心,电话里又讲不清。后来就和妈妈说了,是去非洲而不是德国。结果,我妈妈压根儿根本不知道非洲是哪里,她问我,和德国比起来,那个更远。我说去非洲必须要去法国转机。然后爸爸回来了,我们决定告诉爸爸,爸爸一听说是非洲,就说那是世界上最穷苦的地方。还是爸爸比妈妈懂的多。我告诉他们,让他们放心,国家医疗队一直都是国家在外面的重点保护对象。他们也就没多说什么,妈妈说,你想去,那就去吧。我们不会阻止你什么,但是你要照顾好自己。此刻,我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大家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开始吃晚饭了。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地。
最近的我已在杭州开始法语培训学习,法语是我除了日语,英语和德语学习之外的第4门外语。一下子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2013年4月8号那个神圣的日子,实现了自己人生中去巴黎的梦想。那些巴黎的记忆,每一个片段,都永远封存在我的记忆中,巴黎,我们有缘会再见!梦想,我们有缘会再见!在法语培训期间,我也开始了解中非共和国的一些少量的信息。
非洲,它就像一位披着神秘面纱的少女,等着我们去揭开,去爱,去给予,去帮助。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中国援中非第16批医疗队队员而深感自豪,愿我们团队中每一位队员都能够光荣完成国家带给我们的神圣使命前行以及顺利归来!
PS:本人届时将在个人微信公众号hellodoctorAnn持续更新非洲见闻和个人心路历程,欢迎广大战友们关注和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