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斜角肌内侧的结构
前斜角肌内侧的结构即椎动脉三角内的结构,其内容为:
1.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及其分支——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等。锁骨下动脉弓凸向上,行于胸膜顶的前方。椎动脉纵行向上穿过第六颈椎至第一颈椎的横突孔。继入颅腔参与组成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甲状颈干的本干较短,分为若干支,其中甲状腺下动脉上行至第六颈椎横突下方,弓曲向内行于颈总动脉深面,转而向下分支,分布到甲状腺侧叶下端后面。其他分支如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横行分布至上肢带有关的肌肉。胸廓内动脉行向下,分布于胸前壁。
2.迷走神经 原位于颈总动脉后外侧,该神经向下行于胸膜顶的前内侧,在右侧继续向下行于右锁骨下动脉与右头臂静脉之间进入胸腔,左侧迷走神经则行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及左头臂静脉后方进入胸腔。其分支喉返神经则更靠近内侧,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
3.交感干 位于第五层颈筋膜的深面,颈椎横突的前方。因胸部脊柱向后凸,交感干也随而转向后,紧贴肋颈。颈部位于胸膜顶的后方。颈根部的交感神经节变异较多。颈中神经节位于第六颈椎横突前方,甲状腺下动脉附近。有时颈下神经节位于椎动脉的深面,常可与第一胸神经节合成星状神经节,其位置较深且低。在椎动脉起始处的前方,常可发现有明显的神经节,称为颈中间神经节。因此颈部的交感干神经节可以是三个(颈上,中、下神经节),有时也可出现四个(颈上,中、中间、下神经节)。 喜欢来你这儿逛逛,可以学些东西。
建议楼主每天内容尽量写在一个帖子里:handshake 臂丛阻滞,临床常用。
一般进路,分为三种。
腋窝肌沟锁骨上,各种操作法不同。腋路方法易掌握,
穿刺定在腋窝顶。先让病人行军礼,触摸动脉有搏动。
朝向动脉把针进,针碰管壁绕路行。动脉两侧找异感,
触电感觉针不动。动脉上下来注药,可用三四十毫升。
适用前臂作手术,没有严重并发症。个别出现效不佳,
远侧神经再补充。反复穿刺伤血管,动脉血肿易形成。
详看解剖慎操作,尽量减少并发症。肌间沟,也常用,
初作麻醉别施行。此种方法事故多,一旦失误能要命。
病人仰卧肩垫枕,面向对侧不能动。颈六横突最明显,
手指一摸就很清。找到前中斜角肌,两肌中间把点定。
下侧肩胛舌骨肌,三肌中间为臂丛。针向内后下方刺,
穿过筋膜有落空。深约1~2厘米, 出现异感易成功。
注药二十至三十,上肢手术可施行。针抽液、血别注药,
此处意外较严重。隔N喉返被麻醉,甚至出现霍氏征。
对症处理勿紧张,麻药消失复功能。穿刺失误全脊麻,
抢救不力易丧命。锁骨上,作臂丛,需先掌握其组成。
组成颈5到胸1, 根根出自椎间孔。斜向外下成三角,
臂丛包在鞘当中。麻药进入神经鞘,准确药少也成功。
要想产生好效果,体位首先来调整。仰卧扭头臂垂膝,
锁骨中线把点定。手顺胸乳肌后滑,顺藤摸瓜找臂丛。
锁骨上方一厘米,前中斜角肌当中。锁骨下A位下前,
手指触摸有搏动。血管后方把针进,碰到一肋针就停。
深约2~3厘米, 过深易致血气胸。针向下后勿偏内,
缓慢进入方向正。有时出现麻电感,找无异感再调整。
反复穿刺要谨慎,一定减少并发症。大血肿,伤臂丛,
手指麻木不能动。喉返星节被阻滞,麻药入血添毒性,
呼吸困难如出现,可能阻滞隔神经。症状轻者可处理,
并发气胸较严重。需和外科同治疗,处理不当有险情。
此法需要有经验,初作阻滞谨慎行
前斜角肌前面的结构
1.前斜角肌上部的前方有颈动脉鞘。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自该肌外侧转自其前面的是膈神经,位于颈部第五层筋膜(椎前筋膜)的深面。甲状颈干的分支颈横动脉横过前斜角肌的前面。2.前斜角肌止点处的前方有锁骨下静脉。该静脉不与同名动脉伴行,中间夹有前斜角肌。锁骨下静脉的位置较低。一般不超过锁骨,它与颈内静脉在紧邻前斜角肌内侧缘处合成颈静脉角。胸导管开口于左静脉角。
前斜角肌后面的结构
前斜角肌后面的结构1.胸膜顶 必须记住由于肋骨向前下倾斜,所以胸膜顶向上超过锁骨而伸入颈根部。在此部位胸膜顶位于前、中、后斜角肌所构成的“三角尖帽”的保护之下。换言之,这三块肌肉从前、外,后及上方保护胸膜顶。紧贴着胸膜顶尚有较致密的筋膜支持和保护,称为席氏筋膜(Sibson’s faccia)。穿过斜角肌间隙的结构,及纵行于前斜角肌内侧的结构均与胸膜顶有着重要的联属。在颈部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勿伤及胸膜顶,否则将造成病人气胸。
2.锁骨下动脉第二段 越过胸膜顶的前方。
3.臂丛 穿过斜角肌间隙。臂丛各根与胸膜顶及锁骨下动脉的联属不同,颈5、6、7神经根位于锁骨下动脉上后方。颈8、胸l的神经根则位于锁骨下动脉及胸膜顶的后方。
(四)前斜角肌外侧的结构
是横行向外下分布到上肢的结构:锁骨下动、静脉,臂丛及颈横动脉。组成臂丛的五个根先合成三个干。上、中干位于锁骨下动脉第三段的上外方,下干则位于动脉的后方。它们均走向腋腔的尖(锁骨、第一肋骨及肩胛骨围成),继而进入腋腔。(于彦铮)
全脊髓麻醉
主要临床表现为注药后迅速出现1意识不清(5分钟内)
2双瞳孔扩大固定
3呼吸停止
4肌无力
5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出现室性心率真失常或心跳骤停.
【颈 外 侧 区】
颈外侧区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中1/3上缘围成的三角区;该区被肩胛舌骨肌下腹分为枕三角和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一、 枕三角
(一)境界
枕三角occipital triangle 又称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 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其前面以次为皮肤、浅筋膜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及其覆盖下的前、中、后斜角肌等,头夹肌和肩胛提肌。
(二)内容及毗邻
1、副神经 ac***sory nerve 其本干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有枕小神经勾绕,是确定副神经的标志。
2、颈、臂从丛支: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
二、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一)境界
锁骨上三角即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omoclavicular triangle,位于锁骨上上方,在体表呈明显凹陷,故又名锁骨上大窝。
(二)内容及毗邻
1、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
2、锁骨下动脉
3、臂丛 brachial plexus
[ 本帖最后由 ycdy1 于 2008-10-28 00:44 编辑 ] 颈根部
(一)境界
颈根部 root of neck 是指颈部与胸部之间的接壤区,其中心标志是前斜角肌。
(二)内容及毗邻
1.胸膜顶 cupula of pleura 是覆盖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
2.锁骨下动脉 前斜角肌将其分为三段:第1段经胸膜顶前上方,第2段在前斜角肌后方,第3段位于第1肋上面,该动脉于第1肋外侧缘续于腋动脉。(1)椎动脉 (2)胸廓内动脉 (3)甲状颈干 (4)肋颈干
3.胸导管与右淋巴导管
4.锁骨下静脉 临床可经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长期输液、心导管插管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等。
5.迷走神经
6.膈神经
7.椎动脉三角
手的皮肤管理: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尺神经一指半
手背挠尺各一半
正中占去三指尖半 今天做一个LC全麻病人,插管,手控呼吸一切均顺利,当改为机控时出现麻醉机报警,手控时不报,检查各种管道后才发现气体采样管与麻醉机接口处破裂漏气,更换采样管后不再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