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dy1 发表于 2008-11-27 20:34:29

喉痉挛

喉痉挛是由于咽喉部应激性增高,支配喉部的迷走神经兴奋,使声门关闭活动增强所致.多发生在全麻诱导插管或术后苏醒拔管期,特别是在麻醉较浅或低氧和CO2蓄积时进行刺激咽喉部操作容易引起喉痉挛.
临床表现
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干咳及典型的高调吸气性哮鸣音.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喉痉挛仅假声带挛缩,声门变窄,吸气时出现喉鸣.
中度:真假声带均发生挛缩,但声门末发生完全关闭,吸气和呼气时都出现喉鸣音
重度:声门紧闭,呼吸道完全梗阻,呼吸音消失.SPO2迅速下降,病人紫绀
处理
1应强调预防为主,首先要避免在低氧和CO2蓄积或麻醉深度不足的情况下刺激喉部粘膜
2轻度一般在刺激解除后可轻度缓解
3中度麻醉机加压给氧,必要时以短效药加深麻醉并辅助通气
4重度必须十分迅速加深麻醉,甚至可加用速效肌松药解除痉挛,必要时行紧急气管内插管解除梗阻.当情况更危急或麻醉药或器械不具备时,可用粗针头紧急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然后再准备行气管内插管.

ycdy1 发表于 2008-11-29 15:07:23

【硬膜外腔穿刺点的定位和径路】,与穿刺置管是否顺利,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正入法:
棘突联线的中心点,针尖沿棘突中线的矢状面推进,沿途经过皮肤、皮下、棘后纵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抵达硬膜外腔。硬膜外腔内的脊髓小动脉,沿硬膜外腔后面的两侧分布下行;硬膜外腔丰富的静脉丛血管,相对也以中线区比较少而两侧比较密集。
因此正入法
优点是:穿刺者对各层次组织的“手感”变化比较明顕;沿途中血管较少,穿刺出血机会相对较少。
缺点是:脊柱的棘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损伤相对较大,术后腰痛机会增加。要求穿刺针尖相对锋利,穿刺针斜口保持与韧带的纵行走向平行进行预防。这样,韧带纵行纤维割断的数量可以减少。

[ 本帖最后由 ycdy1 于 2008-11-29 15:11 编辑 ]

ycdy1 发表于 2008-11-29 15:16:40

旁正中法

沿棘突间隙中线旁开0.5~1cm处进针,刺透皮肤和皮下组织后,调整针尖指向棘突中线矢状面方向推进针,在中线刺透黄韧带抵达硬膜外腔。本法的目的在避免棘后纵、棘间韧带损伤,其余操作同正入法。本法适用于:老年棘后纵、棘间韧带钙化的病人;操作者手指固定穿刺点用劲力量较小者。本法往往是穿刺点皮肤固定不好,针尖在较硬的棘后纵韧带面上滑来滑去,就自然形成了旁正中法),针尖沿椎旁肌肉推进,但要求针尖始终对准棘突中线的矢状面前进,而刺破黄韧带也应该是其中心点。椎旁肌肉的出血机会增加。置管有可能发生阻挡,稍加以旋转针干可能有用。

[ 本帖最后由 ycdy1 于 2008-11-29 15:17 编辑 ]

ycdy1 发表于 2008-11-29 15:28:45

侧入法

穿刺点在棘突间隙旁开1.5cm处,完全避开棘后纵韧带,针尖走行在椎旁肌肉中,出血机会较多,其余操作要求与旁正中法完全相同。由于穿刺角度(相对与棘突中线的夹角而言)较大,针尖前进中指向中线有时掌握过偏,穿刺针尖较易遇到不在中线的椎板,或沿椎板下缘附着的黄韧带滑入硬膜外腔,导致置管容易偏于一侧;此外,出血机会益易增加。在硬膜外腔的两旁静脉血管丛较为密集,因此较容易穿刺出血(呈暗红色),而且也较容易刺破沿椎管中线两旁走行的脊髓小动脉,鲜红血液可以快速滴出,甚至如同喷射状。穿刺针进入的深度比正入法者要深些。
                   需要高度警惕。避免“侧入法的错误定位和错误穿刺方向”
如果侧入法穿刺点的定位偏外,例如棘突间隙旁开2.5cm,而定位又不仔细精确,穿刺针尖也不强调“指向棘突中线矢状面”,而是错误地垂直刺入,这样就有可能刺到脊椎骨质而倒处碰壁,或刺及脊神经根而引起剧烈放射性下肢疼痛,或直接刺入胸腔或者腹腔而出血导管迷入胸腹腔的奇谈异像。

[ 本帖最后由 ycdy1 于 2008-11-29 15:30 编辑 ]

ycdy1 发表于 2008-11-29 21:18:24

椎管内麻醉作用机理

椎管内阻滞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无论是脊麻还是硬膜外麻醉,局麻药都作用在相应部位的脊神经根。脊神经后根被阻滞后,可阻断机体的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前根被阻滞后,则阻断了传出运动和交感神经的传出。因传递自主神经冲动的是较细的C纤维,相对于粗大的感觉和运动纤维,更于被阻滞。因此自主神经的阻滞平面较感觉阻滞平面腰高2~3个节段,同时也要高于运动阻滞平面。这就是摩根麻醉上所述的:分离麻醉!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外周血管扩张,机体将依靠减压反射维持血压。如果心交感神经同时被阻滞,心率减慢,血压不易控制。
下面是椎管内麻醉对主要系统的影响:
1. 对呼吸的影响 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度,尤以运动神经被阻滞的范围更为重要。如胸脊神经被阻滞,肋间肌大部或全部麻痹,可使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但只要颈神经 (C 3-5 ) 未被阻滞,仍能保持基本的肺通气量。如膈肌同时麻痹,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则将导致通气不足甚或呼吸停止。故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时,为防止对呼吸的严重不良影响,应降低局麻药浓度,使运动神经不被阻滞或阻滞轻微。
2. 对循环的影响 ①低血压:椎管内麻醉时,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使小动脉舒张而周围阻力降低,静脉扩张使静脉系统内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而导致低血压。其发生率和血压下降幅度与麻醉平面及病人全身情况密切相关。如麻醉平面不高,范围不广,可借助于未被麻醉区域的血管收缩来代偿。对术前准备不充分、已有低血容量、动脉粥样硬化或心功能不全、或麻醉平面高、阻滞范围广者应特别注意血压下降。②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可使心率减慢。
3.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正常静息状态下,交感神经对肠道的抑制并未被激活。腹部手术时对肠道的触摸,将激活交感神经对肠道活动的抑制,导致术后肠麻痹。椎管内麻醉下能够阻断交感神经对肠道的抑制,使迷走神经功能相对亢进,括约肌松弛,胃肠蠕动增加,加上肌肉松弛的作用,为腹部手术提供了满意的条件,但容易诱发恶心呕吐。同时,对肝肾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并可发生尿潴留。

[ 本帖最后由 ycdy1 于 2008-11-29 21:28 编辑 ]

ycdy1 发表于 2008-12-5 16:41:55

今天在论坛看到了
kgx3(药物量mg)配到50ml注射器输1ml/h就是1ug/kg/min,同理kgx0.3配到50ml注射器里输1ml/h就是0.1ug/kg/min
现记在这儿,以后再验证

ycdy1 发表于 2008-12-5 18:02:07

足月孕妇硬膜外给药宜减少
1足月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下肢,盆腔静脉部分分流到椎管内静脉丛,使硬膜外血管努张,使硬膜外有效容积减少
2孕激素及雌激素致硬膜外间隙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减少,粘多糖的比值增高,在基质中呈网状结构,其间的自由液体增多,有利于药液扩散.
3可能存在血管,脊髓被膜,神经鞘渗透性增加的改变.

ycdy1 发表于 2008-12-7 14:34:45

影响氧耗的因素

细胞的代谢率决定整体氧耗.
增加氧耗的因素有:
1温度升高,体温每升高1度,氧耗增加10-15%
2感染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3烧伤,创伤或手术
4交感神经兴奋,疼痛,寒战或癫痫发作等.寒战可使氧耗增加100%
5B2阻滞剂,苯丙胺和三环类抑郁药
6护理(吸痰,叩背等)或理疗
7高代谢状态或摄入高糖饮食等.
降低氧耗的因素
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等可降低细胞代谢率,使机体氧耗降低.

ycdy1 发表于 2008-12-8 21:58:50

膀胱壁受交感神经控制,脊麻时副交感神经被阻滞,膀胱平滑肌松弛,膀胱张力丧失,但括约肌不受影响,此时膀胱可发生过度充盈,刺激腹膜,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由于来自L2_4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很细,对局麻药敏感,手术后皮肤感觉虽已恢复,但尿潴留仍可继续存在.

ycdy1 发表于 2008-12-9 22:35:38

脊髓圆锥损伤

脊髓圆锥损伤可导致单一骶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股二头肌麻痹,大腿后部,鞍区或大拇趾感觉缺失,直肠或膀胱功能丧失.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ycdy1 的足迹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