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dy1 发表于 2009-8-22 17:25:21

低位感觉阻滞时出现严重持续性低血压,也可因延髓灌注不足导致呼吸暂停。

ycdy1 发表于 2009-8-23 06:59:00

全脊麻一旦发生意外的大剂量鞘内注射,特别是利多卡因,应立即实施“珠网膜下冲洗”,即反复抽取5mlCSF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置换。

ycdy1 发表于 2009-8-24 23:10:25

虽然背部疼痛常为良性,但也可能是严重并发症(如硬脊膜外出血或脓肿}的一个重要临床征象

ycdy1 发表于 2009-8-29 00:06:47

典型的PDPH发生在双侧额部或眶后部,枕部,并可放射至颈部,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并伴有畏光和恶心。PDPH显著特征是与体位有关,坐位或站位时加重,平卧时减轻,多在术后12-72小时发生,也有即可发生的。

ycdy1 发表于 2009-9-3 10:10:29

肥胖病人麻醉
五危险
1仰卧位头低位有危险
2无气管插管,过多辅助药有危险
3术后肺部并发症有危险
4并发肺高压,快速补液有危险
5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低血压有危险
四困难
1静脉穿刺有困难
2气管插管有困难
3椎管穿刺有困难
4诊断脱水有困难
四要求
1晚拔管
2轻加压
3防高温
4细观察(术后呼吸)

ycdy1 发表于 2009-9-9 09:09:47

成大事者的九种手段
1.敢于决断——克服犹豫不定的习性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性格,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因此取得先机。
    2.挑战弱点——彻底改变自己的缺陷    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处开刀,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
    3.突破困境——从失败中积累成功的资本    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而成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
    4.抓住机遇___善于选择、善于创造机遇就是人生成功的起点。有些人轻易舍弃机遇,所以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者是绝不允许机遇溜走,并且能纵身扑向机遇。
    5.发挥强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一个能力极弱的人肯定难以打开人生局面,他必定是人生舞台上重量级选手的牺牲品;成大事者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充分施展才智,一步一步地拓宽成功之路。
    6.调整心态——切忌让情绪伤害自己   心态消极的人,无论如何都挑不起生活的重担,因为他们无法直面一个个人生挫折,成大事者即使在毫无希望时,也能看到一线成功的亮光。
    7.立即行动——只说不做,徒劳无益   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为实际现实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
    8.善于交往——巧妙利用人力资源    一个人不懂得交往,必然不会借助人际关系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点之一是:善于靠借力、借热去营造成功的局势,从而能把一件件难以办成的事办成,实现自己人生的规划。
    9.重新规划——站到更高的起点上    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你如果满足于小成功,就会推动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以在实现了一个个小成功之后,能继续拆开下一个人生的“密封袋”。

ycdy1 发表于 2009-9-18 14:29:14

会厌下盲探声门困难气管插管的一点体会
方法
由于无法直视声门,所以将置好较硬管芯的导管前端弯曲成一定弧度将导管尖端紧贴会厌下壁,向上向前送管,导管多能顺利(无明显阻力)前进1~2cm,并保持于正中位不滑向一边,由助手于外抽去管芯,同时向气管内送导管,如导管在进入声门时阻力过大,或不易进入声门,则立即更换较小号的气管导管。
1因常规气管插管使用的是可弯、有弹性和韧性的软细铜条制作的管芯   ,在困难气管插管时,导管前端在用力上提会厌时易变形下滑,不易进入声门。使用较硬管芯后,部分病例在上提会厌时,可暴露部分声门,使插管困难程度降低。管芯较硬可使口外塑形的弧度不易发生改变,导管前端在咽喉部按所需方向可任意移动和进退,从而提高了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缩短了插管时间。
2满意的麻醉是保证顺利应用较硬管芯进行气管插管的关键。在熟练掌握了会厌下盲探声门的方法后,快速诱导具有更好的插管条件。比清醒插管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ycdy1 发表于 2009-11-3 23:04:53

petco2升高,常见原因
1CO2产生增加,发热
2通气不足
3呼吸肌麻痹
4静脉给予碳酸氢盐或腹腔镜手术腹腔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petco2降低,常见原因
petco2降低常表示通气量过高
petco2突然降低
1常见心排量下降
2肺栓塞引起的肺区域性低灌注
3管道故障或脱出

fyp0329 发表于 2009-12-1 23:13:46

来你家转转,发现了不得,你家就是百科库。长见识,感谢了。

ycdy1 发表于 2010-3-2 22:33:58

(一)小儿硬脊膜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距离相对较大,腰部为0.25~0.3cm(成人为 0.4~0.6cm)。
(二)皮肤至硬膜外腔的距离很近:新生儿~1岁为0.5~1.4cm;2~8岁为1.6 ~2.2cm;9岁以上为 2.2~3cm。因此,进针深度应做到心中有数,切勿刺入过深,特别警惕注意皮肤局麻的针头避免 刺入过深,否则有可能直接构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非常危险!!。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ycdy1 的足迹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