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邓硕曾:漫谈疲劳麻醉
[打印本页]
作者:
huanglide
时间:
2024-1-22 22:50
标题:
邓硕曾:漫谈疲劳麻醉
[attach]220927[/attach]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 邓硕曾
疲劳麻醉文献上鲜有论述,但它与病人的麻醉安全、与麻醉医生的健康休戚相关。疲劳麻醉与疲劳驾驶相提并论,因为它们的危险程度不相上下,尤其是一线麻醉医生,每天麻到下午,都会感到精疲力竭,容易出事。由于个别年轻麻醉医生的猝死,麻醉这一高风险职业才引起媒体的关注与同情,也关注疲劳麻醉可能带来的后果。
什么是疲劳麻醉?
疲劳麻醉没有确切的定义。当一线医生感觉身心疲惫,主治医生感到精神压力的时候;当你感到麻醉乏味时,就想怎么手术还不完呢?疲劳麻醉有轻有重,也与麻醉医生的睡眠和情绪有关,严重的疲劳麻醉就会犯困,甚至打盹!
为什么外科医生感觉时间过得快,麻醉医生感觉过得慢,总希望外科医生是个快手、高手;为什么抢救病人,麻醉处理比较复杂的时候,你会精神饱满,感觉过得快,在病人平安无事,手术拖得很长的时候,你觉得累?疲劳麻醉到来以后,你就想喝水、吸烟或玩一下手机,或想和手术医生、护士聊聊天,以摆脱枯燥乏味的监护,打消疲劳。一线麻醉医生是疲劳麻醉的主角,他们感觉特累。
近年来为了防止麻醉不良事件和麻醉相关死亡的发生,有的麻醉科提出“一秒钟也不能离开病人”,有的手术间有监控录像,严查麻醉医生脱岗,但无论领导怎么强调视病人为亲人,假如病人是你的亲人,也难以治好疲劳麻醉的顽疾。因为人不是机器,就是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
疲劳麻醉的危害
据报道,每五次空难中就有一起同飞行员疲劳有关(无声的致命因素)。麻醉是航空管理的延伸,麻醉医生面前也有许多仪表,监护仪和麻醉机记录和显示着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麻醉医生应目不转睛的盯住它们。
疲劳麻醉的风险在于:(1)注意力不集中,眼睛走神,容易失去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2)影响对麻醉深度的觉察和“微调”,或忘记关闭麻醉挥发罐而麻醉过深,或麻醉过浅病人体动而忘记加药;(3)对监护仪的报警系统反应迟钝,充耳不闻或视而不见;(4)不能对术中病情变化作出应急反应和有效处理;(5)不能及时向上级医生呼救等。
疲劳麻醉不是“醉驾”,但是同样可使病人致残(死)。麻醉手术中的心跳骤停是麻醉相关死亡最可怕的事件,多数情况与呼吸管理失误和缺氧有关。近年来麻醉药的进步,真正因麻醉药物过量“麻死”的极少。
怎样预防疲劳麻醉?
外科医生术中也有“疲劳手术”,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冗长的手术同样可以使外科医生感觉很累,他们既不能下台喝水、吸烟,也不能中途上厕所打手机。他们唯一缓解疲劳的方式是听音乐,张大夫爱听古典歌曲,王大夫爱听摇滚乐,护士把他们爱听的音乐标注在收音机上,看人放音乐,这样可以使手术变得轻松,提高工作效率。超过十小时的手术,他们可以有二梯队接替。但听音乐在国外很流行,在中国一般行不通,怕说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之上,易发生医疗纠纷。
怎样避免疲劳麻醉,各医院的做法不一,不仅受人力限制,有的也存在一定争议,现归纳如下:(1)一个麻醉两人管理,一名主治医师(可照看1~3台),一名住院医师或麻醉护士,实行新老搭配、强弱或男女搭配;(2)有的医院每日专门安排一名副班,负责换一线医生喝水、上厕所和吃饭;(3)严禁关闭监护仪和麻醉机上的报警声音,心电图或SpO2的音量调至中档可闻;(4)麻醉平稳中允许麻醉医生看书,主要是医学类,不允许看报或小说(有争议);(5)允许麻醉医生将手机带入手术室,但不允许玩游戏(有争议);(6)加强麻醉二线巡视,随时解决麻醉中遇到的问题;(7)手术室内有工程师值班,随时排除麻醉机、监护仪以及腹腔镜、胸腔镜等器械的故障(包括电路短路等);(8)夜间值班医师要提前午休(睡),次日不再安排麻醉工作;(9)大医院的麻醉医生最好每周安排一天读书或科研,提高理论或总结经验(有条件)。
小结
总之,防止疲劳麻醉不是小事,既关系病人安危,又关系医生健康。应提高到科室管理的议事日程,加强人力资源的调配。使麻醉医生既做到像儒家倡导的“责任担当”,又要做到像道家提倡的“举重若轻”,不要太累。(邓硕曾教授供稿 新青年麻醉论坛)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