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刚过去不久,内心的不安,久久不能释怀,这种事情第一次遇到,我把它拿出来,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麻醉"警钟长鸣,入履薄冰"!
昨天晚上来了个剖宫产,病人基本情况很好,做的是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很成功,脑脊液回流很通畅,拔出腰麻针芯!硬膜外导管置管时,置到12厘米时发现,导管前面受堵,往外把导管发现卡住,前后不能移动,偿试往外拔时,导管折端,从断的外面一截来判断,断在里面有2.8厘米左右的长度!因该可能断在硬膜外腔!贴了肤帖后手术进行,手术进行很顺利,病人安全回病房!已经把事情报告主任了,准备报告到医院领导那里去!等待处理,现在病人家属还未知道!今天早晨随访病人,基本情况很好!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舒适!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件后事!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董铁立
拔管困难和导管折断时有发生,各医院发生率不一样,如2/16264(0.012%)、1/4559(0.02%)及15/8560(1.8%)。除和导管质量有些关系外,过去导管多次使用后质地变硬易折断。现在采用一次性导管,发生机会减少。拔管困难和置管顺利与否,体位改变等可能有关。多是导管进入硬膜外腔时为收缩的肌肉所夹住.或为骨边缘所卡住,用力拔时造成折断。一般断管留在硬膜外腔没有妨碍。某院一例断管遗留15年无后遗症,也有报道立即手术取出.
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可能有两种主要原因:①硬膜外导管自身盘旋成结;可能原因有:a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腔过长致圈绕打结;b操作者技术欠熟练,穿刺点不正,也易造成硬膜外导管的盘绕;c选择的穿刺部位也有一定影响。胸部穿刺点硬膜外针与导管呈钝角,而腰部则呈直角,硬膜外导管易在顶端发生方向改变。②在穿刺体位下导管被嵌顿于椎体上下小关节突的间隙中,以腰椎骨质增生的患者为多见.
一旦遇到拔管困难,切忌用暴力强拉,否则极易发生断管意外。可以试用各种措施试拔,但都不一定即刻有效,需要耐心,需要等待时机,最终还是能够拔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将病人恢复至穿刺体位下再试拔,这对腰椎骨质增生引起导管嵌顿的情况可能比较有效,绝大多数情况下导管都能顺利拔出.若仍无法拔出,可在导管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以缓解椎旁肌群痉挛、强直,然后再尝试拔出;②向导管内注入冰盐水,导管受凉变硬回缩,既使拉力稍大一般也可以不发生断管。此法对导管嵌顿不紧的情况可能有助;③变换病人卧位以促使小关节突间隙增宽,可能有助于解除导管受压的情况;④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的扩张管或静脉留置针外套管,套入硬膜外导管,同时刺入以接近小关节突近邻部位,一边用力抵住扩张管,一边拨导管,可能使小关节突间隙扩开,而解除嵌在骨间隙之间的导管脱离压迫而被拨出;⑤可将导管留置数日,每天在调整体位下试拔,期望导管周围组织变疏松而被拔出;⑥如果留管数日仍无法拔出,可辅助热敷、针灸、局麻浸润后,采用俯卧、头低、脚低、弓背的姿式,再一边牵引上下半身,一边外拔导管。
导管折断常见的情况有两种①穿刺针前端斜面将导管切断②拔管粗暴将导管拉断。
另一种情况需特殊说明:当拔管时出现神经根刺激征时,切忌冒然拔管,应作CT及经导管打造影剂排除导管将神经根圈结其中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导管保留的时间问题,一般认为导管留在体内的时间不宜超过72h,但拔管困难时可能需要延长保留时间。有报道保留6~8天,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未发生感染,但是必须强调无菌保护穿刺点,防止因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而引起感染,同时嘱咐病人尽量减少背部活动。
防止出现硬外导管拔管困难应以预防为主,应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对有脊椎压缩性骨折、严重骨质增生、椎骨破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忌硬膜外麻醉。
病例介绍
1 男,35岁,右胫腓骨骨折,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经L2~3进针,穿刺顺利,经穿刺针向硬膜外腔置入导管12cm后拔出穿刺针,当硬膜外导管外退5cm后导管被卡住无法继续拔出也注不进药物。改从L1~2另行穿刺,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毕第2次置入的硬膜外导管顺利拔出。第1次置入被卡住的硬膜外导管仍无法拔出,送病人回病房。4小时后,恢复穿刺时的体位,导管仍无法拔出。12小时后又拔管,拔出0.5cm后导管又被卡住。此后每隔6小时左右拔一次导管,每次总能拔出几毫米。术后第3天下午导管全部拔出。检查导管,见距导管前端4cm处缠绕成一死结。
2 男,54岁,右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取右侧卧位经L2~3正入法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5ml后,头向置管3cm,经过顺利。确诊无腰麻征象后继以0.3%丁卡因10ml注入。麻醉效果满意,但术毕拔管困难。经调整体位、注入冰盐水,插入硬膜外导丝等措施,仍然不能拨出。最后,将穿刺点及导管重新消毒后送回病房,并每天在摆好穿刺体位下试拔,直至第6天时方被拔出。硬膜外导管前端2.5cm处有严重的压痕。
3 女,49岁,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取右侧卧位经L2~3硬膜外腔穿刺,向尾端注入2%利多卡因5cm后,向头端置入导管3cm,无腰麻征象后注入利多卡因、丁卡因复合液12ml,麻醉效果满意。术毕拔管困难。经恢复原穿刺体位、注入冰盐水、硬膜外导管内插入钢丝,导管周围注射局麻药等措施,均告无效。最后,将病人转为平卧位休息以后,改向左侧卧位试拔,结果顺利拔出。,硬膜外导管前端2cm处有压痕。
4 女性,26岁,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取左侧卧位经L2~3硬膜外腔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5ml后,头向置管3cm,顺利。改为平卧位后注入利多卡因、丁卡因复合液10ml,注药阻力很大,采取用力推注法注毕全部药液。麻醉效果优,手术顺利,但术毕拔管困难。改为左侧卧位,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的扩张套管,套于硬膜外导管外,沿原穿刺孔经皮肤、棘上、棘间韧带向硬膜外腔方向刺入直至遇到阻力,然后一边向内推进扩张套管,一边向外拨动硬膜外导管,结果导管被较顺利地拔出,硬膜外导管前端2.5cm处有明显的压痕。
5 女,48岁,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取右侧卧位经L1~2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5ml后,头向置管3cm,改为平卧位,注入2%利多卡因10ml,无阻力。术中按时追加局麻药均无阻力。术毕拔管困难,经采用上述所用措施,均告无效,遂将导管重新消毒保护后送回病房,并每天试拔,均不能拔动。直至术后第8天在重新摆好穿刺体位下,局部注入1%普鲁卡因,再分别采用以上各种方法试拔,仍未成功。最后让病人取俯卧位,并将手术台转成头低和脚低各30度位,在背部弯成弓型的情况下,并由两位助手分别再向下牵拉肢体,一边牵拉一边试拔,结果终于将导管拔出。导管前端5cm处有明显压痕,其远端明显变细。
6 患者26岁,因胎儿宫内窒息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病人右侧卧位,经 L1-2间隙侧入法穿刺,穿刺时针尾略向下压以靠近中线,经证实进入硬膜外腔后顺利置入导管约5cm。注药无明显阻力,阻滞效果满意。2小时后手术结束,但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为避免导管拽断,并考虑待导管周围组织反应形成后,导管有松动之可能,遂将导管消毒,包扎后带管回病房。术后 24小时于导管及穿刺间隙周围注射局麻药后,处原穿刺体位再次拔管失败。再消毒、包扎。术后第4天行螺旋CT扫描,可见导管尖端位于T12-L1水平,居硬膜外腔中央处并逐渐偏左下行至L1-2关节突之间后折向右侧经皮下而出。在 L1下关节突的内侧缘有一圆形凹槽状改变。导管未见打结迹象。病人回手术室,处原穿刺体位,在无菌操作下,截取与所置导管等长的经消毒处理的硬膜外导管钢丝内芯,将其经硬膜外导管腔置入直至遇阻,然后用单腔颈内静脉导管之扩张管经硬膜外导管外周套入,在已有钢丝作支撑的硬膜外导管引导下向硬膜外腔推进,进入皮肤约4.5cm时出现落空感,牵拉导管感松动,遂向外顺利拔出。可见受压导管在4.5cm处有明显压痕,导管完整。( 利用颈内静脉导管扩张管作为再穿刺工具,其粗细、长短均较为合适。特别是其适度的韧性有利于通过骨或韧带之间的缝隙,又不致于损伤或割断硬膜外导管,形成一种支撑作用,使受卡压的硬膜外导管能顺利地从光滑的扩张管内拔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的处理,值得借鉴.)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