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毘陵驿 于 2011-1-3 02:17 编辑
类似病人我有一些体会,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愿与楼主及诸位共享;
1臂从神经阻滞,被广泛应用于上肢部位的手术麻醉,但据个人感觉,各不相同部位的不同阻滞方式效果往往有较大差异;究其根源,主要在手术区不同的神经来源与各阻滞入路特点有关;
2小指:打肌间沟难度较大,往往其他部位早已起效,此患处还是没效果;腋路可行,但有"大炮打蚊子"之嫌;尺神经阻滞可行,摸到尺神经沟注入局麻药5ML即可;非掌指关节,指神经阻滞也可;
3桡骨及肱骨干:肌间沟;
4尺骨鹰嘴:腋路,
5肱骨结节:骨科医生往往行弧形切口,由桡侧绕至尺侧,问题通常出在尺侧边,当阻滞异感明显时,一般仅意味着找到神经丛,但并不意味找到好的切入点,再加上对一个39岁成年男性而言,20ML的局麻容量也略有不足,导致臂从神经内侧束阻滞程度不足,所以尽管桡侧已被麻倒,效果很好,但尺侧依旧阻滞不全;解决方法有三
A最稳妥方法是加打腋路,但要控制好总的局麻药量;
B单纯肌间沟入路,但要打到小指尖出现异感,进针较深,较有难度,最好尺侧二三指皆有异感;
C肌间沟,注药时浓度和容量足够,且穿刺点上方注药时全程加压,使药液下流,有助加强尺侧效果,但效果不确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