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用1:一开始就用极高或极低的量诱导麻醉
吸入麻醉使用方法是插管之后必须以含有麻醉药的高流量气体去填充功能性肺残气量及麻醉回路的空间。以往很多麻醉医师从头就用低流量,这样做法因为回路及肺残气量容积相当大,进去的麻醉药浓度被原来存在于回路中的气体稀释,因而无法知道实际的麻醉吸入浓度,更不容易达到所预期的吸入麻醉浓度。这段输入高流量麻醉气体时间的长短,依回路及肺残气量容积大小及流量多少来决定,流量愈大可缩短填充所需时间。填充完毕之后就可以减少流量到最低,只要能维持回路内气体总量不变,补足体内巳摄取的量就够了。在这里我们要用到时间常数这个概念。时间常数是:在一个容积中的气体A浓度,用另外的气体B去改变其浓度时所需要的时间。时间常数的程序很简单,容积(V)除以气体流量(F),所得结果是一个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 = 容积(V) / 流量(F)
第一个时间常数时间内只能改变63%容积内浓度,第二个时间常数改变成86%,也就是说第一个时间常数之后,所剩余的37%中再有63%的改变,也就是从63%增加了23%,第三个时间常数之后可达到95%的改变。
通常功能性肺残气量的容积是3,000 cc,麻醉回路空间差不多有6,000 cc的容积(现代的麻醉机回路已经大大的减少,有的只有1.5升,需要使用时问各个麻醉机的厂家),合起来总共有9,000 cc左右的空间。如果用9,000 cc/min 的流量,那么需要9,000/9,000 = 1分钟的时间常数,因此需要3 x 1 = 3分钟才能使麻醉回路及功能性肺残气量空间内,充满预期麻醉浓度的蒸气。如果改用3,000 cc/min的麻醉气体流量,那么时间常数就成为9,000/3,000 = 3分钟,需要三个时间常数 3 x 3 = 9分钟才能使麻醉回路及功能性肺残气量空间内,充满预期麻醉浓度的蒸气。一般麻醉回路的填充包括了麻醉回路的延长,也就是功能性肺残气量空间,其实功能性肺残气量空间的填充与麻醉回路的填充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功能性肺残气量空间的填充,不但需要高流量的麻醉气,并且需要较多的通气量才能够填充得快。
如果我们做吸入诱导,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缩短时间常数,加快麻醉的诱导,在给新鲜气流前,将重复呼吸囊排空,以减少呼吸环路的容积,进一步降低时间常数。或在高流量情况下(>4L/min)下,由于新鲜气体将残余气流通过排气阀排除,与残余气体混合的比例大大降低,FI的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在麻醉初期,外科手术还没有开始前,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尽快地把脑中麻醉浓度提升至最高,但这还需看病人的情况,并得运用一些技巧。因麻醉剂体内摄取量是依吸入浓度而定。但吸入浓度过高时,单位时间内的摄取量虽然升高,但由于肺摄取之后第一个出口就是冠状动脉,由此会抑制心脏而减低心输出量,以至产生如大量注射的效应,减少吸入性麻醉药的体内摄取,反而预速则不达。用高流量的麻醉气去填充空间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通气量的设定。过去的麻醉机多半没有新鲜气体偶联的装置,因此用高流量时,会影响到设定的呼吸潮气量。比如说,呼吸器上潮气量的设定是400 ml,呼吸次数每分钟10次,如果采用每分钟6,000 ml的高流量时,病人的潮气量会增加到600 ml,这是因为气体流量是每秒100 ml,吸气的时间是2秒的关系,每一次呼吸的吸气量会从设定的400 ml增加到600 ml而造成呼出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胸内压增加,并影响到静脉的回流,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血压,心输出量的下降更使脑中麻醉浓度不容易达到予期浓度。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