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aico 于 2014-3-13 20:01 编辑
2010年,全台有11,650位牙医师,其中仅1,509位任职于508家公私立综合医院的牙科部;另有10,147位服务于公私立诊所部门,其中之10,889位分布在6,292家私立牙医诊所,以着个别执业或是群体执业(超过30人的牙医师联盟)的方式,为台湾人民提供地理可近性高,且高质量的口腔卫生照护。令人讶异的是,在这6千余家牙科院所中,却不到百家有提供牙科门诊镇静服务,连医学中心的牙科部也鲜少提供这类照护。过去十年来,只有南台湾高雄的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牙科部,具备常规提供牙科门诊镇静照护之人力与能力。 其实,台湾牙医师早在1980年代后期,便已在牙科诊间提供镇静照护。当时,曾在高医附院麻醉科接受过全程住院医师训练的黄纯德牙医师,在取得日本齿科学博士后,回到高医附院牙科执行医疗业务时,即将开刀房所学之麻醉镇静技能应用于牙科门诊诊疗,特别是应用在身心障碍人士的口腔照护。1990年代,曾在台北市忠孝医院接受过麻醉住院医师训练,且担任过麻醉科主任的苏宣铭牙医师,受到韩良俊教授的鼓励,也加入台大医院牙科部团队,共同开设门诊镇静中心,提供身心障碍者优质的口腔镇静照护。 而且,早在1960年代就有牙医系毕业生,先后投入目前只接受训练医科毕业生的麻醉科。数十位接受过数、数年、乃至四年完整麻醉专业训练的牙医师,为全台麻醉人力欠缺的1960至1990年代,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开刀房手术麻醉。从1960年代台大医院的林长春主任,1970年代高医附院的汤兆舜主任,1980年代彰化基督教医院的曾家顺主任,到1990年代中国医药学院北港分院的李尚志主任,都是值得台湾麻醉界感谢的牙医师。碍于1960至1980年代间,全台牙科诊间麻醉安全设施的缺乏,以及牙科门诊镇静药物与技术的落后,前述牙科麻醉医师基于病患安全考虑,仍坚持将需要镇静之牙科门诊病患,比照住院手术病患模式,接受开刀房全身麻醉。但在黄纯德与苏宣铭牙医师的努力下,仍为台湾的牙医师从事牙科门诊镇静起了开端。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南北两大医学中心牙科部近二十年的牙科门诊镇静实践,却没有为台湾牙医界培育出一位专职的牙科镇静医师,也未在牙医学教育体系树立任何门诊镇静教学的典范。相较于欧美日在牙科门诊镇静教育和培训牙科镇静医师的成果,台湾牙医学界并没有对此领域投注太多心力。即便期间有不少自美国和或日本学成归国的齿科麻醉博士或牙科麻醉医师,但是,他们或不愿在相关法规上进行折冲,或不习于国内牙科诊间的团队运作模式,最后臣服于本地牙医约定成俗的陃习,而未将镇静麻醉技术常规地应用在自己的牙科门诊。 过去十年来,虽有笑气镇静系统厂商向牙医界推广笑气镇静,但其结果却是,笑气镇静系统充其量成为少数儿童牙科诊所非常规使用的技术,或沦为申请儿童牙科专科医师训练机构的配置条件,这与欧美日牙科门诊镇静的现况有着相当的落差。究其因,可能是碍于笑气在牙科诊间诊疗成效的局限性,诊疗对象的覆盖面不够宽广,以及教育培训方向和策略的偏差,以致于无法掀起国内牙医界和民众对牙科门诊镇静的注意。 有趣的是,TCI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靶控输注)泵浦这几年在国内开刀房手术麻醉中获得成功的推广,进而引起泵浦代理商顺势向牙医界推广门诊镇静。由于 TCI/propofol泵浦镇静的效用比以往的镇静途径来得安全而有效,再加上厂商的营销策略逐渐与民众、牙医师,乃至于牙医专业团体的需求接轨,台湾已有多家大型医院牙科部引进TCI/propofol应用于门诊镇静,更有十余家牙科诊所抢先大型医院之前,争相购置或租用这类泵浦,并将之使用在植牙手术、一般牙科、儿童牙科、特殊需求者牙科之门诊诊疗。在过去一年多来,全台已有数百例成功应用此类镇静途径之牙科门诊个案。此外,尽管麻醉专科医师训练过程未含盖牙科门诊镇静,但是仍有少数熟悉泵浦操作的麻醉医师,试图在正职手术室麻醉之外,以着兼职方式投入这个新兴的镇静照护市场,也让牙科门诊镇静的安全性获得某种程度的提升。而这些都是过去二十年来,台湾牙科门诊镇静未曾经验过的。 不管是用「舒眠牙医」或是「睡眠牙医」等营销字眼,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当下国内牙科门诊镇静实已行成某种风潮。但是,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倘若这股潮流不能触及牙科门诊镇静教育和牙科镇静医师的培训,那么台湾的牙科门诊镇静仍无法像欧美日那般,形塑出可长可久的专业。因此,台湾的牙医专业团体,特别是攸关此一专业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口腔颚颜面麻醉医学会」、「特殊需求者口腔照护学会」或「身心障碍者口腔医学会」等团体如何集结与合作,并凝聚产官学界等有志之士的力量,引进更多可近性高的牙科门诊镇静技术,进行牙科门诊镇静教育和培训牙科镇静医师的扎根工作,才是让台湾牙科门诊镇静能否成为其他专业尊重,而且是民众得以信赖的特殊专业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