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楼主: edga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交流] 病例讨论与思维(新青年论坛第一帖)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6-22 11:05:15 | 只看该作者
输血后引起休克,并发热,可判断严重输血反应。

点评

"严重输血反应"这样的说法太含糊了,对后续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  发表于 2014-6-23 08:22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8:47:0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C6病例,当时有不少同行参与,事后我谈了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讨论最多的是输血指征,许多朋友指责LZ指征把握不当。我想对知识的掌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不清楚、模糊。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些知识暂时不知道也算正常,补课呗。

2)知其然,遵之。对于一些医疗规范执行较好的省市级医院来说,大家遵循指南或者临床路径,高度流程化规范化作业。但依然做不到所有的规程都能做得那么科学,尤其在中国,依然是高度推崇经验医学的。更何况基层医院,更有不少不规范之处,许多人明知输血指征,但“人情血”、“续命血”并不鲜见。

3)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于各项诊疗措施的适应症、禁忌症充分理解,这并不容易。医学知识太过庞杂了,能将其某一角落的知识融汇贯通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需要努力,更需要加强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

二: 关于病例讨论中的思维模式。

1)致报告者:各位现在看到的C6案例是后来重新编辑过的,最早我看到的版本仅仅寥寥数字,那也许是报告者之前真实的心理写照。在遭遇我们不熟悉的状况时,静下心来,把症状和体征分别罗列出来,找出某些有特异性的细节,有助于我们快速解决问题。
      凌乱加无厘头的描述中,有几个细节需要大家关注:
      1)体温:输血后1小时突然从正常体温(具体不详)急剧上升到39.7C。
      2)血压:90/38mmHg。
      3)血氧饱和度:77%。
      4)CT:两肺炎。
      5)……

从报告者的病例报告看来,被忽略的观察点有很多。

2)病例讨论中我注意到几种典型的模式:

A,考虑输血导致过敏或心衰。
战友甲:发烧可用输血过敏来解释。
战友乙:是否在术前就患有上呼吸道感染?
战友丙:术后输血后出现发热,还是考虑输血后的过敏反应;另外血压血氧低,后面辅助检查提示有肺部感染,我觉得可能是术后的并发症。
战友丁:开始考虑是输血输液过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引起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

这种模式很经典,出诊断--〉找诊断依据〉--认定。找个嫌疑人,有动机有作案时间,如果加上有人作证,就认定了。究其原因有三种:

A-a:不够重视鉴别诊断。

       看到上面罗列的几点,答案已经昭然若揭。显然我们不愿都是猜谜,万一哪次猜错了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分析:
       1)发热,我们很习惯地归结为两类: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排除感染因素,那么……
       2)输血,高度建议大家把输血或者输液当作用药来看待,我们要分析药物的成分、作用机理、药代、药动、副作用等等,了解并且是真正深入了解输注血制品的适应症、禁忌症……
      3)血压,90/38mmHg这样的血压说明了什么?舒张压低说明了什么?血容量不足?还是更应该说回左心房的血容量不足?后果是什么?
      4)……

很多症状或体征都可以更细化,比如发热或低血压,发热有分类或热型或其他,总之我们做鉴别诊断时可以考虑的更多一些。

A-b:孤立地考虑某一段病情。我们应该努力将事件前后的诸多细节完整地连贯起来。 训练方法:拿一些无厘头的病例编故事,让自己信服,找不出漏洞。工作中对于一些未解的疑问,请再次询问病史、全面认真体检、做辅助检查。
WORM wrote:
……
【2】这例病例能归纳的如此典型,可是楼主科室在术后这么多天还在识别中,而在你之前这么多人参与讨论发言,这么多临床医生和医学生,为什么就没有很多人一口说出真相呢?如果发生在贵科室,会有多少比例的人在氧饱和度下降的时候就能够直奔主题?这所谓临床医师迷惑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被发高热干扰了?被伪休克迷糊了?被吸氧操作掩盖了?还是医生的水平不够?还是医生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病?贵院的输血知情同意书里,是哪一年的版本?里面除了一大堆了输血传播疾病名称、发热过敏反应等等外,有提到TRALI吗?为什么没有?如果提到了,是不是大家都能意识到了?……

WORM兄弟的发言振聋发聩啊,我也在想为什么?在想怎样才能提高甚至突破?差异是怎样产生的?过去我经常琢磨,不断地寻找老板思维的规律,寻找高手思维的规律。我很建议各位战友除了思考病例本身之外,思考一下如何改进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A-c:看太多的中国式应试教材,您中毒了!

B,本人无法解释的病情,怀疑其他科室。
战友:1.麻醉方式是否全麻?麻醉反应吗?
这种习惯要不得!这很影响和谐稳定。如果有疑问,先问本科室人员,如果需要向兄弟科室请教时,不要让人有这种感受。
三:中国医学教学的弊端。

很赞赏WORM兄弟提到的思考习惯。

“请问该例的输血指征,出血多少或Hb多少就要输血?
输血成分为什么是输红细胞悬液600ML血浆400ML?只输PRBC是不是就够了?为什么要输血浆呢?
术后的Hb也是正常的,提示输血的指征是不是有些问题呢?
术中术后的补液量呢?按理说,应该是补血+补液>>体液丢失量,血压反而低了,咋回事情呢?”


响应者少,说明大家想得还不够,这是一个习惯问题。这两年我对小朋友的培训很强调这一点,一定要认真学习分析各种症状体征存在的机理,认真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去关心病人是怎样的人!

四:合格专科医生的培训机制。

从大家的讨论来看,我们还是很不关注缺氧的救治。中国临床医生的培训或轮转制度很有问题,我们医院连一个亚专科都没有!转个啥啊,我自作主张,急诊、麻醉、ICU三个以生命支持为特点的科室转半年,其他科室不细说。治病的前提是保命!这么轮转的结果是我的小朋友要做两本册子,没法子,造假。如果各位医院的医生不是这样轮转的,建议多花些时间向兄弟科室认真学习,人都好为人师,虚心学一点,大家都开心,病人也有福。
教训:
1)重视用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样“药物”!掌握指征。
2)重视体检,重视心肺听诊等体格检查。
3)…………
很多时候,同样的案例给大家带来的收获是因人而异的,对一句简单的话的理解也会大不同。因为,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故事多了,想的就多了。
某广告说:“年轻时要有激情,中年要淡定,老了要厚重。”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0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nze 于 2014-6-25 14:25 编辑

许多老朋友都说喜欢过去我主持的病例讨论,以引导为主,训练临床思维。此贴是我08年整理的套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希望大家能参考这样的方式进行病例讨论,我相信会有更多益处。并且,如果您跟我一样是自学,也推荐这样子去思考。

----------------------------------------------
如何更好地利用病例讨论提高自己
----------------------------------------------

通常大多数医院进行病例讨论时最常用的主线是:展示病例资料→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预防。讨论通常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让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积极展开讨论,得出结论;第二阶段:专家与参与者一起分析结论的正确性,纠正错误思维;第三阶段:归纳总结,讨论结束。

在讨论过程中,参与者是主体,专家是“教导员”。专家常常要求参与者要把症状、体征、化验和特殊检查等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要科学地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诊断。然而尽管每次讨论都能按计划完成,但感觉并不理想。参与者更喜欢猜病、喜欢先入为主每次讨论会上都会呈现思路混乱、不可控,时间耗费了,但收效不大。通常只有积累那么一点点所谓的“临床经验”,甚至这个病例解决了,下个病例又不知从何下手了。显然不能把问题归咎在参与者身上,需要改变的还是方法!还有理念!只有充分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我们才会想到如何改变。

再重贴一次我的思维模式(节选自闲聊系列三:病例讨论与思维):

主诉、症状、体征、数据------》鉴别诊断------》诊断------》病理生理机制-------》解决根本矛盾、扭转机制------》监测数据、确认疗效------》修正诊断、调整剂量、更换药物
分析诱因------》解除诱发因素------》病理生理机制
解决矛盾------》分析后果-------》解除影响
分析前因、修正诊断、谨防漏误《------每时每刻------》分析后果、确认疗效、确立标准

那么病例讨论时我们建议怎么做呢?

第一步:展示主诉和现病史。

提出问题1:症状A哪些原因?让学员一一列出;
问题2:症状B有哪些原因?让学员一一列出;
问题3:有可能既引起症状A又引起症状B的原因有哪些?最有可能的有哪些疾病?如何排除?(如问诊还要补充什么?既往史、生活史等是否支持。)——这一步目的是把最有可能的疾病罗列出来,更重要的是训练大家询问病史的方向和体会病史资料的重要性。

每一步的讨论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希望各位遵循一个次序,按职称级别先后发言。要给小朋友发言的机会,多发言才能提高的更快。上级医师作补充。

第二步:展示体征。
我在《致基层小朋友》中提过,我们应该强调体征的重要性,只有体征才是真实可靠的!多从体征中发现问题,思考原因,而不要太依托辅助检查。

第三步:展示辅助检查结果。

通常每一步过后,我都喜欢先问大家,您觉得辅助检查会是什么结果?然后展示结果。这是我的习惯,推荐给大家。如果检查结果与您的预判相符合,恭喜您;如果有差别,那么事情也许正脱离了您的掌控,这很危险!

第四步:讨论诊断。
在第二步基础上结合辅助检查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疾病,综合各临床资料,获得初步诊断。让一个学员说出两个以上疾病的诊断标准,再次确认讨论的准确性。遇到一些还不明确的,提出自己的思路。

第五步:思考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要联系基础理论哦,同样是出血,原因有很多;同样是高血压,原因也有很多。多练练,产科医生就不会动不动把什么病都往AFE上靠了。

第六步:如何处理?假如是高危患者,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何为主因?何为诱因?

第七步:这一步就有很多人不太多做了,那就是确认您的治疗目标以及如何监测!您能保障您的诊疗措施确切有效吗?什么时候需要改变您的决策?也就是什么叫必要时?!

我们按时间轴来讨论,如果您是接诊医生,当时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您是后来患者出现变化的主管医生,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您是被请来会诊的医生又该如何处理?

如果涉及到管理的讨论,同样可以专门讨论这一议题。
--------------------------------------------------------

与许多病例讨论方式不同,这样的方式中,主持者是“引导员”,以启发性提问为主,引导大家进行思维训练。

希望大家都能获益。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4#
发表于 2014-6-29 20:25: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做为小朋友我表示受益匪浅。再次表示感谢。。。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我的帖子互动性不强,有点儿自言自语的感觉。胜在皮厚,隔三岔五地我还会继续。  发表于 2014-6-29 22:25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5#
发表于 2014-7-1 13:57:10 | 只看该作者
受益颇深,谢谢楼主教诲。建立良好的思路很重要,有些想法过于想当然了。惭愧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6#
发表于 2014-7-1 19:42:41 | 只看该作者
LZ模式   作为小朋友获益良多,持续关注  感谢!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7#
发表于 2014-7-1 22:04:39 | 只看该作者
锥。醉 发表于 2014-6-29 20:25
感谢楼主,做为小朋友我表示受益匪浅。再次表示感谢。。。

感觉很深奥啊, 能单独开一个病例来结识一下您的思考吗!十分感谢。

点评

各位如果感兴趣,可以找一些你想讨论的病例贴在这里,我用点评的方式回复。  发表于 2014-7-9 17:15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8#
发表于 2014-7-2 21:25:25 | 只看该作者
hjjfs 发表于 2014-7-1 22:04
感觉很深奥啊, 能单独开一个病例来结识一下您的思考吗!十分感谢。

小朋友一枚,那敢。。。抬举我了。不过平时可多交流下。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9#
发表于 2014-7-3 15:53:52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xuexi le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40#
发表于 2014-7-9 23:38:29 | 只看该作者

女,63岁,体重50 kg,ASAII级。术前诊断:左乳癌,拟在全麻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既往高血压10余年。
麻醉前常规用药,入室后HR:94次/min,Bp:110/60 mmHg,R:12次/min,SpO2:99%,ECG:前壁陈旧性心肌缺血。建立静脉通路后面罩去氮给氧,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0.2 mg,阿曲库铵75 mg,丙泊酚100 mg,诱导。经口插入ID:6.5 mm气管导管,过程顺利。
听诊双肺无异常,固定气管导管后,接麻醉机行IPPV,吸入1%~2%异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滴入,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麻醉,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开始后25 min,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当滴入50 ml 左右时,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随之测不出值。SpO2 持续下降(100~80~59)更换监护仪,血压仍测不到,SpO2:59,HR:42~38次/min,颈动脉搏动微弱,暂停手术,改为手控呼吸,听诊两肺弥漫性干啰音。分次静脉滴注麻黄素,6 mg、10 mg。阿托品0.5 mg 静脉滴注,无效。
此时停用麻醉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改为两路输液,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滴注,50% GS 80 ml 静脉滴注,SpO2 迅速回升95~100%。颈动脉搏动更加微弱,多巴胺2 mg、2 mg 分别静脉滴注,一路为升压药滴入,监测尿量。HR:130 次/min 左右,Bp:70/30 mmHg,排除机械失血、手术刺激、麻醉等因素,考虑为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检查皮肤无明显改变。
血气分析示:pH:7.30,BE:-5.7 mmol/L,PaCO2:42 mmHg,SpO2:99%,Bp:90/60 mmHg,用原药物加深麻醉,手术继续进行,之后无异常出现。手术结束后,清醒拔管,送回ICU。手术历时1小时40分钟(抢救时间5~7 min 左右)。你认为上述处理得当么?两肺弥漫性干啰音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分次静脉滴注麻黄素,6 mg、10 mg。阿托品0.5 mg 静脉滴注,无效呢?如果出现使用菲克雪浓右旋糖酐等突发性血压下降你如何考虑?
这个是新青年的上的病例,我感觉处理并不到位. 要不第一个我就先学习下吧,第二个我提出我的看法,您在帮我纠正下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18 18:16 , Processed in 0.15514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