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不错,有些病历需要些清楚就好了 比如手术的方式。
2010年11月23日 晴 今天搞清楚了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以前我在日记中总是在写到单纯七氟醚麻醉以及七氟醚复合瑞芬,这些麻醉维持方法,我一直在比较利与弊。其实复合麻醉的优势在于使各种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从而减少任何一种单一药物代谢所需要的时间和对机体的有害性。其实任何一种麻醉药物,如异氟醚,七氟醚以及丙泊酚等,都可以独立完成一例手术,但是使用的剂量会大大增加,而复合麻醉则减少了其使用剂量。 对于超前镇痛来说,虽然文献上显示有分歧,有的说有用,有的说没有用,但是从实际应用来说,今天的带教老师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海龟,说超前镇痛的确有效果。我今天比较了两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一例在诱导之后给予了氟比洛芬50mg(非甾体类镇痛药物),一例没有给予氟比洛芬,二者在苏醒后均反映有疼痛感,疼痛指数都在6--7左右。看来比较支持后者。当然我的比较方法可能与瑞芬的超敏有关,或者其他的因素。明天共七例耳鼻喉手术,继续进行比较。
2010年11月24日 晴
这两天实在是太忙了,昨天做实验到12点多。今天一起写:)
先说说昨天的手术吧,这两天比较关注病人的术后镇痛,因为一例成功的麻醉,不但术中要求平稳,而且要求苏醒时病人不烦躁。个人感觉全凭静脉麻醉要比七氟醚复合瑞芬,病人苏醒时感到比较舒服。所以我一直很提倡三明治的方法,七氟醚最早停,其次是瑞芬,最后丙泊酚。昨天的耳鼻喉科手术的术后镇痛的体会是,一定给足术后镇痛药,同时也要给好。曲马多(0.5-1mg/kg)、舒芬太尼(5-10微克)以及非甾体类的超前镇痛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小儿药物的使用量要比成人大。昨天5岁患儿,维持剂量是七氟醚2%,瑞芬4ml/h,比有的成人还大。。。。。。暴汗
今天开始使用BIS,45--50是维持的深度,最高不能超过60。
2010年11月25日 晴
今天感觉比较有收获的就是有一例胰岛素细胞瘤的患者,大家有时间可以查查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补糖一定要分次给予,比如诱导后,指尖血糖这个病人是2.1,先补200ml,过一会在复查血糖,避免血糖增高对脑的损害等,同时避免低血糖昏迷。
今天早会上,主任带大家讨论了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需要准备的物品:头带,口咽通气道,喉罩,普通气管导管,引导丝,吸痰管,可视喉镜或者纤支喉镜。头带,口咽通气道在进行面罩通气时非常方便。普通导管最大的好处就是塑形好,强丝管虽然抗扭折,但是很软。吸痰管对于处理分泌物增多有非常大的好处。
今天病人的术后镇痛做的都不错,没有一个反映术后苏醒疼痛的,呼呼~~~
回复 38# azai2005
很不错
2010年11月29日中雪今天手术不少,最近还是比较关注术后镇痛,给大家推荐一个镇痛泵的配方:四只曲马多,一只舒芬太尼,一只枢星或者安舒力卡,配成100ml,个人感觉效果不错。这一段时间做甲状腺手术比较多,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1、心电图电极片别粘在消毒区域,要粘在比如胳膊等位置。2、术后镇痛方面,超前镇痛给予非甾体类,手术结束前15分钟50mg曲马多。3、术中以晶体液为主,500-1000ml。4、术毕前10分钟,停瑞芬,前五分钟停丙泊酚。这样病人苏醒时不烦躁,你甚至可以和病人睁眼后,在没有拔管时交流一下,呵呵,当然他说不了话。关于笑气的应用,最近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很多时候,空氧混合要优于笑气氧气混合。由于笑气是氮气溶解度的37倍,所以笑气弥散入含气腔室的速度要快于氮气,导致肠道扩张,从而影响手术。对于长时间的上腹部腹腔镜手术,比如肠粘连松解术,结肠切除术,更要重视这个问题。今天一例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比较长,术者反映鼓肠,我终于找到原因了。原来是笑气惹的祸。
写得很好,楼主是一个比较爱思考的人,在您这还学到很多小窍门。这句话“不过这里病人肌松药物的使用量比不使用镇痛剂如瑞芬时的用量要大一倍”不懂。看前后意思似乎是没用瑞芬类的镇痛药,所以肌松药用得多,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好像相反。忘楼主指教!
“是不是糖尿病患者对丙泊酚不敏感?”好想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注意一下。“体重大脂肪多的停药也要早一些”不太理解,为什么呢?芬太尼储存在胃壁和脂肪组织内,但是丙泊酚是为什么呢?
能学到很多知识,写下去,很关注
这个笔记写的不错。
我现在也在进修。写笔记值得我们推广
回复 56# 指间沙514
这里并不矛盾,呵呵。我说的意思是,在单纯使用七氟醚时,肌松剂量使用量是比较大的,但是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时,这时候肌松的用量减小。其实复合麻醉的优势在于使各种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从而减少任何一种单一药物代谢所需要的时间和对机体的有害性。其实任何一种麻醉药物,如异氟醚,七氟醚以及丙泊酚等,都可以独立完成一例手术,但是使用的剂量会大大增加,而复合麻醉则减少了其使用剂量。
回复 57# 指间沙514
我个人体会:丙泊酚的优势在于药物从中央室可以迅速清除,但是从周围室到中央室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所以对于肥胖的病人,由于脂肪含量比较高,周围室中丙泊酚的含量就要比普通人高一些,那么最终从中央室清除出去的时间也会长一些。我觉得理解好丙泊酚,用好丙泊酚,一定要把房室模型搞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