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日 晴 今天天气真好,可是还要在手术室度过一天,不见天日~~~汗~~~ 今天的带教老师的麻醉方法很特别,因为我们医院没有氟马西尼这种苯二氮卓类拮抗药物(各种原因没有通过审批~~~),所以很少用到咪唑安定,但是今天的全身麻醉每个病人都给予了2mg的咪唑安定,其他所有诱导药物的使用剂量都减少,比如舒芬太尼只使用10微克,依托咪酯使用了5mg就是病人达到麻醉状态。而且异氟醚最大只打到1,瑞芬的速度比较快,8-10ml/h左右(1mg溶到20毫升盐水中),病人苏醒的很好,没有烦躁,并且不做梦或者做好梦。我感觉关键还是咪唑安定的作用,使用剂量不大,且可以辅助其他麻醉药物,不会影响患者的苏醒。手术结束前5-8分钟全部停掉瑞芬和异氟醚,临近结束时手法通气,快速排醚(APL阀门打开,手法排醚优于控制通气排醚)。 很多时候我在考虑气体麻醉导致患者烦躁的原因是什么?原来总认为是术后镇痛不全导致的,今天又有了一些新概念,我觉得与麻醉气体从其他组织中二次释放出来有关,比如蓄积在脂肪的麻醉气体,再次释放到血液中,再次进入麻醉状态,尤其进入麻醉二期(兴奋期),患者尤其是小儿,处于烦躁状态。那么怎么防止呢? 再说一个硬膜外麻醉的细节,有时候大家采用腰硬联合的时候,往往给予了腰麻药物后,就不再给予硬膜外的实验剂量(3ml),立即翻身手术。建议大家给予一个实验剂量,防止硬膜外麻醉的导管打折等意外,尤其对于偏瘦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