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斜角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临床报道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多与穿刺方向掌握不当或刺入过深,致使局麻药同时阻滞了臂丛邻近的神经所产生(1-4)。本文观察到:
1. 臂丛上干:位于前斜角肌外缘中段之后方;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如果穿刺超过臂丛上干中点的内侧1.2cm, 就容易阻滞隔神经而产生单侧隔肌麻痹。
2. 迷走神经:在臂丛上干内侧的颈血管鞘内,如果穿刺超过臂丛上干中点的内侧 2.2cm时, 有可能阻滞迷走神经而产生循环障碍。
3. 颈部交感干:位于颈血管鞘的后内方,如果穿刺超过臂丛上干中点的内侧 3.0cm左右, 可阻滞颈部交感干而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临床报道因颈部交感神经麻痹而产生霍纳氏综合征者已有12例,认为系穿刺方向向内且刺入过深所引起(1,2)。
4. 喉返神经:位于臂丛上干的内下方, 距臂丛上干中点 4.3土0.5 cm,如果穿刺针尖偏离臂丛上干至内下方 4.0cm时, 有可能阻滞喉返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 临床已有此类并发症报道(1,2)。
5. 第六颈椎椎间孔:其外缘距臂丛上干的中点 3.4土0.5cm,如果针尖刺过臂丛上干中点至内侧,就可抵达推间孔,注入局麻药就有可能误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严重的脊髓麻痹等并发症。临床报道一例全脊髓麻痹,系因肌间沟穿刺时, 反复试探第六颈椎横突, 针尖向内刺入皮肤达 4.0cm,结果误入推间孔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4)。
6. 臂丛周围鞘膜:系结缔组织形成的鞘膜,包绕于臂丛各干、各束之间。临床操作过程中,除认真注意臂丛与邻近神经的距离、 防止向内刺入过深外, 还要注意将局麻药准确地注入在臂丛鞘膜内,如果注射在臂丛鞘膜外, 局麻药容易浸润至臂丛邻近的神经,则不仅麻醉效果欠佳, 且容易阻滞臂丛邻近的神经,产生相应的并发症,或误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全脊髓麻痹。因此, 从解剖学观点看,产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穿刺针刺向内向下过深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