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楼主: rext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护心情] rextao的华西麻醉研究生成长历程—我也开博(就在这个麻醉的天堂)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7:39:08 | 只看该作者

睡醒了,总结一下昨天急诊的手术!

主要是危重患者的手术麻醉:1、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的下肢严重挤压伤麻醉 2、15天新生儿先天性尿道闭锁,肾功能差,入室血钾8.3小儿的麻醉,当时和左主任一起搞定的  3、4个月的小儿肠套叠,入室的时候患儿状态不佳,嗜睡,生命征检测预示心衰·····
至于其他的就是一般的急诊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跟左主任值班第一次这么轻松!
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1:23:07 | 只看该作者

PONV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循证临床麻醉学)

麻醉因素:1、挥发性麻醉药 2、笑气 3、阿片类药  4、新斯的明的用量过大
患者因素:1、女性 2、PONV史或晕动病史 3、疼痛 4、高度紧张
手术因素:1、手术操作时间长 2、特定类型的手术 如:剖腹术、妇产科手术、腹腔镜手术、胸科手术、耳鼻喉手术···
如果有上述1到2个因素,可以单一给予氟哌利多、地塞米松、东莨菪碱或者5-HT3受体拮抗剂
如果有3倒个危险因素,可与氟哌利多+5-HT3受体拮抗剂 或者 地塞米松+5-HT3受体拮抗剂
大于4个危险因素,止吐药复合应用+丙泊酚的全凭静脉麻醉。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24 11:35 编辑 ]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8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1:34:45 | 只看该作者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不良后果(循证临床麻醉学)

1、致命性心脏事件和术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增加
2、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术中出血增加,输血的量增加
3、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
4、麻醉药尤其是肌松药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5、术后寒战发生率增高
6、麻醉恢复时间延长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84#
发表于 2008-11-24 16:27:47 | 只看该作者
小儿麻醉我很头疼,向老弟多学习。。。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8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23:41:5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还没有真正论转过儿外的麻醉,只是值班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就凭着自己对麻醉的理解加上看书,摸索着做。我打算把心脏麻醉和儿外麻醉定位自己轮转的最后两站!

 小技巧:普通会员如何送鲜花?  (←点击查看详情

8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3:50:2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请教师姐课题的事情了。她说还是先把老板交给的任务做完,然后再做自己的,要尊重老板。所以我决定先把老板交给的课题在神经外科麻醉小组做完,然后再做自己在骨科麻醉小组的课题·······

论坛公告:2013年论坛版主火热招聘中!! (←点击查看详情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3:58:32 | 只看该作者

给祥子说一声····

谢谢祥子的理解,这段时间真是忙的要命,疯狂的查阅文献,写科研计划和综述。自己又想了一个很感兴趣的idea。
我先把老板交给的课题做完, 之后开始自己想的课题!会很忙,我想珍惜在华西的机会把科研和临床一起做好。
祥子辛苦了,我和老张一起请假,不过我会在间歇的时候过来看看。等我忙完了,再论坛准备大干一场 呵呵!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4:06:0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minidaodao战友的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的阅读及分析程序
一、总的阅读
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 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 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
  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
  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QT间期短得多。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
  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

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
  1、P波的振幅
  2、P波的时程
  3、PP间期,进而推算心房的频率(房率)
  4、PR间期
  5、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
  6、QRS波的时程
  7、RR间期,进而推算心室的频率(室率)
  8、ST段有否抬高或压低,以及抬高或压低的幅度
  9、QT间期(注意非QU间期),结合RR间期可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
  10、T波的振幅

三、对各波群波形及波群之间相关关系的观察
  1、P波的形态:对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律很重要。窦性P波的特点是:频率为60-100次/分,通常情况下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立。需要注意的是,过去认为窦房结只是一个“点”状的结构,而目前已知窦房结实际上是长约1-1.5cm的条状结构。如果心房的主导节律点(即起搏点)依次由窦房结的最高点向最低点移行,此时P波的形态就会由“正常”形态向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形态过渡,此即所谓的“游走心律”。也基于同样的道理,不能一见到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即一概认为是“逆行P波”或“冠状窦心律”,因为也可能是窦房结下部发放冲动产生的P波。
  2、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对于宽QRS波心动过速,如果QRS波的频率高于P波的频率(即室房分离),则高度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3、QRS波的形态:例如,V1导联表现为rsR’图形时,结合QRS波群时程变宽,即可确诊右束支阻滞。又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未进行及时的血运重建治疗,常会于梗死区对应的导联上记录到“病理性Q波”。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病理性Q波”均提示有心肌梗死,因为心肌病、脑血管意外也可出现异常Q波。另一方面,当患者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或植入有起搏器时,则易掩盖心肌梗死的特征性Q波改变。
  4、T波的形态:注意是否在原应直立的导联,出现了倒立的T波。
  5、是否出现振幅明显增高的U波(U波>0.1mV)。如果是,则应高度警惕低血钾的可能。

四、系统总结心电图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主导节律
  2、并存的心律失常
  3、是否有特征性的P波改变:如传统上所称的“肺型P波”或“二尖瓣型P波”
  4、电轴改变
  5、特征性的ORS波群改变:如“肢导低电压”、“左室高电压”及“QRS波群电交替”等。
  6、ST-T改变
  7、U波的出现及病理性改变

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诊断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发展,目前人们对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并没有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大;即使是对于心脏疾患,其诊断价值也有局限。例如,心电图表现有“高电压”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未必会有心腔的扩大或心肌的肥厚;又如,有ST段压低及T波的倒立的患者,往往易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心病”,但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同位素运动心肌显像检查时,可能未必会有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缺血的依据。
  当然,心电图也确实可以诊断一部分疾病。例如,它对心律失常即有确诊的价值。不过对于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未必能提供充分的信息,此时往往需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可明确。此外,当出现相应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时,结合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急性心包积液等也可获得确诊。另外,虽然单次静态的ST-T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无意义,但如果在不同时期所记录的心电图上,ST-T有明显的动态改变(尤其当胸痛发作时),则高度提示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
  鉴于以上认识,建议心电图工作者在发报告时,除了上述几种能确诊的疾患外,应慎作临床诊断,一般以描述性分析即可。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在分析一份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时,则需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临床情况,具体可按全身→局部、外→内的思路进行排查,顺序如下:
  1、全身性疾患或病理状态: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心电图较有诊断意义的有:低血钾、高血钾、洋地黄中毒等。
  2、胸腔、肺疾患:如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等。多表现为肢导低电压。肺气肿时还可能出现P波的高尖。
  3、心包疾患:主要是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时,常有QRS波群电交替,有时合并有ST-T改变,是由于心包炎症累及心外膜下心肌所致。
  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疾患:如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病变、或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等。
  5、传导系统异常:即心律失常。心电图对此有确诊意义。
  6、心肌自身的病变:包括心肌的肥厚、炎症、梗死、及各种特异及非特异的心肌病等。心肌病中,心电图最有提示意义的是肥厚型心肌病。
  7、瓣膜疾患:心电图对瓣膜病无直接的诊断价值,只能反映其部分的病理变化。
  8、心腔的扩大:心腔扩大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患,往往是其它心脏疾患形成的后果。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89#
发表于 2008-11-26 23:39:53 | 只看该作者
向楼主学习,我的目标是把那2本麻醉书(英文版)看完。
只是不知道今生又没有这个机会。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15:08:44 | 只看该作者

就要作助教了

今天晚上8点交班,一周的助教生活就要开始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5-13 06:19 , Processed in 0.13890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