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大讲堂开讲啦(第43期) 浙医健杭州医院麻醉科 麻醉大讲堂开讲啦!麻醉科专业知识视频学习知识更新继续进行!第四十三期 美国产科麻醉的新进展,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Wexner医学中心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全球医学教育主任夏云教授主讲,就产科麻醉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后镇痛、分娩镇痛、麻醉并发症、产科急救等新进展进行讲解。 中美产科麻醉应取长补短,取其精华的同时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技术,为本国的孕产妇及其子女安全健康服务。现代产科麻醉范围较广,围生期和产褥期使用的麻醉、镇痛技术都包括在内,如胎儿宫内手术和复苏、宫颈环扎、胎位外倒转技术、待产和阴道分娩及会阴侧切或直切及其修补术、剖宫产、清除滞留胎盘、产后输卵管结扎等。麻醉技术包括全麻、椎管内麻醉和镇痛、外周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和阴部神经阻滞)、宫颈阻滞、局麻等。 目前的ASA产科共识认为,产科患者和其他普通人群没有不同,应该接受一个完整的病史和体检,检查侧重于产妇病史、麻醉史、相关的产科病史、基础的生命体征以及气道、心脏、肺、脊柱、背部的检查。例如,很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和分娩产妇给麻醉工作带来特殊挑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多学科的早期、持续有效的沟通和磋商,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美国,如果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患者可能有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如子痫前期应在实施椎管内麻醉前进行Plt检查;对于健康产妇,常规的Plt检查是不推荐的。ASA指南规定,对健康和单纯的阴道或手术分娩产妇,不推荐常规交叉配血,但如果产妇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在围产期出血的风险较高时,如胎盘植入则需进行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准备。实施椎管内镇痛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氧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椎管内镇痛前后应该监测胎儿心率;在椎管内镇痛前,如果胎儿心率稳定,可以不需要在椎管内镇痛操作的过程中持续电子记录胎儿心率。 产科共识认为,麻醉诱导2h前,产妇可饮用清流质(包括清水、无渣水果汁、汽水、清茶、不加牛奶的咖啡等)但不建议进食固体食物;在产房待产期间,适当饮用液体饮料可使病人减少口渴、提神、补充能量及增加舒适感,但以下情况应限制液体饮用,如胃肠动力失调(肥胖、DM、胃食管返流等)、困难气道、需要手术分娩可能性的患者等。择期手术的产妇,固体食物的禁食时限是6~8h,术前为了预防误吸,麻醉医生应考虑使用非颗粒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和/或胃肠促动力药。 目前分娩镇痛方法有药物选择和非药物选择,药物选择主要使用阿片类药物,可选择外周神经阻滞、椎管内神经阻滞、吸入麻醉剂镇痛等,非药物可选择心理辅助、生物反馈疗法、经皮电神经刺激器、针灸、催眠、按摩、体位改变、水疗法、温度疗法、呼吸疗法等。全身麻醉镇痛用药,其阿片类主要有布托啡诺、纳布啡、芬太尼、瑞芬太尼、氢吗啡酮、吗啡等;麻醉方法镇痛主要选择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镇痛、外周神经阻滞、吸入麻醉等。在没有禁忌症的前提下,目前最确实、最可靠的分娩镇痛技术是椎管内镇痛;患者有缓解疼痛的需求就是分娩镇痛的基本指征和时机;人为地根据宫颈扩张程度来确定分娩镇痛的时机是不正确的。但在临床分娩镇痛中存在认识误区,应予以纠正,阻碍了分娩镇痛开展实施:应该认识到使用椎管内镇痛并不增加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娩晚期不是椎管内镇痛的禁忌症,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可迅速缓解疼痛。 |